[转载]【原创】南浔古镇(2)小莲庄、刘家家庙~南浔“四象”之首富刘镛

标签:
转载 |
分类: 拓窟馆景 |
走进小莲庄,左边是湖水山石的荷花池,右边是“碑刻长廊”;
荷池西岸长廊的壁间嵌有《紫藤花馆藏帖》和《梅花仙馆藏真》刻石四十五方,故名“碑刻长廊”。刻石书法真、草、隶、篆各体皆备,刻工精妙,字体遒劲,文采飞扬,与宁海《渤海藏珍》帖石并称与世。四十五方碑刻,由《紫藤花馆藏贴》和《梅花仙馆藏真》两部分组成,是清代二十几位文人之间相互投赠的诗文,还有乾隆皇帝御赐的仙仿印章呢,非常珍贵。
碑刻长廊
长廊嵌置《紫藤花馆藏帖》、《梅花仙馆藏真》等刻石共四十五方。《藏贴》刻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系翰林院待诏徐达源与二十余位文人往来之文诗、尺牍梁同书及著名学者袁枚的墨迹,尚有三名日本学者题跋。《藏真》系湖州文人严铁依《史记》所载秦琅琊台刻全文、仿旧拓片所书。碑刻后为刘镛次子刘锦藻所获,于光绪二十一年嵌此廊壁,堪称史料与艺术价值兼备的珍品。
刘墉书法真迹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刘罗锅的历史原型刘墉,被誉为“一代书法之冠”。此处的第二和第三块碑刻就是刘墉的墨迹,上款有乾隆御赐印章。此碑刻系刘墉好友、同朝翰林院待诏许山民珍藏而传至今,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净香诗窟,建于1897年,四周格窗,厅内明亮,是主人与文人墨客吟诗之处;
净香诗窟
建于1897年,是主人与文人墨客吟诗之处。四周为格窗支摘窗,厅内轩敞明亮。因室内藻井一为升状,一为斗状,故又名“升斗厅”。因建筑造型别具一格,被誉为“海内孤本”。
净香诗窟内挂“湖月菱风相与清”,两旁楹联为:高柳垂荫幽禽自语,芳莲坠粉冷月无声;
扇亭,观里面的形状,还是外面的形状,都如一把展开的扇子,其设计就很别致,构造精巧,雕刻精细,工艺考究,亭内墙壁上还镶嵌着《刘氏义庄记略》石刻四块,北以桥亭为端,中隔半圆亭,南以扇亭为终,并引接家庙。
扇亭
亭子平面呈扇形,故名。设计别致,造型美观,雕饰精巧。亭内壁嵌有《刘氏义庄记略》石刻四方,系刘墉(应为刘镛)次子刘锦藻撰于1925年,记述刘氏家庙、义庄自1888年至1922年营建始末。1935年经其子刘承干题跋,并延请名师书录、镌刻,置于亭壁。
(博主注:导游介绍小莲庄内的刘镛非刘罗锅刘墉,然景区简介中却混淆了)
走过从扇亭,左前就是刘氏家庙了。两座御赐牌坊横跨在庙前,一为“乐善好施”坊,一为“钦旌节孝”坊;
御赐牌坊
建于清宣统年间。一为“乐善好施”坊,一为“钦旌节孝”坊。系光绪、宣统两代皇帝,嘉勉刘氏家族赈灾善举及女德节孝,多次颁旨特准旌表而建。牌坊高8.5米,宽5.6米,呈门楼式,五楼四柱,雕刻精堪且丰富。有“状元及第”、“文王求贤”、“三星高照”、“刘海戏金瞻”、“武松打虎”等传统、戏曲题材,及龙、凤、狮、麒麟、蝙蝠等吉祥图案,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在最高点「圣旨」下是 “ 乐善好施 ”,外侧联为:王言如丝表廉宅里,庶民惟草祝公蕃昌;
牌坊另一面在最高点「圣旨」下是 “ 乐善好施 ”,外侧联为:君子礼仁帝豪迺德 善人是富民悦舞畺;
两牌坊中间是“刘氏家庙”。廊檐抱柱联为:於兹冯神福禄来返,以彰懿德让书是敦;
刘氏家庙
建于清光绪十四年至二十三年(1888-1897年),为祭祀先灵之所。建筑面阔三间,纵深三进,前有照壁、旗杆座、牌坊、石狮等,整体气势雄浑,构架雕饰华美。正厅内悬有宣统皇帝所赐“承先睦族”九龙金匾一块。为近代典型宗庙建筑。
过厅上方中央悬挂李鸿章所题的“义推伍邱”匾额,两侧为“勇於善为”及“昭兹来许”匾。
外柱联:食德有先畴族属自贻嘉榖种,旌贤光绰楔園名特達小莲庄。
门柱联:积德勤绍推序本原知奕世維明而出,霊支挺生弥历亿万为冠带礼义之宗。
家庙座北朝南,从南至北依次为照壁、石牌坊、门厅、过厅、正厅和馨德堂等。
正厅外柱有联曰:与朱吕交游千载斯文垂日月,排秦汤龢议一朝正气镇乾坤。
门柱联:非文章学业不能大其家曩媺堪循有中壘传经舎人订史,唯孝友光明庶筬宅於本宗英相勖君良築堡叔度遗书。
正厅明间悬宣统皇帝御赐的“承先睦族”九龙金匾一块,以示刘家的荣耀。两侧为:“令裕衍蔓”匾和“温仁受福”匾,两侧各有供桌和牌位;
供奉着刘氏祖先;
《江南巨富刘氏望族》展室
刘家大院
纵横交错姻亲网
上海开埠后,南浔成为全国生丝出口的重要集散地,以「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为代表的富商群体迅猛崛起,姻亲网“串联起富商群体;
万里寻根小莲庄
现在南浔刘家已成为一个文化世家,散居在世界各地。但他们只要有机会,就重游故土,缅怀祖辈,励志奋进。为刘家的故事续写新的篇章。
刘氏发家的传说
“一把尺”量出家业。关于南浔刘家发家的故事,历来有多种版本。其一,相传刘氏祖上是挑铜匠担的,当年家庙内就供着一副铜匠担,还是金子做的。“铜匠说”还被编入了《南浔镇志新编本》。
从学徒做起
刘镛(1825-1899),名介康,字冠军,一字贯经,在家排行老三。其祖父、父亲、伯父、叔父都是丝行的童工。他15岁时在南浔一家绵绸店做学徒,从一年杂工、二年帮工,到三年后做“下手”能够拿起一把尺丈量丝绸、布匹,开始丈量人生的未来之路。
发迹的三条秘诀
刘氏后人曾说其祖上发迹的“秘诀”,大概有三条:
第一条是“官府里要有人”;
第二条是“要与洋人打交道”;,
第三条是“后代要读点书”,这一条很重要,后代不读书事业就没有后劲,而要能与洋人打交道必须读点书。
“大象”的财产
刘镛到了晚年,雄踞南浔“四象”之首,“在南浔,一天下之雄镇,以莫不闻刘氏。”
扶贫救困,乐善好施
刘镛虽拥有万贯家财,但平时生活节俭。他认为刘家的一切都是祖先积德而来,自己没理由暴食天飨。直到晚年,还保持着吃饭时要吃完碗里的最后一粒米饭的习惯。他捐资赈灾,扶贫就困,乐善好施,多次获朝廷及地方的嘉奖。
御赐牌坊一为“乐善好施”坊在刘氏家庙入口,一为“钦旌节孝”坊,立于刘氏家庙出口;
“钦旌节孝”坊
清朝光绪年间,刘镛的大儿子刘安澜二十九岁就死了,而他的夫人刘邱氏(一品夫人)等三位女人克守妇道,守节不嫁,故在此建造了一座“钦旌节孝”贞节牌坊。
钦旌节孝坊的坊心花板雕有“文王求贤”和“双龙戏珠”的浮雕,正楼花窗为“渔、椎、耕、读”和四季花卉透雕,门额横坊也为狮嬉绣球镂雕等吉祥图案。
牌坊刻有楹联:“刊石树芳型不负坚贞盟志日;拴门光盛典,忻逢慈圣祝釐年。”
两侧亦有联:“巾帼有完人,足光史华;簪缨继华胄,永宝宸章。”
小莲庄内继续前行,发现在池畔一大堆中式建筑中,有幢漂亮的欧式建筑,原来是“东升阁”(俗称小姐楼),整栋建筑中西合璧,美仑美奂;室内用雕花圆柱装饰,壁炉取暖,窗的外层用百叶窗遮光,为法式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