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翰的诗及其诗歌赏析——揭秘为我写嵌名诗的作者(黄继森)

标签:
黄继森明翰 |
分类: 心灵之约 |
2006年12月9日,我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教师博客(简称“教博”)申请了个人博客——其乐山人教育博客,之后的7、8年时间里,我的博客原创文章超过1000篇,部分文章阅读量超6000。那些年,教博人气很旺,研讨交流频繁且富有成效,因而我也“结识”了不少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教师博友,“山清水秀”便是其中的一位。
明翰,是“山清水秀”的儿子,高中二年级学生。2007年春节后的一天晚上,我在他母亲博客里读到他的两首诗,一首叫《雨尘》,一首叫《兄弟们》。虽然当时比较认真地留了言,但后来还是觉得简单了一些。征得他们母子同意后,我把留言整理出来,供博友们交流,目的是为了能多给明翰一些鼓励,同时也希望借此抛砖引玉,让更多博友的孩子享受教博爱的阳光。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两篇诗评。
【明翰诗歌欣赏(1)——《雨尘》】
【我的简评】
“诗,心为之;心,诗歌之。”读博友的诗歌,我曾偶得这样的感悟。我用这句话解读明翰的《雨尘》,是因为:自己心里发出的声音,就是自己的诗;诗,是用来抒发心性歌唱心灵的。因为人有喜怒哀乐,所以也就有不同情感的诗歌意境。
在这首诗中,明翰把忧愁“挂在墙上”,前“忧”后“笑”,变“忧”为“笑”,是很积极的心态,我很赞赏。作为中学生,处于成长的黄金时段,写诗歌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表现出热情健康的心态,是成熟的标志!
明翰的诗歌语言比较成熟。他吟唱的是自己的心声,具有较为明显的“正统”的教育色彩,但是诗句却没有说教的痕迹——而说教的语言不是抒情诗歌所匹配的语言!
评完之后又附加了一句嘱咐:明翰,你需要以这样的心态去面对高考,面对成长的每一圈年轮。
【明翰诗歌欣赏(2)——《兄弟们》】
【我的简评】
作者是以自己的心灵感悟写诗,而读者是以自身的心理感应读诗,评者更是带着自己固有的审美观念解读。所以,写诗,读诗,评诗,追求三位一体,是很难的,是有差异的,甚至是矛盾的,不易调和的。
从明翰的这首诗中,我们看见“田间”里“飞跑”的身影,看见穿越尘世的模糊的“笑脸”,甚至看到了“昨日香樟”开出的“前世的花”,又“落在今生”。如果说明翰的《雨尘》以表现“诗情”为主,以诗情传意,那么这首《兄弟们》更多的则是寄情于“画意”。或笑,或跑;或别,或聚;或伤感,或留恋……与兄弟们共同成长的足迹,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对美好记忆的留恋,对时光流逝的感念,被作者独辟蹊径的诗歌意象诠释得传神而又传情。
评完两首诗,我又在留言中写下了这样一段题外话:
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明翰听到的赞扬声很多,但是我想提醒明翰,现在不要轻易定位人生,比如,不能说我诗歌写得好,将来就成诗人;老师评价你“具有作家的潜质”,不能就往作家的道上跑。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大环境,你还是首战高考,以高考成绩为基准,参考志向选择理想的专业,然后再去谈最为现实的理想。
明翰读了上面两个简评和那段“题外话”,就给我写了下面这首嵌名诗——
明翰将我的博客名“其乐山人”巧妙地嵌入每句诗的第五字,写作难度很大,而诗的立意并没有停留在表面文字游戏上,而是十分讲究语意和寓意,足见作者明翰已经具有较深的写诗功力了。
狗年去,猪年到,年岁更替自有其道。前两行诗句,除了点名时间,用字用意更是抓住了山人名字的特殊寓意:“乐”是“山人”的心态,“逍遥”是“山人”乐的外在表现,“山人”因创造生活而乐,因享受生活而乐,因寻做人之道而乐!
后两行诗笔锋顿转,由表及里,因心而歌,应心而歌。“人未老”喻指心年轻,山还是那座山——其乐山,人还是那个人——其乐山人,心依旧是那颗心——一颗永远年轻的心,一颗不老的心。
点睛之笔自然是末句,作者借春风的感叹来抒发自己的心情,让“春风”来唱这首赞美诗,真可谓神来之笔!
我不善于也没必要从古典诗词常识性角度去分析或审视这首诗,但是我已经从中感受到了中国诗词基本的格调美、意境美和庄重美,感受了明翰对我的一番心意,这才是最重要的。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时隔12年重温当年的“键盘之交”,很多信息都已经模糊。明翰应该已近30,我也是银霜半染了。由于教博彻底关闭,教博人早已“失联”,我突发奇想:去央视的《等着你》,也许还算得上一个素材吧?
玩笑而已!当年留言评诗,有感而发,并无所求;今日忆及,亦无它意,无非就是因为牵挂明翰再敲敲键盘回忆过往送一份祝福罢了,因为——
生活,一半是记忆,一半是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