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偷懒”,享受“幸福”——读《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后感
(2019-06-27 09:18:53)
标签:
教育 |
学会“偷懒”,享受“幸福”
——读《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后感
普宁市流沙第二小学
与享有“教育痴人”和“班主任的民间领袖”之誉的郑学志老师的《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这本书结缘,是在亚马逊网。看到这题目,我欣喜若狂,“偷懒”二字最符合我的胃口,成为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不就是我的终极目标吗?书似乎了解我的急迫,两天就送到我手上了。捧着书,我如获至宝,一口气读完了它,它真的没让我失望。
这本书,从剖析老师们为什么活得累入手,提出树立光明正大的“偷懒”观念,到系统叙述“偷懒”的技巧,包括班级自动运行机制、学生自主化教育管理、精干干部培训等,全面告诉我们如何科学“偷懒”、如何确保“偷懒”成功、如何留下“偷懒”好名声。 全国著名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老师在读过这本书后感叹道:“原来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关键不是自己不做,而是懂得如何运筹帷幄,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使班主任把体力劳动变成一项有教育技术含量的工作!”书中处处洋溢着郑老师的智慧,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如何做一个像郑老师那样会“偷懒”又幸福的班主任。
一、先给心灵松绑
班主任工作累,成了老师们共同的心声,网络上流行的顺口溜——《老班十累》就是最真实的写照,我们班主任把所有的事情都包揽在自己身上,事无巨细必躬行,对学生不敢放手,“跟紧班,紧跟班”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时间战和体力战,常常令我们焦头烂额,疲惫不堪。这种管理方式,不但班主任自己累,学生也没一点自理能力,不是有句话叫“懒娘生个勤孩子吗?”不过,偷懒也得有良好的心态,我们中国老师有三急:“急学、急错、急于求成”,急坏了自己,反而给孩子造成了成长的障碍,郑老师提出该用以下几种心态来对待工作:(1)和学生平等的心态;(2)要有宽容的心态,学会等待;(3)换位思考的心态;(4)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所以我觉得要做一个轻松且高效的班主任,做一个能偷懒也会偷懒的班主任,首先就要给自己的心灵松绑,放开你的手,充分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他们动脑动手的空间,并加以合理的引导,才能够打到师生成长的双赢境界。
二、学会“忽悠”学生
所谓的鼓动其实就是赵本山惯用的“忽悠”,郑老师说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要学会忽悠。这一点都没错,我们教师真的是靠嘴巴“吃饭”的,教师的嘴皮子不活泛、牙根不健朗,说话鼓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肯定不会在你偷懒的时候卖力工作、学习的,所以我们要有“忽悠”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舒舒服服地接受我们的思想,高高兴兴地在我们“偷懒”的时候尽心尽力地去落实我们的措施。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喜欢别人的表扬,你隔三差五地针对班里的典型事例鼓动一下,孩子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这方法对幼儿园或小学生特别适用。当然相同的方法不能连续使用,也可以讲其他相关的故事,趁热打铁即兴发表演讲等等。总之班主任把孩子们“忽悠”好了,也就轻松了。
三、构建制度体系
每个单位都会有一套制度,班级也不例外。班级制度应该由孩子们来定,利用他们自己定的制度来管理他们比班主任要求他们不要这样不要那样有效的多,让“法治”代替“人治”,班级所有成员,包括班主任及其他科任老师,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最大的好处并不是约束人,限制人,而是指导学生怎么做,告诉他们如何在有限的许可范围内,尽量地发挥个人的权利和自由。班级制度越详细越好,越详细,学生操作起来才越有法可依,有法能依,有法必依。因此,郑老师说:“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最关键的步骤就是构建一个学生能够自主操作的制度体系。”
四、建立运行机制
机制不是制度,而是一个操作系统。要想建立一个完全自动化的、学生完全自主、班主任完全放手的班级教育管理机制,郑老师提出以下七方面不可或缺:(1)全员参与机制;(2)竞赛机制;(3)奖励机制;(4)班干部机制;(5)协调机制;(6)自纠机制;(7)监控机制。我感触最大的就是协调机制。班主任为什么累,就是我们包揽得太多,通过学习,我学着郑老师的方法,在班上建立一种比较固定的学生矛盾处理机制,所有学生发生矛盾,首先让自己和对方进行和解,不能再激发矛盾,如果谁造成矛盾升级,那么所有责任都是他的。小学生的矛盾一般都是小事,无非就是说说坏话,或者小打小闹,他们通过自己调解,就会觉得为了这么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吵架甚至出手打人,都是特小肚鸡肠的事,都不愿意再让更多的人知道,就主动和好了。用了这样的方法,班主任我就省心多了,既不用花费时间处理这些“小事”,学生自己在调解的过程中也明白了是非,何乐而不为?当然,也会遇到矛盾双方是在无法自己解决的,就写一个申请书,交付班级调解委员会处理。如果调解委员会也调解不了再由班主任我出面参与调解,但找我调解必须写1000字的事情说明书。这不是处罚,这是让学生情绪发泄和是非反思的过程,真的有许多孩子写着写着就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有些就自动撤诉,又自己调解,主动认错去了。即使还要我调解,因已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确定,也大大降低了处理难度,极大地减轻我的工作量。
五、培养好班干部
班干部可以说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培养好了,班主任就可以轻松很多。但也不能一味的依靠班干部,老师做个甩手掌柜。培养好班干部就要定期对干部进行培训指导,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创造力更是惊人的。在书中介绍了一些班干部培养的方法,如集体培训、一对一培训、书目培训及现场培训。这些周密详细的班干部培训工作,可以让班级管理越来越容易,鼓励学生从台下走到台上去,实现从卑怯到成功的一个小小飞跃,表扬与鼓励是很好的武器,同时增强竞争意识,引导学生参加班干部的评选活动,让他们展现出一个领导团队的光辉。当我们把方法交给他们之后,他们可以让方法生出方法,大家集思广益,总比我们班主任一个人要好得多。因此,培养好班干部,你就可以“偷懒”“功成身退”,班级事务井井有条,班主任还会觉得累吗?
六、提高自身能力
“偷懒”说白了其实就是个脑力活,如果不会组织协调,不会计划运筹,就没法偷懒了。农村有句俗话,“划算划算当得个半”,这话可算是道破了偷懒的精髓——运筹帷幄,全在计划安排。班主任要有驾驭全局的能力,要有计划、组织和协调的的能力,要有“忽悠”学生的能力,对班级管理工作能收能放,收放自如,全在掌控之中,才有机会偷懒。因此,班主任要通过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地总结教育的得与失,才能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应付自如。
郑学志老师的《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一书真的是别出心裁,使我眼前一亮,无论观点还是内容都让人耳目一新,我在欣赏到作者机智的同时,也为作者加强干部培训的做法击节叫好,从中我感受到了教育管理智慧的美丽和精致。安徽省怀宁县独秀小学纪继兰老师说:“幸遇郑学志老师,我们将会幸福一生!特别是在我们还很年轻的时候,更是莫大的幸运!谢谢您,郑老师,只因为一路有您和您的书为伴,在暗淡的日子也会充满阳光!”这也是我真实的心声。郑老师的“懒班主任经”真的让我醐醍灌顶,让我们学会“偷懒”,享受“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