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此胜于读古书
人们喜欢到此,寻文字之根、文化之根。人祖之根,进行一次民族精神的洗礼。
文字博物馆项目总面积:256亩;2009年开馆。
远远望去,碧水环绕一座好像很现代又透露中国古典色彩的建筑__中国唯一的文字博物馆。走进去一看,大厅穹顶透明,蓝天白云似乎头顶缭绕,阳光直射而下,展馆被照耀一片辉煌,一种神圣的情感油然而生,我觉来到了我民族的神圣的文字的教堂。
这里,大厅四周是一组偌大的字坊——高18·8米,宽10米。所展示的中国文字辉煌五千年的历史,不由得让人抬起头来仰视,再仰视……
世界古老文明国度的文字,如古埃及人的纸草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都退出使用的了历史舞台……唯有中国汉字大兴天下,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影响力,生命力永垂不朽。
字坊前方两侧有金色铜质凤鸟雕塑,取材于商周青铜器上常见的凤鸟纹饰,整体形象典雅高贵,有待翔之势。
王懿荣——人称甲骨文之父。1845——1900年山东人,清·国子监祭酒。中国近代金石专家,一次他患病,一味药《龙骨》上有刻文,经研究发现甲骨文,为收藏甲骨文第一人。八国联军人京时投井自杀。
甲骨文是可在龟板和兽骨上的一种比较完备比较成熟的文字。
现在,发现的甲骨文4500个单字中,与后世有明确对应关系的字约1500个,这些字,在新编的字典中,被作为汉字演变的源头而收录其中。世界上从古至今只有汉字一直在运用。甲骨文既承载历史,也孕育希望。
今如破译一个甲骨文,被专家论证认可奖励人民币10万元,研究成文,尚未得到完全肯定的奖励人民币5万元。
仓颉是黄帝时史官,曾经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整理、搜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汉字由他一人创作可能是传说;整理者,推行者——非他莫属
所以,人们称他——造字圣人。
物以载文
文字载体,形式多样:除甲骨(牛骨、龟板),青铜器以外用于日常书写的简帛、陶器、玉石,货币……
多种文字的多种载体,不仅反映文字发展过程,也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历史风貌。
战国时期,形成齐国、晋,燕楚、等五大文字体系,除秦系文字较多继承西周文字特点外,其它所谓具有浓厚色彩的六国文字,都结构复杂。战国中晚期隶书趋于求同,秦始皇“书同文”以秦篆、秦隶统一六国古文,这是文字的一大进步。
汉字的样式:
小篆(又名秦篆);隶书(是由小篆草写演变而来的);楷书:楷书的揩当楷模讲,楷书的原意就是可以作为楷模的字。
汉字演进过程中。种种形态一直启发后人的书法艺术创作,甲、金、篆、隶、楷都成为书法创作的一种风格,并且分化出许多小的分支流派来。
秦朝篆书
汉代隶书
楷书也带有隶书的痕迹,看横排倒数第三行,右边第三个字“上”下边的一横,是不是有隶书的味?
一根根竹简要用熟牛皮做的绳子串起来,才方便阅读,小时候好像看到一个资料:有人呈送送一封长信给汉武帝,是两个人人抬进宫的。
现在我看到一篇文章说:在联合国用六种文字打同一文件,只有中文是最薄,最轻的。
司马迁在
史记《孔子世家》写过一个韦编三绝的故事:孔子喜欢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后来人们用“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
大约在公元7世纪隋唐之际发明雕版印刷术,这是人类社会批量快速复制图文的技术,极大的加快了文字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推动了汉字和文明的进程。
《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全国人大正式公布的汉字词注音的方法,目前也是联合国规定的世界范围内标注汉语语音国际标准。
千言万语总关音,周有光的两首诗,藏有汉语注音的”密码“:
采桑谣:春日起每早,采桑惊啼鸟。
风过碧空飘幽香,花落知多少。
(22个字,正好对应22个声母
, 包括零声母)
捕鱼歌:人远江空夜,浪滑一轻舟,网罩波心月,竿穿水面云。
儿咏欸唷调,撸和嗳啊声,鱼虾留瓮内,快活四时春。
(40个字,涵盖了汉语普通话的全部38个韵母)声母和韵母是汉语音节的基本要素,也体现了现代汉语注音方法的主要特征。
毕昇(约970——1051)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被认为世界最早的印刷技术,宋·沈括《梦溪笔谈》有记载。
王选被认为当代毕昇。中科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是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他的汉字激光照排,让传统的铅字排版洗净铅华,迸发了印刷的巨大革命。
但是我们不能随意的生造词汇,滥用简化字,外来字……上个世纪我在读高中时候有篇文章《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健康而奋斗》,给我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写错字,说错别字严格意义上说也是违法的。
今天,我们通过训练,能读懂一两千年前的古文,这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我怀着敬畏的心情,走进文字博物馆,观看了中国文字发展的前世今生,脑海里浮现出母语发展的精彩过程,感到文字如同血液,流淌在我们精神的血脉里,滋润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假如今天我是个文盲,那生命将会失去光华,生活将如同沉浸在无边的黑暗里。
走出展馆,也感到十分内疚,我一生从事教育,也可以说是从事母语薪火传承的工作,可是我是如此浅薄,如此孤陋寡闻,我想我就是再活一辈子,再学一辈子,很可能在这个文字大海面前,还是望洋兴叹。汉字太神奇,太美妙,太博大精深了。
展览馆内容极其丰富,展厅众多,看不完;现在把照片发到电脑里,也是挂一漏万,想把这篇文章写得好一点,却有些心力不济,就这样搁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