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这部电影,导演拍得很用心,不说是大师级风范,也算是别具匠心、独树一帜了。整部影片没有吊一根威亚,也没有一个特效镜头,都是实打实纯“原生态”的拍摄手法。
故事说的是在民国年间,南派的永春继承人陈识(廖凡扮演)想在天津地界开武馆,在军阀与武术界割据的背景下,陈识结识了当地青年耿良辰(宋洋扮演),收他为徒,按天津武术界的规矩,徒弟替师父踢馆,天津一共18家武馆,踢过半数以上,师父就可以在天津开武馆,徒弟则必须离开天津,另谋生路。踢馆当中耿良辰受到军阀暗算,身中两刀,军阀劝他离开天津,耿良辰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天津,由于伤势过重,不久就死了。师父陈识知道后,被他的行为感动,替他报仇,由于各种原因,最后又逃离了天津。
故事讲得很真实,没有其它武侠片那种写意的武打动作和纠结的故事情节,完完全全像是一部小众的个性化武打纪录片,导演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民国背景下的军阀和武术界互不相让的故事,军阀的崛起,武术界的没落,让人觉得有点痛心,无比伤感。
通过看这部影片,我联想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现如今,一些老手艺人的那些精湛的手工艺都濒临失传,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继承,也许人们认为这些东西有点过时了,很无趣,但是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太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播了。在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有些人在追求名利,却忽略了老一辈人给我们留下的东西,也许有的人会觉得这些东西没有商业价值,利润太少,学起来既费时又费力,学它很不划算,还不如找些个好上手,收益高的事情去干呐。
我倒是觉得做人不应该太急功近利了,应该踏下心来,学些自己感兴趣,又有意义的东西,不要把名和利看得太重。学做事之前,先学做人,摆正自己的心态,踏踏实实地学门手艺,不要怕苦怕累,学会坚持不懈,不要半途而废。也许短期内不会见着成效,但是长远来看,还是会有收获的。
我觉得学一门手艺是件苦差事,没有一定的毅力和恒心是不可能学会的。只有下定决心,义无反顾的去投身到这门学问中,我们才会学到真东西,才会找到学习的乐趣。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师傅把方法交给我们了,还要靠我们的悟性和刻苦努力,才能学有所成,真正把东西学到手。遇到点困难就轻易放弃的人,我觉得干哪行也不会干好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
我觉着光靠努力也是不行的,方法还要正确,多听听老人们的指点,从中体会到学习的精髓,可以为自己省不少力气。在继承和学习的基础上,要是还能有些创新,那就太完美喽,这样会更有助于这门手艺的不断发展。如果这门手艺还能跟现在的流行文化有些交集,也是一个不错的点子,这样就不怕没人喜欢,没人学啦。
学会了一门手艺,一定要把它越做越好,发扬光大,不能为了眼前利益,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把这门手艺给败坏了。
我觉得不同的手艺和学问还可以互相交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把自己的手艺或者学问不断优化,不断和其它的手艺或者学问互相借鉴,不断革新,紧跟潮流,不是为了迎合大众,而是为了让它更好的发展和延续,不被社会所淘汰。
我觉着同行的手艺人还要不定期的互相交流交流哦,这样才能抓住本行业的最新动态。遇到困难时,大家要齐心协力的度过难关,不要总是自扫门前雪。
希望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们都能学到些东西,体会到这部电影中的精髓,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