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军神》教学实录(第一课时)(黄继森_新浪博客)

标签:
黄继森《军神》《军神》教学实录《军神》课堂实录 |
分类: 语文教学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军神》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黄继森

【课前准备】
根据预习提示自学课文,完成下面的作业,其中前三题为必做题,后两题为选做题。
【教学实录】
一、探讨课题信息,初识军神刘伯承
师:(板书课题)这是咱们这节课要学的课文,谁来读读课题?(生读后)看着课题,脑子里冒出了什么信息?
生:军神指刘伯承。
师:刘伯承是谁?
生:是元帅。
师:对,他是十大元帅之一。在课文中刘伯承是——
生:是刘大川。
师:假名,化名。还有什么身份?
生:他说他是邮局职员。
师:到诊所了,他是——
生:是病人。
师:是病人,是个伤员,但是在沃克医生眼中呢?
生:是军人。
师:(板书“军人”)沃克医生是怎么知道的?
生:凭他当军医的经验看出来的。
师: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依据,读出声来。(生自由朗读第9自然段后)告诉我,沃克医生是怎么得出军人结论的?
生:此人的伤势这么重,还从容镇定,除了军人,谁都做不到。
师:有点推理的味道。你补充。
生:这人伤势这么重,居然如此从容镇定,只有军人才会做到这一点。
师:眼前这个人做到了,所以——
生:他不是邮局职员,一定是军人。
师:在沃克医生看来,如果真是邮局职员,来诊所会是什么样子?
生:病人就会痛得瑟瑟发抖,弯腰,捂脸,甚至还会可怜巴巴地喊叫。
师:说得挺形象啊,不想表演一下?(生表演邮局职员就医)
师:想象丰富,演技不错!这样一对比,沃克医生就坚定了自己的判断,这从哪个词语看得出来?
生:一针见血。
师:什么意思?
生: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师:你查词典了?
生:我做预习作业的时候,不懂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查词典把意思抄在书上了。
师:字典是无声的老师。做笔记的方法好。结合句子怎么理解?
生:很直接地指出来。
师:程度不够。
生:不跟你废话,也不让你辩解。
师:对啊,沃克医生不就是这样的吗?这样理解词语,就有深度,收获就大,一起读读这段话,再次品味“一针见血”和“从容镇定”。
师:(生齐读后)军人,军官,军神,这三个词语,作者偏偏选了“军神”做题目,这是因为——
生:军神能表达对刘伯承的赞扬。
师:明白了是赞扬刘伯承,那就再读读课题。
生:军神。
师:不是一般军人,是神哪!读出夸的语气了吗?你试试。
生:军神。
师:这就对了,稍慢而有力。一起读。
生:军神。
二、检查自学效果,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师:军神出自谁之口?
生:军医沃克。
师:(板书“沃克”,“沃”字稍大)关于“沃”字,你掌握了哪些信息?
生:在课文中用于人名,它还可以组成词语“沃土”“肥沃”。
师:这两个词语中,“沃”是什么意思?
生:沃的意思是“肥”。
师:肥?胖子吗?
生:不是,土壤肥沃。
师:“生字带成语”是咱们班自学生字的方法,找到相关成语了吗?
生:肥田沃地,沃野千里。
师:沃克医生问什么病,刘伯承是怎么回答的?
生:土匪打伤了眼睛。
师:(板书“土匪”,“匪”字稍大)见过土匪吗?
生:见过。
师:(惊讶)别吓我!哪里见过?
生:在电视剧里见过土匪。
师:旧中国匪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有土匪强盗。新中国成立不久就消灭了土匪。写这个“匪”字,你想提醒同学注意什么?
生:“匪”是半包围结构,第一笔写横,然后写非,最后一笔是竖折。
师:你提醒得好!再说说“生字带成语”吧。
生:受益匪浅,匪夷所思……
师:余下的成语课后交流吧。刘伯承回答之后,沃克医生又干嘛?
生:不相信他的话。
师:我问的是“干嘛”。
生: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解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
师:(板书“绷带”,“绷”字稍大)知道“绷带”的意思吗?
生:包扎伤口的纱布带。
师:怎么搞懂的?
生:查字典。
生:我看课文插图就明白了。
师:看插图。绷带上为什么要画红色?
生:说明伤势严重。
师:伤势很重,所以做了手术。谁能简要说说手术过程?
生:沃克医生给刘伯承做手术,刘伯承坚持不用麻药,一声不吭。
师:什么手术?
生:摘除坏死的右眼球。
师:加上这个意思,说完整。
生:沃克医生摘除刘伯承受伤坏死的右眼球,刘伯承坚持不用麻药,手术中却一声不吭。
师:做完手术,脱去手术服后,沃克医生有什么反应呢?
生:沃克医生由衷地说了一句“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师:(板书“由衷”,“衷”字稍大)一起读这段话。
生:沃克医生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师:说说自学“衷”字的收获吧。先介绍你怎么学“衷”字的。
生:衷字由“衣”和“中”组成,是个形声字。翘舌音,部首是衣字部,意思是“内心”。
师:你这样自学生字,既不会读错音,也不会写错字,还搞清楚了意思。再说说你对词语“由衷”的理解。
生:“由衷”的近义词是“衷心”。
师:可以找近义词理解词语,但是这个近义词也是新词,所以,还应该有别的方法理解。
生:我是根据这个句子来推想的,由衷的意思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心话。
师:对。发自内心,发自肺腑。学习“衷”字,还可以交流什么?
生:带“衷”字的成语很多,我记住了三个容易理解的:言不由衷,无动于衷,和衷共济。
师:你的方法好,积累自己喜欢的、容易理解的成语。
师:再回头想想:刘伯承七十二刀手术一声不吭,沃克医生的反应不止这句由衷的话,还有什么?
生:沃克医生对刘伯承赞不绝口。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师:(板书“堪称”,“堪”字稍大)“堪”在这个词语中是什么意思?
生:可,能。
师:可以称之为,能够称之为。
师:正确,你还有补充?
生:我认为课文中可以理解为“足以称得上”。
师:对,“足以”比“可以”“能够”有分量。
生:“简直称得上”,这个分量更重。
师:理解正确!这就叫会学习。“足以称得上”“简直称得上”“完全称得上”,都是很好的解释。“堪”字带出的成语呢?
生:不堪一击,狼狈不堪。
师:一起把这两个成语说一遍。
生(齐):不堪一击,狼狈不堪。
师:咱们回到课文中的“堪称”,齐读沃克医生的话吧。
生: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师:弄清了沃克医生的反应,那么刚才总结课文主要内容的话就得再加上一个意思。
生:沃克医生摘除刘伯承受伤坏死的右眼球,刘伯承坚持不用麻药,手术中却一声不吭,在沃克医生心目中简直就是军神。
师:这是从“沃克医生”的角度概括主要内容,用“刘伯承”开头呢?
生:刘伯承做眼球摘除手术,坚持不用麻药,手术做了七十二刀,他居然一声不吭,沃克医生盛赞他是军神。
师:“盛赞”用得妙,出乎我的意外,堪称学霸。
三、信息共享,解决不懂的问题
(一)小组交流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预习作业中的选做题,请学习小组长按要求组织交流讨论。
PPT呈现课件以下内容。
上方为课前预习作业3、4题。下方为“小组学习任务”:1.分享自己提出并已解决的问题,听取同学的意见;2.分享各自收集的信息,并从中精选一条最有价值的推荐给全班;3.探讨尚未解决的问题。
(二)集体讨论
1.汇报组内已经解决的问题
(课件:我们组已经解决的问题是……)
师:请各组第一发言人汇报你们组已经解决的最有价值的一个问题,不需要说答案。每个人都要认真听,如果别人解决了的问题正好是你的困惑,下课后去请教。
(各组汇报,略)
2.分享组内搜集的有价值的信息
(课件:我们组搜集到的最有价值的一条信息……)
师:请各组最有价值信息搜集人汇报。
生:课文没有介绍刘伯承是怎么受伤的,我就去查资料,弄清楚了他是1916年率领部队攻打丰都县城不幸被炮弹击中了右眼。
师:心存疑问,所以查阅资料。你呢?
生:我对课文中的“二十四岁”很好奇,资料显示,刘伯承出生于1892年12月,24岁那年正好是1916年,与王宇(上一位发言人)的查到的资料是一致的。
师:彼此印证,故事的真实性和资料的可信度就都不容置疑,这两个信息很有价值。接着分享吧。
生:为了弄清楚沃克医生说“久仰久仰”的原因,我上网查资料发现,刘伯承20岁就当了川军的连长,21岁参加了四川讨伐袁世凯的战役,22岁在上海加入孙中山领导中华革命党,23岁奉命返回四川,拉起400多人的队伍,组成川东护国军第4支队。
师:也就是说,刘伯承早就大名鼎鼎,沃克医生第一次见到真人了。(走向该生)啊,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面向全班)查阅资料,了解历史背景,这些方法都能帮助我们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3.探讨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课件:我们组无法解决的问题是……)
师:请各组第二发言人汇报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生:课文中对话描写很多,但好几处都只有人物说的话,为什么作者不写说话时的动作、神态等?
师:(板书:动作、神态、语言)比如——
生:比如刘伯承回答“七十二刀”,就可以这样写:刘伯承睁开眼睛,淡然地说:“七十二刀’。”
师:质疑课文,精神可嘉。这个问题太有价值了,(指着板书)这样,下一节课再来重点探究的问题。其他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吗?
生:我发现课文中有两个“从容镇定”,一个是第9自然段的“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另一个在第60页中间的“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作者为什么偏偏要重复使用?
师:组内是什么意见?
生:没有讨论出满意的答案。
师:那咱们就发挥集体的智慧,(指着解读“久仰久仰”的学生)向他学习,用学过的方法解决问题。
生:我认为可以换,这样显得作者词汇丰富,更有文采。
师:有道理。但是,虽然都是同一个成语,意思上有没有微妙的区别?
生:第一个“从容镇定”形容刘伯承不怕痛,意志坚强;第二个则是形容沃克医生遇事沉着冷静不慌张。
师:这样一理解,还怀疑作者的写作水平吗?所以啊,语文,墨妙无穷。
【特别说明】
关于以上《军神》教学实录的设计理念、意图,笔者另文做了专门的解读,就“双减”背景及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创新教法和学法谈了一些个人见解,感兴趣的可以点击链接阅读。
语文高级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遂宁市作家协会会员,蓬溪县人民政府督学,蓬溪县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蓬溪县首届名教师,川师附属蓬溪问陶实小特聘语文教育专家,中华书局版小学语文教材编修组成员,《做人·作文》教材编写者,小学语文同步阅读《阳光阅读》主要执笔人,《新概念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编写者,教育教学论文、文学作品散见于《川中文学》《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四川教育》《教育导的报》等报刊,微电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文科不烦恼》(蓬溪县教体局)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