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

分类: 教学设计 |
姚雪珂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
教材与学情分析:
首先,从文本来看。
本文是一篇匈牙利民间故事。课文通俗易懂,故事性、可读性强。讲述的是小熊哥儿俩捡了一块奶酪,不知道该怎么分,狐狸主动来帮忙,最终奶酪却全被狐狸吃掉的故事。重在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明白同伴之间斤斤计较,就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的道理。
其次,从编者角度来看。
为了凸显语文学习目标,凸显单元主题,本文在单元的编排上为本单元第一篇同类型的课文做了补充,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消化理解,同时,也扩大了语言学习的范围,凸显了不同的语言风格。
最后,从读者角度来看。
教师作为读者之一,首先要对文本的阅读有独特感受,敏锐的视角,继而才能引导学生读懂文本,体悟情感。
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年龄小,容易被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这篇课文学习起来并不难。除此之外,文章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且学生朗读的欲望强,这样就可以 学生以各种方式读,读后分析人物特点。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总之,学生应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朗读、品悟文本。
当然,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具备了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在生活经验上较为缺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为学生制造情境创设的体验。
教学目标:
1.基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揭示“吵”字的含义,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书空、练写的方式达到正确、美观书写“吵”字的要求。
2.通过主要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反复品读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从而体会人物的心理、了解人物的性格。
3.引导学生懂得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和分享,如果斤斤计较,就很容易被别人利用而吃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申请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2.难点是明白同伴之间的相处之道,避免在生活中犯小熊一样的错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田字格、人物图片和词卡
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主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基于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理念为全力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思辨思维,在集体学习中注重个人的差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有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和展现。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回顾全文进课题
【设计意图】
开课伊始,通过三位主要人物的切入,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既是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又对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环节二:文本赏析悟形象
一、分析狐狸形象特点
过渡语:小熊哥儿俩怎么能不生气呢?谁来读读小熊哥儿俩的话?
(PP出示第10自然段)注意提示语(PPT生气)
过渡语:狐狸却还这样说。(PPT第11自然段)
1.齐读对话
2.问: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为什么?
3.指出提示语“笑”。通过联系上下文说一说狐狸但是的心情,体会狐狸为什么会笑?
4.学生试读。
5.问:你对狐狸有着怎样的印象。(卡片:狡猾)
6.文章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狐狸的狡猾?要求:自己找一找,读一读,并和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要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在层层深入,步步递进的螺旋上升当中,帮助学生学到知识。所以本环节一共设置了三个层次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品读,从而体会的心理、了解狐狸的性格。
二、分析小熊哥儿俩形象特点
问题一:狐狸如此狡猾,难道小熊哥儿俩就没有一点儿办法能避免被骗吗?
任务一:联系上下文完成填空:如果小熊哥儿俩没有
问题二:这是怎样的两哥儿俩?(板书:自私、贪心、不动脑筋)
【设计意图】
为了让学生体会一个多元的、完整的小熊哥儿俩形象,如果仅仅从语言方面来分析是不全面的,对于小熊哥儿俩的人物分析更需要的是联系上下文让学生理解。逆向思维问题的设置作为一个主问题,既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联系正片文章对小熊哥儿俩做人物形象的分析,又可以达到语言归纳和语言运用的目的,一举两得。
环节三:字达文意炼书写
一、由课文内容引出生字“吵”。
二、通过学生观察,分析书写要点。
三、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口诀:“口”字应写小,最后一撇长)
四、学生试写,同桌互评。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基于此,我选择了一个既能体现文章主题,又能达到书写练习目的的“吵”字作为本课的书写重点。使学生学而有名,顺势而导,显得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与上一部分紧密相连,更易于学生接受,提高了课堂的时效性。
环节四:一课一得谈收获
一、通过本课学习畅谈收获
二、板书归纳:会思考、谦让等
【设计意图】
环节五:作业设计
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和同伴一起合作分角色朗读本文。
喜欢表演的同学也可以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排演一出课本剧,并录制成视频播放在我们的电子班牌上。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
狐狸分奶酪
|
【设计意图】
好的板书是一份微型教案,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学习重点。在我的板书中,正中间上方是课文标题,中部是课文主要人物的形象及人物形象特点,下方是学生谈收获的关键词。左侧最上面是本课要书写的生字“吵”字。重难点突出,有利于助推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