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石窟之旅-延安清凉山万佛寺石窟

标签:
转载 |
分类: 拓窟馆景 |
清凉山万佛寺由万佛洞、三世佛洞、弥勒佛洞、释迦佛洞、罗汉洞、睡佛洞、如来佛洞、藏经洞等共计大小20余座洞窟组成。有的洞窟早已被毁,有的被居民占用,有的埋入土中未曾清理出来。只有万佛洞、三世佛洞、弥勒佛洞及释迦佛洞这四座窟保存较好,并已对外开放,其他洞窟近几年才清理恢复了一部分。
万佛洞坐落在清凉山西侧半山腰间,是万佛寺石窟中最大的一个洞窟,历代纂修的地方志多有记述。该洞窟宽17米、进深14米、高6.7米,平面略呈正方形,洞口有窟檐,前壁开二门一窗,左门高6.4米、宽2.6米,右门高6.4米、宽2.5米。洞内中间稍偏后有一座长11米,宽4.78米,高1.43米的长方形台基,台基左右两侧为直通窟顶并与台基等宽的大屏柱。据窟外墙壁上的题记和台基上现存痕迹,知其上原有3尊泥塑大佛像,后毁。
洞窟由于阴暗潮湿,加之石质疏松,墙壁上的造像亦风化脱落比较严重,尤其后壁更甚。根据窟内造像风格和石刻题记及有关史料记载,该窟凿造时间当在宋代。
三世佛洞位于万佛洞左侧,与之平行排列。洞前敞露,左、右、后三壁均有浮雕造像。窟深4.6米,宽5.9米,高4.6米,平面略呈长方形。
窟内造像的雕凿技术与其毗邻的万佛洞造像相比较,更显成熟、完美、逼真,该洞窟的开凿年代应比万佛洞为晚,当在宋末。
弥勒佛洞位于三世佛洞的左上方,与万佛洞、三世佛洞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上,只是所处位置稍高。洞窟宽6.7米,进深9米,高4.8米,平面呈长方形,窟前壁开一门,窟内后部正中有一座高2米,上部直径2.7米,下部直径1.7米的圆形仰莲台座,上面端坐高1.8米,体态肥胖、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皆大欢喜”弥勒佛。因其肩搭布袋,手托念珠,故又称布袋和尚。在战争年代,胡宗南占领延安后,蒋介石到延安视察,看到弥勒佛体态肥胖、袒胸露腹,笑容可掬,非常喜欢,便打算把弥勒佛搬到奉化他的老家供奉,谁知这尊弥勒佛是和这个石窟连在一起的,无法搬迁,若要搬迁就要把弥勒佛底座和地面凿开,这样就会损坏佛像,便没有搬迁。胡宗南为了不让蒋介石失望,便把窟顶的小佛像凿下几尊送给蒋介石。
从窟内弥勒佛坐像和左、右壁上方的小千佛像同两壁前下角近门处的观音坐像相比,无论造像风格或雕刻技法都迥然不同,而与万佛洞、三世佛洞内造像相比,也有明显差异。弥勒佛和小千佛坐像在雕凿技法上均显得比较粗糙、浮浅,尤其是弥勒佛形象更具有明显的明代造像特征。
释迦佛洞位于弥勒佛洞左下方,石窟略呈方形。深5.58米,宽5.40米,高3.08米。窟顶中央凿一圆形覆盘状藻井,藻井正中浮雕一宝相花图案,周围又分布有12块方形棋格式藻井,其内分别雕刻有飞天、朱雀、苍龙、宝相花、几何纹、如意之纹及莲花等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