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校携手,共促学生健康成长

(2020-02-23 19:41:42)

家校携手,共促学生健康成长

南径镇大陇小学  罗三妹

 

摘要:在如此重视孩子教育的当下,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和设备如此发达的今天,“家校共育”一词不再陌生,它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笔者正是从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结合所处学校和自身实践经验,通过分析中小学“家校共育”现状特点,以“合作”为契机和中心,为更好地实现中小学“家校共育”提出一些简单设想。

 

关键词:家校共育 现状特点 合作机制

 

一、    农村家校合作教育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教育行业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想要使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单纯依靠学校一方的努力是很难的。因此,必须要加强与家庭教育的合作,一同努力,共同提高教育效果,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家校合作逐渐被教育者、学生家长等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和接受,并逐渐应用于我国教育行业领域中,最终将形成一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风气和行为。

 

(一)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为每个学生所处家庭环境不同,每个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也不同,采用家校合作的教育方法,可以让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对家长教育的方式提出恰当的建议和意见,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 恰当 的教育方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得学生的成长更加健康。

 

(二)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家长的文化素质直接决定了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水平。家校合作教育可以让家长与教师之间有更多的交流,为家长提供更多可供借鉴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经验,进而对学生进行科学 的教育。同时,还可以帮助家长实时的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水平,进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水平。

 

(三)促进教育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家校合作教育使学生不仅接受学校的教育,还需要接受家庭教育,甚至是社会的教育。这样学生的发展才会更加全面,从而有效的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促使教育改革落到实处,进而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给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二、农村家校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径

 

根据农村家校合作教育的意义之后,笔者认为应当以“合作”为中心,建立“合作机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真正实现中小学“家校共育”。“家校共育”不应该只是每次活动中的“昙花一现”,而是“细水长流”,为实现教育最终目的行之有效的思想和举措。

 

(一)树立家庭教育首位观念,重构家校合作思想。

 

目前,农村有很多的家长对教育存在误解,片面地认为家长的责任就是保证学生的吃喝穿住,而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是教师的事情。却忽略了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学生的 第一课堂这一事实。古训《三字 经》 中说:“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并且随着教育改革在不断的深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在教育教学中,不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需要合作,在“家校共育”中,也需要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家校共育”不是靠学校单方面来实现的,我们要尽快转变学校是单向的发起者,家长是沉默的接收者的思想和角色,让学校和家庭树立合作意识,双方都有责任和义务来促进“家校共育”的良好发展。

 

(二)提高合作能力。

 

在双方都树立了合作意识之后,提高合作能力是促使“家校共育”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一方面,学校要提高合作水平,必须要提升老师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素养,增强领导和老师处理“家校共育”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心态,不把其当做是一种任务和负担。另一方面,家长也要提高合作能力,现在的教育背景和环境其实对家长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家长也要善于学习,学习各种理论和知识,紧跟时代教育步伐。不仅仅是老师需要学会如何跟家长有效沟通,家长也要提高和老师有效沟通的能力,双方都不能单凭个人角色和身份出发。只要某一方出现不够坦诚和信任,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家校合作是以学校为主导、家长为辅助进行的教育方式,对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知识的普及以及教育环境的优化有积极的作用。 家校合作使得学校、家庭以及社会这三者之间的教育变得更加的和谐统一。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效地落实家校合作,不能让其空有其名。在家校合作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和学校都要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明确教育的目的,学校起引导的作用,家庭起配合的作用。 在家校合作中,双方必须遵循的一个前提就是双方的教育目的应该的一体的、契合的,真正将家庭教育知识传递给家长,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使其家庭教育知识和理论更丰富,教育方法更科学,家庭教育水平更高,最终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三、结语

 

家校共育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和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和谐的家校共育关系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建立家校联系后,能使这一渠道更畅通,学校与家庭教育更有时效性、针对性、目标要求更一致。最后家校携手,可以使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力的教育资源去优化、促进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共促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罗虹兵,《浅谈家校共育与学生发展——以独生子女教育问题为例》,《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科幻世界杂志社,2011年第10期。

 

2.徐金贵、颜辉荣,《中小学家校共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