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2018-05-27 00:28:27)
标签:

旅游

健康

2018

分类: 骑行记录
       卫辉山里的猿猴沟,“快乐驿站”去年就在李老师的引领下,骑行去过了,然而至今我还未去过。2018年5月19-20日,“快乐驿站再度发帖骑行猿猴沟,机不可失,决定随往。这一次共有22位骑友参加,第一天从善堂、浚县和鹤壁新区一线到庙口,然后上山再走黄洞、东掌、下对寺窑和范坡村的小路,最后就在S226省道穿过斛林隧道后,右拐就骑进了猿猴沟。猿猴沟长约公里左右,从东向西如珍珠般散落着四个小自然村,分别叫一道庄、二道庄、三道庄、四道庄。一道庄又称梅花山庄,二道庄也叫桃园山庄,从这里向上攀爬就能到猿猴洞,三道庄幽静古朴,是猿猴沟最大的自然村,目前四道庄名存实亡已无人居住,只有一家农家驿站。猿猴沟中的四个自然村,组成了猿猴沟行政村,全村人口只有140余人,可山地面积却有一千余亩。猿猴沟村属于卫辉市狮豹头乡管辖,在乡政府的西北处和跑马岭地质公园的北侧。其中的猿猴洞,是一处形成于距今500600万年之间唐县期的溶洞有生活在260万年前的猿猴遗迹,所以称之为猿猴洞,因此这条沟也就叫做猿猴沟了,村庄也因此命名。我们住在猿猴洞下的二道庄,在安顿下之后就上山造访了这处大自然和人类遗迹共存的胜景。其实猿猴洞的猿猴只是个传说,而真真切切看到的是一处地质奇观和人类信奉的结晶。猿猴洞早已是玉帝行宫,有四通明清石碑为证,附近普罗大众早已把这里当做香火祈愿的地方了。晚餐很丰盛,农家菜的味道也出奇地浓郁,厨师的手艺不错,当然得把酒尽欢,需尽情痛快了方散。当夜,在淅沥的雨声里入眠。第二天回返,一早雨后氤氲,猿猴洞间云雾缭绕,如是仙境。李老师带领大家循着停工的范辉高速的走向骑到了桥墩的平齐处,目的是穿越已经凿通的高速隧道,这样就可省力即近地进入到淇县大石岩的一条沟里,再从灵山路口出来就彻底出山了。这条路也是我首次光顾,当然骑得兴味盎然、动力十足。还知道,一旦高速通车,也就断了我们的这条骑路。下来我经淇县到道口,大家再循来路回濮阳。我特意经停了淇县,造访了南关村、凭吊了荆轲塚。南关村位于淇县城南,东依京港澳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西邻107国道、是鹤壁全市唯一的回民村。南关关帝庙始建于明朝,布局严谨,气势恢宏,文物颇多,其中没耳朵的石狮子全国罕见,是难得的瑰宝(现存摘星台公园)。惜现在的关帝庙是在原庙址西侧重建的新庙。观音堂在南关村南头,据清顺治《淇县志》记载:“观音堂:一在南关外,元至正元年创建,明万历十年重修……”。观音堂又称“菩萨庙”,周围群众称之为“南坛”或“南堂”。庙前曾有“一步三拱桥”,造型奇特,构思巧妙,是当时南关胜景之一。原庙已毁,今人在旧址建新菩萨庙(观音堂,以供香客之用。荆轲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勇士和义士,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千古绝唱以及“图穷匕见”的成语典故。据史料记载,荆轲是战国时期朝歌(淇县)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227年。战国末期,秦国实力强盛,攻灭了韩、赵两国后,又向燕国进攻,燕太子丹派文武双全的荆轲去刺杀秦王。荆轲带着秦国叛逃将领樊於期的头颅和燕督亢地图觐见,表示燕国愿将这块地方献给秦国。秦王看到樊於期的头颅非常高兴,当展开地图时“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的卫兵杀死,尸骨被草草掩埋于咸阳附近。后来淇人为其义行壮举所感动,将其尸骨秘密迁回朝歌埋葬。荆轲塚位于淇县城南约1.5公里处,在南关村的西边,1985年9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墓为圆形,直径60米,高10余米,上世纪70年代村民在这里起土致使该墓遭到了破坏。为切实推进“文化旅游业攻坚计划”战略,2015年淇县有关部门对荆轲墓进行了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历经半年多的努力,投资300多万元完成了墓冢主体、墓碑、文化浮雕柱、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旅游道路、交通指引标识等项目建设,使荆轲冢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基本完备。我是第三天从道口骑回濮阳的,下来这一圈骑行了257公里,花费是75元 



猿猴沟村位于卫辉市狮豹头乡的西北处,沟长四公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猿猴沟的二道庄发现有生活在260万年前的猿猴遗迹,
因此这条沟也就叫做猿猴沟了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后天就是小满了,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北中原地带的小麦也由青泛黄了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八十公里骑到鹤壁新区,还要经过这座慈禧老佛爷曾经走过的石桥。此时下小雨了,桥面湿滑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淇水清澈,汩汩流淌,为鹤壁这座新城增加了几分灵动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在庙口吃过午饭,迎面就是这道大坡,开始进山了,也进入到了淇县黄洞乡的地盘里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原来放置“纣王殿”大石头的岔路口,其实是东掌村的地盘,上去是“十八盘”,我们要去纣王殿的方向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东掌村到下对寺窑村,是一上一下的翻山路,下对寺窑往下倒范坡村,有一段河滩路还是砂石路,此时到里峪村边了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出了范坡,在S226省道上南行下滑到斛林隧道,过了桥右拐就是通往猿猴沟的上坡路了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水面是狮豹头水库的库尾,通往猿猴沟的水泥小路就在水库的岸上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猴沟从东向西散落着四个小自然村,分别叫一道庄、二道庄、三道庄和四道庄。二道庄也叫桃园山庄,我们就住这里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二道庄这棵老皂角树郁郁葱葱、遮天蔽日,不仅是这里的标志物,还是一棵景观树和吉祥树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猿猴沟村位于卫辉市狮豹头乡的西北处,在跑马岭地质公园的北侧,管辖着一到四道庄四个小自然村,只有140余口人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猿猴沟沟长四公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一道庄的梅花山庄,二道庄的桃园山庄,幽静古朴的三道庄,是猿猴沟最大的自然村了,目前四道庄名存实亡已无人居住,只有一家农家驿站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二道庄背依猿猴洞,风光旖旎,也招引得外地人在这里建房消闲,不过不像是人家,倒像是一处私人会所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从二道庄的桃园山庄的背后,向上攀爬就能到猿猴洞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半山腰处有一天然溶洞,据称有生活在260万年前的猿猴遗迹,所以就称山洞为猿猴洞了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红圈之地就是猿猴洞的位置,山势奇绝,灵境仙气,果然不同凡响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猿猴洞不仅是村中的旅游胜地,还是一处延传多年的烧香求仙的道宫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沿路见“心”,万物皆有心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路上见佛,心诚则灵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到了猿猴洞的洞前,不仅有一块平地,还有石砌的券门,俨然就是一座封闭的场院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洞口用现代建筑材料加以封闭,洞中成屋,古朴自然的环境被打破了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洞外现存四通老碑,明朝和清代各两块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最早一块落款是明朝万历三十一年,即1603年,距今已有415年了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另外还有一块是崇祯年间的明碑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昊天上帝”,二龙戏珠,碑首石刻是一般人消受不起地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清代石碑,一块是嘉庆十五年(1810年)立的,最晚的一块立于光绪年间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其实这里是古来供奉玉皇大帝的行宫,碑时历朝历代的维修玉帝行宫的记载,此洞与猿猴关联不大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从地质学的角度看,此洞还是多层溶洞,即洞外山顶穿洞和洞穴上下多层,学名叫唐县期溶洞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洞中供奉着像是新立的玉皇大帝塑像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还住人守护着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洞口高居,面朝山下,玉帝的行宫就应该居高临下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山中夜雨,清晨雾气蒸腾,猿猴洞上下如是仙境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猿猴沟云遮雾绕,较晴天丽日又别有一番意蕴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一早出沟回返,这一段山路形势险要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在S226省道上回骑一程,到山岭村的位置就下道过村向东了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都是上坡路和砂石路,骑起来就没有了轻松二字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其实这都是修建高速公路留下的施工便道,我们是借光通过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到了高速公路隧道口,也就骑上了今天的最高点,也是我们借道骑高速的最终目标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穿过去就是淇县的区域了,比走来路和油城都省力不少;再者,一旦高速通车,也就断了我们的这条骑路,所以骑这段路是可遇不可求的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下了隧道,连过几个小村,阴窝、两流水、小庄,这是两流水村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再往下就是大家骑来过的大石岩村了。出了这条沟就出山了,我独骑淇县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淇县古称朝歌,虽然久远,但也有老街,中山路南北段就是老城的南北大街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老街的格局还在,老院老屋和解放后的建筑还有保留,有时间的话,细细地走走看看最好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南门外是南关村,按旧制重建了关帝庙。仿建了琉璃瓦影壁,琉璃花草镶嵌在影壁正中和四角,美妙无比,堪称一绝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重立的“殷朝六七贤圣故都”碑。明末御史孙徵兰,擅长书法,淇人尊为“孙老官”,他与知县蔡霍等人,在县城南关驿道西侧关帝庙前立巨碑一通,亲书“殷朝六七贤圣故都”八个大字(原碑现移至摘心台公园内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据明清《淇县志》记载,淇县当时有四座关帝庙,其中南关关帝庙为规模最大的一处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清乾隆十年《淇县志》记载,南关关帝庙为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由知县刘学言奉命所建,距今已400余年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南关关帝庙一度遭到严重损坏。改革开放以来,群众自发踊跃捐资,又在原庙址西侧建起了新庙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观音堂在南关村南,据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淇县志》记载:“观音堂:一在南关外,元至正元年创建,明万历十年重修……”观音堂又称“菩萨庙”,周围群众称之为“南坛”或“南堂”。庙前有“一步三拱桥”,造型奇特,构思巧妙,是当时南关胜景之一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古时的菩萨庙已毁,今人在旧址建新菩萨庙(观音堂,以供香客之用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荆轲塚位于淇县城南约1.5公里处,1985年9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墓塚为圆形,直径60米,高10余米,上世纪70年代村民在这里起土致使该墓塚遭到了破坏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2015年底,淇县政府历经半年多的时间,投资300多万元完成了墓冢主体、墓碑、文化浮雕柱,以及旅游道路等项目建设,使荆轲塚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基本完备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荆轲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勇士、义士,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千古绝唱和“图穷匕见”的成语典故。据史料记载,荆轲是战国时期朝歌(淇县)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227年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据传,荆轲被害后,尸骨被草草掩埋于咸阳附近,后来淇人为其义行壮举所感动,将其尸骨秘密迁回朝歌埋葬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墓塚前立有四根浮雕方柱,四面雕刻着有关荆轲刺秦的故事。战国末期,实力强盛的秦国攻灭了韩、赵两国后,又向燕国进攻,燕太子丹派文武双全的荆轲去刺杀秦王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荆轲带着秦国叛逃将领樊於期的头颅和燕督亢地图,表示燕国愿将这块地方献给秦国。秦王非常高兴,当展开地图时,荆轲当然“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的卫兵杀死,后来淇人为其义行壮举所感动,使其尸骨还乡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淇县师范学校校长李道三曾盗掘此冢,内有水,颇寒冷。李从中盗获古剑一把,长三尺,铜锈斑驳,擦拭之后寒光逼人,李将剑据为私有,现下落不明。有传言说当年李将此剑卖给一英国传教士,从天津港出海,现在流落英国,不知确否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战国的《易水歌》 歌颂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如今,荆轲墓塚芳草萋萋,安息故里,英名长存
猿猴沟访猿猴洞淇县城吊荆轲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