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黄继森 |
分类: 家庭教育 |
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走出“文化课补习才是学习”这一误区,拓宽孩子的“学习”途径。家长可以根据自家孩子的学习、生活、身体、品行等特点,针对性地安排孩子参加一些活动,比如偏科补课、体育运动、旅行、夏令营、社会生活体验、劳动、特长提升等。总之,究竟“该”学什么,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内容上要坚持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手段上坚持强制性和自主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暑假里必须鼓励、引导孩子阅读。阅读的重要性就不必阐述了,做法上可参考我总结的“每日三问”读书方法:今天,我朗读了吗?今天我阅读了吗?今天,我积累了吗?落实这三个问题,需要家长的督促、鼓励、奖励,同时要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尤其要走出“为了语文而阅读”的误区。恕我直言,我一直不赞成站在语文教师的角度给孩子推荐阅读书目,要力争让孩子广泛阅读,快乐阅读。
三、学习和做人是密不可分的。2000年前后,我曾参与国家级重点课题“做人与作文”的研究。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家长脱离做人去“管”学习,容忍或放任品行不佳、习惯较差、脾气不好、性格怪异等不良行为、素质、教养,而且这一现象在今天尤为突出。长期以来,我都强调“要做学问先做人”,且教育效果明显。所以,请家长们在暑假中特别重视教育、引导、督促孩子懂文明,讲公德,守规则。关于这一点,我在
四、阶段性的仪式感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当然,仪式的规格、方式是灵活的,而且一定不要讲排场,不追求奢侈。比如迎接孩子夏令营归来、获得重要奖项等,小升初、初升高,或别的重要节点,第一时间与孩子高调合影、给予特别的奖励,这些独特的家庭仪式感,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让孩子们在暑假里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这样的家长才是称职的家长!
火车上混时间在手机上涂鸦,难免有错,包括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