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强家校沟通,凝聚教育合力

(2020-02-28 12:51:27)
标签:

教育

加强家校沟通, 凝聚教育合力

普宁市南径镇四睦小学   杨李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然而,当谈及孩子的教有,不少老师感慨学生难教,不少家长抱怨孩子难养。孩子的健康成长既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教导,也离不开家长的关心和呵护,需要家校之间有效沟通、通力合作。构建行之有效的家校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搭建沟通平台,丰富交流形式

学校作为开展学生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主动搭建起家校之间密切沟通和联系的桥梁,开辟多样式的交流渠道,丰富交流的形式,创建交流的载体,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弥补学校和家庭教育单方面的不足。在交流形式的选择上,既要立足传统,又耍有所创新。

家校联系簿和微信群。家校联系簿,这一古老又实用的方法,是家校拧成一股绳的重要“纽带”。微信群是家校联系簿的“升级版”,通过微信实现家校之间的沟道和互动,有着更加方便,快捷的特点。

家长会。家长会是教师和家长交流的必要形式,是家校沟通与合作的有效途径。一次成功的家长会无论对家长的正确引导,还是对教师威信的建立和人格魅力的塑造都具有重大的作用,需要精心筹备,认真组织。

家访。家访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沟通形式,而且是走群众路线的生动有效实践活动。如今,我市中小学每学期都会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教师在工作之余对学生家庭进行实地走访。通过家访,教师有针对性对孩子身上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家长学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长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学校可以充分挖掘丰富的家长资源,成立家长学校。实行家校共建、家校共育、家校共管,在工作中要充分调动家长多与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的积极性,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活动,如:教育知识讲座、优秀家长报告会、家长开放日,文艺汇演、趣味运动会等等。

二、要转变观念,优化交流形式

教育孩子不是一个人的事,家庭和学校不能“各起炉灶”,各自为政。如果老师、学校和家长不转变观念,对家校交流合作给予高度重视,家校交流只会徒具形式,不具实效。

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沟通理念。作为学校而言,应当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不搞“一言堂”,要广泛邀请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学生教育之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对于学校的科学管理和学校声誉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作为教师,与家长交流时要摆正心态,不高高在上,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少一点批评和指责。作为家长,也应当体谅和理解教师的工作,要正确认识教师对孩子的批评,不要对孩子太过的溺爱,不要对老师的要求太过苛刻。

交流方式的选取上要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眼中可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四十多个孩子的家庭可能就有四十多种不同的交流方法。老师在选取交流方式上要做到共性和个性有机结合,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强分类指导。

三、家校交流要务求实效

学校作为管理者,既要善于构建平台,又要善于管理和打造平台。学校对家长反馈的意见要及时反馈、及时整改,使创建的平台能够成为代表学校的一面旗帜。学校不仅要在精神层面,还可在物质层面对教师的家访活动给予支持。同时,应对教师家访的次数和走访的实际数量进行统计核实,使家校交流活动落到实处。

家校交流贵在坚持。教师由于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精力有效,可能会疏于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此,教师要统筹好自己的时间,定量、分批、有效开展与家长的交流,将家校交流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本着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精心准备,合理谋划,不能使家长会变成“批斗会”,不能使“家校联系簿”沦为“抄作业本”,不能使家访活动和开放日活动变成走马观花的“一日游”。

家长要积极参与。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作用和影响没有人能够替代。因此,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与孩子同学习、共进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主动配合学校、老师的工作,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对老师反映的问题,要引起重视,及时帮助孩子弥补不足。

古语云:“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这便是交流的魔力。交流产生理解和信任,只有家校之间密切交流、有效沟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凝聚教育合力,共促孩子的健康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