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育共促孩子健康成长——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2020-02-29 00:46:26)
标签:
教育 |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普宁市流沙第二小学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犹如一泓清泉,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没有这一套对家长进行教育知识的启蒙和提高他们的教育素养的体系,那么,我们学校要顺利进行教育工作简直是不可能的。”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孩子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学校要使家长意识到自己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从而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保持一致,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如果家长能够理解帮助我们,就是很好的资源;如果家长与我们站在对立面,那很多事情都是比较被动,做起来是吃力不讨好,甚至比较棘手。家校之间要建立良性联动机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有效地沟通。家校合作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然而在实践中,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多以单向灌输为主,缺少互动交流。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应该是一次情感上的交流,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教师家长不是上下级关系,也不是师生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对话、合作的关系,家长有话语权,建议权,班主任与家长紧密联系,相互交换意见,形成一种合作互助的关系。沟通的目的必须让家长知道老师对其孩子的重视,让其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用心良苦,尽量做到以情动人。与家长沟通时,班主任应该多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去加以放大,并且要把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告知家长。适当的鼓励,是一种投资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资。没有鼓励和肯定,任何人都会失去信心。家长也是,假如教师每次与家长的交谈,都是以告状为主,这容易使家长对老师产生误解,认为教师只会挑毛病,家长甚至会怀疑教师是不是在针对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再配合的家长也会因此而失去耐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没有保持一致,那么学校教育就会失去支撑,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而举办“家长学校”可以不断提高家长教育修养水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好方法。通过“家长学校”,家长懂得了各个年龄期的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规律,知道阅读不仅是对孩子进行智育,而且是进行德育、美育和情感教育。通过“家长学校”,教师可以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知道该如何让孩子从小养成关心别人、养成爱读书、尊敬长辈等优秀品质。通过家校合育,共促孩子健康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那些朴实无华的文字背后蕴涵的是如涓涓细流般的教学理念和反思,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我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也给处于教育前线上的我们指引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