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研讨主题四:如何有效地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建立联系形成教育合力,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018-12-12 20:36:45)

本次线上研讨主题——如何有效地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建立联系形成教育合力,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由普宁市广太镇山前小学王喜钦老师主持。各位老师围绕主题各抒己见,讨论热烈,现将部分老师的发言总结如下:

王喜钦老师:作为一名农村教师,特别是一名农村小学班主任,我感到家校合作的不易,现在很多农村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教育问题(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教育问题)根本得不到重视,孩子出来问题要找家长都不容易,平时的家校交流更是难乎其难。针对这一现象,我的研讨主题是:如何有效地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建立联系形成教育合力,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刘文兰老师:这的确是一个难题。留守儿童父母管教不到位,爷爷奶奶一般都会过分的溺爱。这就造成了留守儿童或这或那的问题。有的胆小怕事,有的却是目中无人。

面对这样的客观困难,作为教师,只要有心,还是有方法的。“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嘛"

下面我就谈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通过电话和微信等和父母取得长期的联系。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他们都关心,在乎自己的子女。如果我们能够及时的把孩子的有关信息传达。孩子父母肯定会十分感激。

二、在与其父母取得教育的共识之后。让他们协助与爷爷奶奶沟通。把爷爷奶奶也拉到我们的教育阵地上来。我想:只要我们都是为着孩子的健康成长的,长辈们是没有理由拒绝的。

三、当老师、父母、爷爷奶奶统一教育战线之后,再来面对孩子的问题,大都就能够迎刃而解了。

江妙云老师: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这些正值生长发育、接受义务教育、思想启蒙初步形成的留守儿童们,生理、心理上极易发生偏差,情感缺乏现象严重,在身体发育、智力水平、学习成绩、思想品行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儿童,学业也大受影响,甚至有的走上犯罪之路。针对这些问题,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如何使家长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的德育工作统一战线。要建立统一战线,班主任应该注意与家长交往的内容、形式及其艺术。

1.家访。

除了交谈的内容和方式要注意外,班主任还要选择好家访的时间,因为留守儿童的特殊性,父母一般不在家,而临时监护人的责任、谈话的深度交流的效果都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我们的家访要注意掌握时间,如果晚上家访,时间不易太久,以免影响第二天家长的工作或学生的学习。如果方便的话,事先应预约一下。另外,家访时,若无特殊需要,一般应避开学生。

2.与家长的书面或电话联系及其注意事项。

由于留守学生的特殊性,其父母都在外打工,家访局限在节假日或家长偶尔回家的时候,为了更好的沟通,我们可采取书信或电话的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

3.召开家长会。

作为留守儿童的家长,常年在外务工,想召开一次这样的家长会很不容易。我们只能选择在重大节日或农忙季节,家长大批量返乡的时候举行。因此要求我们在开家长会之前应做好详细的计划,目的、要求一定要明确,并要妥善确定开会时间,力争使绝大多数的家长都能参加。

4. 利用网络教育平台与家长沟通。

现在我们大多数学校都建设了校园网站,我们可以向学校申请,开通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在我们的网站上增加留言板,告诉学生、家长,有时间到网上转转,有想法可以发表留言,这样的交流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且非常方便。

陈冬敏老师: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很大,孩子的心理健康、性格的形成与发展都会受到影响。他们比较容易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也比较差,他们对父母的关怀有着强烈的需求。                    

教师首先应该帮助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我们得经常提醒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更要注重改善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时间不能间隔太久,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联系一次。与孩子沟通联系时,不能只是关心学习,应该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身体、生活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真切的关爱。                                                       其次,教师要积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要有计划地开展家长培训,并尽可能地吸纳家长参与

到活动中来,如果家长在外,还可以采取网上学习的方式。通过家长培训、与家长电话联系、当家长回家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全力合作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同时,还要提醒家长有时间应多与老师联系,家校协手合作,共育孩子健康成长。

罗三妹老师:留守儿童并不是天生的调皮捣蛋,不是天生的冷漠无情,他们只是缺少成人的正确引导,做老师的决不能推卸责任,对自己的学生要一视同仁,甚至要付出更多。对于留守儿童,会出现几种行为不好的现象:1、圈养型:担心孩子在外面有危险,所以总把孩子“圈”在家里,孩子独处的时间太长。2、逆反心理型: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呵护,稍有错误就受到家长的训斥打骂,久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越说,他越烦;你越打,他越硬,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不能沟通。3、自由散漫型:有家庭破裂父母离异或其他情况,对孩子的教育是听之任之。以上情况的应对方案均要因案施法,但本人认为都离不开以下策略:1、家校联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虽然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我们可以与他们取得联系,让他们配合学校的教育,以免发生教育的“短路”。或通过家访,和学生爷爷奶奶聊天,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让爷爷奶奶知道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家长也有责任,要求他们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同时跟学生父母取得联系,告诉他们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好坏,当他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父母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还要求他们经常给孩子打电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老师也要经常把留守儿童在学校的表现告诉他们,并跟他们商量对策,要求家长对孩子多鼓励,少批评。2、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班级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管理者的教育艺术就在于使这个大家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对缺乏爱的留守儿童,更应该让他们在班级里获得情感体验,让他们对班级产生向往感、友爱感。号召班干部带头和留守儿童一起玩耍,如果他们有什么困难,我们要主动去帮助,以此来带动全班学生态度的转变。3、班主任要有颗仁爱之心,经常设身处地地为留守儿童后进生考虑、解决问题,让他们时时得到你的温暖。如安排座位,注意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课堂提问,多激励留守儿童后进生踊跃发言,让他们注意力集中,没有时间让思想开不差;班级活动,多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

蔡惠娜老师:对于留守儿童,教师更应多花心思,给予孩子父母的温暖,让他知道自己是被关心被重视的。对于孩子的表现,教师也要及时向家长反映,留守儿童的家长包括了父母和爷爷奶奶。教师与孩子的父母可以通过加微信等手段保持联系,让父母知道学校的教学及实践活动,了解最新的育儿观念,取得家校教育的一致性。而我们常说"远水救不了近火",所以一旦孩子出现状况,教师接触到的肯定是爷爷奶奶,老一辈有他们的育人思想,也许落后,不科学,但仍执拗,所以教师与爷爷奶奶接触时要亲切,尊重他们的看法,细心引导。最好是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在他们作为隔代教育苦无对策之时给予适当地帮助,让爷爷奶奶知道老师是出于孩子健康成长考虑,并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与此同时,老师也要与父母作好沟通工作,三方合力,教育统一,任何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杨李娴老师:要经常沟通家长,家校互动,可架设“心桥”,搭建关爱平台,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家长学校,开设亲情电话、亲情课堂,对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管理,帮助留守儿童加强与父母的情感联系和亲情交流。每学期开办家长学校活动一次以上,指导监护人或代理监护人做好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在外务工的父母应该定期与孩子电话或微信交流,了解孩子在家或在学校的需求,每次交流的时间不一定多长,但答应孩子什么时候通话一定要做到。孩子长期不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如果电话沟通也没有的话,时间长了就会变得生疏,教育效果也会越来越差。

我们想强调的是,父母不只是孩子衣食住行上的支持者,更是孩子精神上的寄托者。每个孩子都希望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有母亲温馨的话语来安慰,可以有父亲宽厚的肩膀作为依靠,从而帮自己正确面对并战胜挫折。所以,我们可委婉告诉留守儿童的父母:你们可以少加几个班,可以少赚一点钱,可以不用给孩子买什么高档的礼物,但是,一定要记得经常打电话跟孩子聊聊天,一定要记得在孩子生日的时候,煮一碗面或买一块蛋糕,道一句生日快乐。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上,也无法取代父母之爱。我们的家长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往往千里迢迢给孩子寄来钱或许多价值昂贵的物品,却长年没给孩子一个电话、一封信, 造成孩子情感饥饿。通过牵线搭桥,动员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问题,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并为亲子沟通提供条件。

(1)让电话传情。学校为“留守儿童”设立亲情电话,开通“亲情视频”,让亲子间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交流。

(2)让鸿雁传情。学校通过组织学生“与远方的家长说说心里话”和“提倡写思念日记”等活动,让他们把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发泄出去。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又解决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所有这些方式,加强了亲子间的沟通,解决了家庭教育和孩子们感情的饥饿问题,同时又了解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通过交流,努力与他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取得共识,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关心和帮助孩子成长。

江少妮老师:“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班主任要让留守儿童家长明白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要把子女的教育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既要考虑家庭的收入,又要考虑到子女的教育问题,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学校与留守儿童家长之间应建立畅通的定期联系渠道,以便于共同教育管理孩子。班主任可以通过微信、QQ等方式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让家长了解孩子生活、学习、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对孩子进行及时地引导教育。班主任还应提醒留守儿童的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联系越密越好,最好能做到每周交流一次。通过沟通和交流,掌握留守儿童的内心和感情动态,知道孩子的需要,及时解决孩子遇到的心理问题,满足其沟通的心理需要,减轻其孤独、寂寞感等等,并多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思念之情。沟通的方式可以打电话、写信、面对面交流等。打电话是最方便直接的,但不能忽视面对面直接沟通,外出的父母应尽可能多回家看望留守在家的孩子。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成绩,其他方面也应该询问,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通过家校共育,促进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温彩瑶老师:像这种情况在我们学校也是有很多的,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都是由爷爷奶奶带,有的甚至是亲戚叔叔婶婶带。经常就会出现交代的任务难完成,完成的作业缺乏辅导等系列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觉得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

1.除了个学生家长联系,还要与现在的监护人多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和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情况;

2.经常与学生谈心,正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发现有不良倾向及时帮助纠正,避免学生误入歧途;

3.帮助学生养成学习和生活好习惯,严抓学生的学习态度;

4.给学生多一些关爱,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师爱,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陈暖秋老师:为了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我认为:

1.首先班主任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记载好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地址和联系电话,还要记录好临时监护人的姓名、住址和联系电话,班主任将留守儿童在校的表现记入档案,如:道德品质、生活习惯、学习成绩、心理素质、性格爱好等。通过档案的建立,能够方便学校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保持联系沟通。

2.班主任向学生讲解父母在外务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现在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在父母背井离乡、艰辛劳动的条件下努力学习,照顾和关心好在家的爷爷奶奶,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发扬中华民族勤劳的传统美德。

黄丽霞老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让家长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要让家长明白他们这种养而不教的放任自流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伤害有多大。每一个孩子都是在家庭的教育下成长发展起来的,如果父母能够给孩子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就会按照良性的发展轨迹成长,就不至于出现种种问题。如果一个孩子没有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环境的熏陶,那么这个孩子的成长就是有缺陷的。如果孩子因为缺乏家长的教育而导致学习成绩和品德差,那家长事业上再成功,也无法弥补孩子教育上的不足。所以家长应随时了解孩子的动向(通过多种联系方式),针对孩子现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让孩子的身心能健康成长!

陈丹丹老师:“留守儿童”问题日渐突出,怎样才能有效与家长联系,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呢?下面我来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首先,学校可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留守儿童之家”),校长任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工作小组成员在每学期初要对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档案,重点记录“留守儿童”的现居住地、现监护人(或托管人)的姓名、关系及联系方式、父母工作单位及通讯方式等情况。

 其次,学校开设了“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最后,还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向儿童普及法律法规、科学文化知识,宣传文明新风,传播自护技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当然,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和监护人。

为此,小组成员每季度至少与儿童监护人见面一次,指导监护人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督促监护人加强对儿童的管理和教育。小组成员每月至少通过电话、书信等途径向家长汇报孩子在校情况一次,便于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成长情况,沟通儿童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对于思想扭曲、行为偏差的儿童,要及时提出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针对性建议和方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