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薯什么时候控旺长?怎么控?喷科富1号的控旺增产技术

(2018-01-25 08:17:38)
标签:

农业

近期,小编在后台接到很多朋友询问有关红薯“化控”的问题,其实很多朋友都知道红薯要化控,但就是害怕使用的方法不当,造成控过或者控不住,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一下大家平时化控时的误区,以及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正确的化控。http://s6/mw690/0071aRrQzy7kilqqlWl25&690

 


红薯化控常见误区

1化控偏晚

大部分薯农朋友往往是前期“不敢控”(主要是怕“用药量掌握不准”,红薯秧子“打住了”),要“等”秧子长旺了、封垄了的时候才“狠控”,结果是要么“控不住了”,造成疯长、旺长,甚至空棵不结薯;要么就是一下子“控的不长了”,再用肥催、用药解。由此造成红薯秧子忽而猛长、忽而近乎停止生长,使得茎叶生长和薯块生长严重不和谐,影响薯块的发育和膨大,造成减产。

 

http://s9/mw690/0071aRrQzy7kilq3J8c18&690


2化控次数偏少,单次用量偏大

大家常听信一些所谓的“标准”,说什么“红薯一生,化控一次就行”,对薯农造成很大的误导。这是在故意弱化化控技术对红薯生长的重要性,其实,咱自己种植的红薯,最清楚它的长势了,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管理。


另外,单次用药量偏大,总是盲目加大药量,造成叶片吸收不了,在叶片上残留,甚至经雨水冲刷流入土壤,渗入地下,抑制薯块发育,更严重的还会造成下茬作物发育迟缓。

3化控产品选用不当

其实,在红薯化控上,任何单一的调节剂比如多效唑、烯效唑、矮壮素、缩节胺等,甚至除草剂都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控轻了,控不住,控重了,会导致减产、薯块畸形无商品价值、残留严重等问题。结果白白浪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而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这才是红薯化控面临的真正挑战。

红薯化控(控旺)的“要诀”

http://s7/mw690/0071aRrQzy7kilpG0Vo06&690

调理式系统化控旺

一、第一次要“适度早控、轻控”早控、轻控利于为今后实现良好的化控效果打好基础。一般在红薯秧长35~40公分时,开始进行第一次化控。主要还是看天看地看长势,第一次化控用量60~80ml/亩加水30~45公斤(以喷科富1号为例)。注意初次使用的用药量不可太大,最高不要超过100ml每亩。

 

http://s7/mw690/0071aRrQzy7kilq0Ed046&690


http://mmbiz.qpic.cn/mmbiz/yqVAqoZvDibGMvjoQTUCJ0VQHV3uTQPibF1JKwG0ljK3ySSVYpov49Jx0pGFKkxicoKfRAqO8BaDdiamx2hQvsJxCw/640?wx_fmt=png

二、红薯化控要“抓住关键期”即顺应红薯的生长发育规律,在红薯分枝结薯期和薯块迅速膨大期等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合理化控,控上促下,使红薯健壮生长,达到增产提质的目的。同时化控一般不必单独进行,可结合喷科富红薯专用叶面、硼肥、钙肥等一起使用,增产效果更好,同时美观薯型、改善口感。另外,也要注意根据地力、雨量、长势而灵活增加控旺次数,以喷科富1号为例,一般化控2~3次,每次用药量80~100ml/亩,最高不超120ml/亩。

 


三“绿色、营养、系统化控旺”:选择相对残留低、效果好的营养型控旺剂(喷科富1号),合理调控茎叶与薯块的营养分配,快速、长效抑制甘薯旺长,充分挖掘甘薯的生产潜力最终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