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少有的国内好看的悬疑推理片《全民目击》太值得我们一看了,剧情跌宕起伏,人物关系简单,但是情节却很曲折离奇。影片运用了插叙的手法,为我们讲述了一件父女间有些曲折的爱恨情仇的故事。她是一个以一桩谋杀案为背景,父亲为女儿顶罪为主线的故事片,据说还是真事改编的。
这片看着特让人揪心,没演到最后一刻,你是绝对猜不到结局的。这片子确实好看,刺激,让人看了能血脉喷张,欲罢不能,浮想联翩,思绪万千。看着看着就能让人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声惊叹,心情也是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会时好时坏,无法控制,难以自拔,情节上不存在任何的拖沓,电影的整个剧情可以说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而且还始终让人都能有一种步步惊心的感受。紧张,压抑和惊悚的气氛从始至终都贯穿着整部电影。好的电影能具备的元素,她是一个也都没少。
最可贵的是她还能紧跟时事,对于当今的家长和孩子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看后发人深思,回味无穷,让人特有感触。已经为人父为人母的家长看后能深有体会,让我们对当今有些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和与子女相处的模式产生了质疑。没做父母的人看了,能为自己敲响警钟,溺爱孩子和缺少与子女间沟通的后果是多么的可怕,太令人发指,太难以接受了。
我们可以通过这部电影来一起探讨一下如何教育孩子和与孩子友好的沟通。中国的传统父母都是以打骂式教育为主,常批评孩子,常打孩子,这样的方法方式可能会见效快,但是副作用却很大,有可能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叛逆情绪,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产生心理阴影,对孩子以后性格的培养和情商的发展都会很不利的。假如我们都这样对待孩子的话,会一步错,步步错下去,而让我们无法挽回,后悔莫及的。
还有的家长会采取放养的方式对待孩子,让她爱咋地就咋地,放任不管,任其成长,不加任何干预,这样的孩子一般既不会太知书达理,又不会太善解人意,而且也不会太听话懂事的。这样成长下去,孩子一旦学坏了,不听话了,我们再想纠正她,教育她,就难上加难了。
我觉得我们教育孩子应该因材施教,认真观察孩子属于哪种性格。通过孩子的日常表现,发现她的优点和不足,对症下药,表扬她的优点,纠正她的缺点。当纠正孩子的缺点时,我们也不要一味地生搬硬套,就事论事。而是要在孩子心情好的时候,我们适当的启发她,引导她,让她自主自愿的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缺点,要让她知道自己身上的缺点,要学着自己去克服和改正。不要让孩子总是把家长当成自己的小拐棍儿,遇见问题时,只会想到怎么去求助家长,把自己的问题和困难想当然就抛给了家长,而自己却不去动脑子想问题出在哪儿,应该怎么去解决。当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时,我们不要怕孩子吃亏或受挫,要让她学会吃一堑长一智,自己的问题自己去解决,让她知道在社会上想生存下去的话,就只能靠自己,不能依赖别人。
小时候,孩子多吃点亏多吃点苦是为了将来少走弯路少吃亏。只有在年轻的时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长大后孩子才会遇事时能够独立去思考和处理,不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做到说话办事心中有了底儿,做事才能事半功倍,游刃有余。我觉得孩子的习惯和性格的培养都是从小时候就开始的,只要小时候我们培养好了孩子的习惯和性格,她们长大后,我们就会省事多了。
我们从小培养孩子的性格和习惯不能拔苗助长,不能太急于求成了,要循序渐进,为孩子量身定制一些适合她的培养计划,不要盼望能马上见效,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也不要对孩子太过于担心和发愁了,孩子一有不好的变化,我们就特别担心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不是又失败了,这套教育方法行不通的话,是不是应该赶快换一套新的教育方法,晚了是不是就来不及了。这样的担忧其实大可不必,放轻松,让孩子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慢慢微调我们的教育方法,如果我们的教育方法大的方向上没有错的话,就不用太在意孩子偶尔时不好的变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学校老师对孩子辅导教育的深入,她们会学着自己纠正身上的错误和缺点的,家长过分的担心和关注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和不知所措的,容易让孩子产生急躁心理和叛逆情绪。家长应该在一旁细心地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开动脑筋,在不经意间,做出一些让孩子感动的事情,去提醒孩子哪里做错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犯的错,主动的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希望全天下的父母都能和子女和睦相处,看着她们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长大成人,成就一番事业,成为国家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