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临淇探双沟

标签:
2020旅游健康 |
分类: 骑行记录 |

饭后续行,明显的上坡开始了,前方就是十八盘

如果从东掌村算起,十八盘到顶是五公里;单从眼前的山脚算起,真正十八盘的盘山路只有三公里

其实作为国家标准的公路,十八盘的坡度并没有太立陡,只是弯多弯急罢了,我基本是一口气骑上去的,只是按照提示,骑得很“慢”(此图选自骑友张静静上传网络照片)

这几年都是从临淇出来下十八盘,已经好多年没有正爬十八盘了,应该说从黄洞一边骑上去,才是真正的爬十八盘

公路经过了升级改造,原来的S305省道变成了G342国道(日凤线,山东日照到陕西凤县),杜绝了大车,更适宜骑行了

到顶,也是鹤壁与安阳、淇县与林州的交界点。一边有庙,称淇林岩,十八盘顶叫淇林岩也合适

山路即有上就有下,接下来是爽快的六公里大下坡,经过林州的小村漕旺水、七峪等,就到了沟窑头,村后山上的这个孤立的山峰,是沟窑头的一大风景

沟窑头开始,四公里的缓上坡到五龙镇边的白岭。在这里,就可以望见五龙,乃至临淇的影子了

五龙、临淇是个山间小盆地,物产丰饶,人口众多,淇河盘绕其间,自古就是林州南面的商阜重镇

经过五龙。五龙镇位于林州市东南部,原名泽下乡,距市区约50公里

几年的努力,五龙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基本实现亮化、美化、绿化,是比过去美观多了

骑车多年,基本上都是路过这里,吃住往往都选在毗邻的临淇,因为临淇更大更方便

下午第一拨小队,早早地就到了临淇的龙升宾馆,这里已经成了骑友的定点住宿地了(标间,一人三十)。到此132公里

晚餐,寻到了好些年不曾光顾的“老地方”,想不到还是那个儿,物美价廉,加上外买的一斤高粱酒,也才A了25块。菜好,酒好,感觉好,才能吃好喝好

第二天早晨,向着临淇的南山淇山挺进。天空不是太通透,云气太重

带路跨过淇河,穿过西张村,就到了龙泉沟的沟口,进去这座双龙造型的大门,里面是所谓的龙泉谷风景区。2011年10月30日,曾经骑进过龙泉沟

不巧的是,一块“前方施工,禁止通行”的大牌子阻挡住了前进的车轮

果然,沟口上方的山体正在开路,滚石堆挡了进去的道路,还有车辆在其间干活儿,关键是把门的老头死活不让进

几番交涉,无果,只好点到为止,撤!帖子中游览龙泉谷和龙泉寺的目标,只好留待以后了(取自骑友上传照片)

仍然作向导,贴着临淇南山根儿,向着朝阳往前骑

东张庄有淇河寺,老庙重建,没有古韵,不开门也就稍停即走了

再过栗家凹村,村外可见淇山高耸,停工的高速公路高架桥横穿山下

其中的最高峰就是上周刚刚拜访过的南老爷顶,隐约可见山巅的建筑,就是真武庙。想不到数天之间,实现了一次南老爷顶的上下两看

骑出了栗家凹,就接上了S227省道,就要开始上坡翻山了

省道盘山的拐弯处,是一条山谷,当地人称泗沟,距离公路五百米的灵泉观是个有760多年历史的老道观了。这么好的一处景观,可惜无人相随,一人推车上去拜访,倒也从容淡定随性

泗沟因泗沟河而得名,沟的上部依北峰山体的悬崖峭壁而建的建筑群就是灵泉观,层叠盘桓,似在空中悬挂,很是壮观

灵泉观的大殿叫作老奶奶殿,供奉的是泗沟老奶奶

泗沟老奶奶,在方圆几十里名气很大,有求必应

据古碑文记载,灵泉观始建于元宪宗八年(1258年)。观内现有元、明、清及民国时代石碑多通,其中元代王志真撰刻《重修灵泉观碑记》称“史魏川、石城谷、灵泉观”,对考证当地战国古石城提供了重要史料

灵泉观将儒释道供于一堂,为古代“三教”融合提供了实证。现存建筑为1997年以后所建

灵泉观现为林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石阶连接山壁悬崖间的天然洞穴,其间均有供奉

这个山洞被视为泗沟老奶奶的寝宫

每一处有神像的地方都香火旺盛

灵泉观的对面就是已经凿通的鹤辉高速公路隧道

灵泉观又名蟾房寺。每逢农历十五前后,旭日东升之时,登寺前望,可见一轮红日如蟾蜍伏于门上,蟾房寺名由此而生

这里最初是一座寺院,元宪宗戊午年(1258年),全真教大兴,由开州万寿宫主持符志浩等人把这里改建为道观。明代全真教衰落,僧人再次入主此地,改为蟾房寺。嘉靖年间因负债遁去,当地乡绅椤棬(罗圈)人张宗敏帮助偿还租债而成为山主,并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组织大规模重修,并改为灵泉观

出了灵泉观,小虎山之后,是三公里的盘山上坡路

高处又可望见五龙的大地了

俯瞰,似是航拍

到顶,也看见了在先的大队骑友

一路也见不少的骑队上下,都作招呼、加油,这一队人马也到顶了

沿省道一路直下,路边有山村景色,至东拴马路口,进入卫辉地界

在范坡村下公路,反骑纣王殿一线,巧遇同城“大名”骑队,他们上秦王脑也要回家了

过范坡村。过去都是从这里出来,今天进去反着看,好像是又到了一个新地方,景观大不一样了

经过下对寺爻村,已经进入到淇县黄洞乡境内

对寺爻村的原生态老石头建筑,很有特色

从东掌村出来,又归于G342国道上,路过夺丰水库岸上的仙人梯(林坚出生地)

再过庙口,出高村,一个人再访淇水关

淇水关有辉煌的过去,帝辛(纣王)时期,这里是古朝歌头道城北城墙与东城墻的交汇点,是从东面、北面进入都城的重要关卡,时至今日,古朝歌第一道城墙和淇水关寨墙遗址仍清晰可见

淇水关古时为南北通衢,同时又是重要的水路码头,是南下北上的必经之路,古时称为驿路。1901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曾从此路回京,并在高村小歇,因而这条路又被群众称为御路

斗转星移,如今的淇水关一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村的拆建工程正在进行中

淇水关古道和古石桥,已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鹤壁新市区,高楼林立,现代气息扑面而来

帆旗大厦,高约100米,28层,是鹤壁市信息物流创意产业中心

照例回道口住一宿,滑县欢迎您

道口老街夜景,游客很少

漫步其中,熟悉也陌生

又一日上午,走S101省道回濮。白道口到内黄界,路中间只是刮了一层,这也算是修路了

内黄界内也在修路,是又铺上一层黑油,粗糙也不平,不知这是什么新工艺,濮阳黄河东路有一段也是如此

骑行临淇和五龙,探访了龙泉沟和泗沟(寺沟)

两天半骑行296公里

前一篇:骑行白泉石门徒步南老爷顶
后一篇:五骑大名府寻找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