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五)——送别诗(词)专题练习
(2018-11-29 15:23:28)分类: 古诗文阅读 |
送别诗(词)专题练习(转载)
一、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
二、古代送别诗种类繁多,根据其内容及主题倾向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注意送别背景。
三、送别诗从情感基调上看,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托物寓情:
1、《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水深比情深,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2、《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托劝酒表达对友人的情谊。)
二、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好多送别诗,表面上看犹如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没有什么情啊谊的。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情愫。
1、《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三、运用富含哲理的至理名言,直抒胸臆。
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的佳句,《别董大二首》
四、虚实相生。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纵观古代的送别诗,赠别也罢,留别也好,俱是由眼前景而触发心中情,是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是真情的流露、心志的坦陈。
[附晚上练习]诗歌鉴赏·训练二(送别诗)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 第一、二句诗中,哪些意象是暗示送别内容的意象?(3分)
2. 第三句历来备受赞赏,请简要赏析。(3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3-4题。(6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3. 首联用哪些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图景?
答:
4.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5题。(6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5.这首诗的特点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送别之情?请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赏析这种手法运用的妙处。(6分)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6-7题。(6分)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色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6. 第一、二联中,哪两个意象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气氛特征?从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7. 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8-9题。(6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8、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9、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10-11题。(6分)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1、 本诗运用了哪几种艺术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12、 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的作用
1.杨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渡头,送客之;罟师,船夫,桨,开桨即起程;临圻,交代所去之地
2.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奇特的想象),把相思之情比喻成春色,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诗人觉得自己心中无限的惜别之情,就像江南江北的春光,无处不在,伴随着友人归去。(生动形象1分,诗人情感1分,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无处不在”1分)
3.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4.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5.“乐景写哀情”(1分)“乐景”是由“红叶青山”构成的艳丽画面,(1分)“哀情”就是离别的哀伤情感,(1分)。以景色的美,反衬欢聚的难舍和离别的难堪(或分离的悲伤)。(3分)
6.“微霜”“鸿雁”两个意象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1分)从中表达了诗人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怀。(2分)
7.运用富含哲理的至理名言,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1分):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或劝勉对方要珍惜时光。(2分)
8、“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9、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10、烘托手法 以流水、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
反衬手法 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请。
对比手法 用作者与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出同病相怜,有流露出答对友人的牵挂。
11、艺术效果 营造了一个开阔的意境
思想感情 流露了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