洹河峡谷探幽鹤壁集镇访古(下)
标签:
旅游健康2019 |
分类: 骑行记录 |

鹤壁集镇的蜀村,据传是三国时期魏收降蜀国后,蜀国皇帝刘禅被软禁于此而得名

在蜀村的南河沟及金线河之畔,有一座海拔二百来米的小丘陵,原名万柏山,丘体近于圆形,因上有刘禅被软禁于此的石头寨,故此山也被称作了阿斗寨

阿斗寨,又称中山寨,坐落于鹤壁集镇东北十多公里处蜀村万柏山(又称万全山)上。因三国时期蜀国后主刘禅(乳名阿斗)降魏后,在此被秘密羁押达八年之久而闻名

蜀汉后主刘禅亡国后被俘后封为“安乐县公”,被司马昭父子秘密羁押在阿斗寨中,现在小山上尚存有石砌的墙体,西面还有一空写有“中山寨”的石头券门,遗憾的是这次错失了没走到

当地人说,阿斗死后,他在山上的住所逐渐被改建成了庙宇,但在抗日战争和文革前期,阿斗寨惨遭战火洗劫和大肆破坏,原有的木材和石料都被运到山下,用于兴修水利和建造房屋。现在的庙宇是村民自发集资在废墟上重建的

主殿为大雄宝殿,供奉也与阿斗无关了

但阿斗寨尚存古碑多道,其中有一座残留不全的御碑,上面有二龙戏珠浮雕及“流芳百世”四字清晰可辨

在后蜀村中,随着特色乡村振兴的建设,围绕三国蜀汉的历史文化也大肆张扬起来,老百姓对流传已久的“扶不起的阿斗”的形象并不认可

蜀村一带的老百姓对三国文化非常感兴趣,也对阿斗情有独钟,对于阿斗表现出的“乐不思蜀”,认为恰恰是阿斗在敌手之下表现出来的大智若愚和机智聪明,所以蜀村也以“后主故地”为荣

在紧邻蜀村西南的金线河边是龙宫村。龙宫村,原名龙瓮村,传说是阿斗被羁押之地,其宫妃、大臣也被遣住于此

在龙宫村中心位置有一片建筑,被称为“吴家大院”,是清末民初吴姓大户吴守业的旧宅

大院从第一进院子到第四进院子层层叠叠九门相照,自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吴家大院几度扩建,其规模遂达至盛

现如今第一进院和第二进院被村委会征用,两院中间本是由一座垂花门隔开的,可惜在上世纪60年代,垂花门被拆除掉了。两院墙体上新刷的涂料把原有的朴素和精致都给淹没了

第三进院,古味犹存。有五间北房和东西厢房各三间,北房中间是过厅,是连接第三进院和第四进院的通道

在过厅正门的额枋上刻有“聚业堂”三个大字,门楣正中则书有“谦受益”三字

在东西厢房的门楣和窗楣上,刻满了“福”、“寿”等吉祥字样

还有童叟鹿嬉戏象征着长寿多子福禄的图案。这些木雕除了部分在“文革”中遭到人为破坏外,其余大都保存完好

吴守业祖孙三代历时26年,吴宅规模终于达到了鼎盛,这其中凝聚了一个家族数代人的心血、智慧和情感

走进第四进院,正房和东厢房都是上下两层的坡顶建筑。重门深院,几易其主,草绿阶前,早已物是人非。后两进院里已多年无人居住,门上铁锈斑驳,阶前青苔遍布,庭中荒草极尽凄凉,风雨剥蚀,湮灭了盛衰沉浮

离开蕴含着三国蜀汉后主文化的蜀村和龙宫,转上省道大路,就南下来到了鹤壁集镇政府的所在地

鹤壁集的羑河两岸,是分布着鹤壁集古瓷窑遗址,始烧于晚唐,终烧于元代,历时五百余年,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所以于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鹤壁集大街上,于2016年6月恢复重建了鹤壁窑博物馆,可惜到达时吃了个闭门羹

如果时光能倒流至上世纪50年代,鹤壁最繁华的地方不是淇滨区,也不在山城区,而是于现在看来十分偏远的鹤壁集上

在鹤壁集南大街,现在还保留着一些像是店铺一样带门脸的老房子

南街与新华街的丁字口,有一座建筑材料很新的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的东侧,就是这座标志性的老城建---东券门。券门之上的房子,建市之初还是鹤壁市公安局的临时监狱

东券门,也就是鹤壁集的东寨门,近期经过了维护,但风貌依旧,是老鹤壁遗存不多的老东西了

天主教堂的后面就是这座圣若瑟堂,是意大利传教士司德望主教携另三位神甫于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组织建造的。教堂座北朝南,高十五米,墙体以砖、石混砌。教堂上方立像为若瑟抱子,右侧立像为伯多禄,左侧立像为保罗

历经百年风雨,教会曾在此传教、办学、医疗、赈灾,影响不断扩大,至今又恢复了宗教活动,正好赶上信徒们做礼拜

1957年3月26日,国务院第43次全体会议决定,建立鹤壁市。圣若瑟堂后面的这座神父楼就是第一届市委、市政府办公旧址所在地,等于是鹤壁建市的发端地

老鹤壁集之南的羑河九孔桥头,树立起这块“千年古镇--鹤壁集镇”的石头招牌

而顺着羑河东行不远,就是鹤壁集这座有着丰富文化古迹和充满神奇传说的豫北名山---访子山

传说东周灵王的太子景王曾驾白鹤长驻此山,灵王差人寻访,故称“访子山”;景王所乘之白鹤栖息于山之峭壁上,故此山又称“鹤山”

访子山腰有白云洞,洞前依壁建有各种庙宇殿堂建筑近二十余处,儒释道各方神圣欢聚一堂

今天天气晴朗,蓝天白云,适合登高望远

访子山上俯望鹤壁集镇,西依巍巍太行,汤河、羑河、金线河蜿蜒东去,山峰奇秀,丘陵连绵,新建筑鳞次栉比

访子山山顶原有汉代建造的佛舍俐宝塔,高大雄伟,古朴壮观,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寇抢占改作了炮楼,故当地人也称作炮楼山

这座仅留基础的古塔,石头为基础,青砖垒砌,内中逐层叠收,现在其中布满了烟熏火燎的痕迹。据说是当年国军歼灭了汤阴县全境日伪军后,由于古塔曾为日寇所用,所以义愤填膺之下一举将炮楼拆除。由于古塔很高,拆了只剩一丈多高时便作罢了

东周景王所乘之白鹤栖息于山之峭壁上,故访子山又称“鹤山”,也被作为鹤壁地名的发源地,山顶立碑为证

山顶复建了规模宏大的善德寺,当地人俗称为南山寺

前一篇:洹河峡谷探幽鹤壁集镇访古(上)
后一篇:毛楼毛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