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文章的趣味性
梁启超说过:
人生活常常要有趣味,才有价值,如整天哭丧着脸,像生活在沙漠里,有何意思。他说有人问我:“你信仰什么主义?”我便答到:”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作根底?”我便回答:“拿趣味做根底。”
受欢迎的人,不但要有学问,更要有趣味。周作人说过:“我很看重趣味”他认为这是美,也是善,趣味里包含着好些东西:雅、拙、朴、厚重、清朗、通达,中庸……有趣味的人大多聪明,乐观,幽默,懂得享受生命真谛,懂得享受生命的人。
文如其人,文章也要有趣味,要生动活泼,要妙趣横生,才能引人入胜。有趣味的文章就像鲜花一样,姹紫嫣红,芳香扑鼻,吸引读者如同蜜蜂纷纷追逐花丛一样前来欣赏,汲取精华;如果文章言之无味,像个瘪三,那人们就会望之却步。
说起有趣的文字,我想起小时候老师给我说的一个故事:传说古代有个县长喜欢吃枇杷,有人为了奉承他,就特意买了一筐,并附上一帖子:“奉送琵琶一筐,请笑纳”县长一看笑了,回复一贴:“承惠琵琶,开筐一看,听之无声,食之有味”;送枇杷的人,感到羞愧,自作一首打油诗自嘲:
枇杷不是此琵琶,只因当年识字差
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这两个人的纸条来往倒还文雅,破解了一起尴尬的文字笑话,不失文人的气度,没有把事情搞得彼此不快的地步,而且成为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http://s6/mw690/00710E6ezy7nsA8SsOF85&690
民间有句老话,说的是:”一句话惹人笑,一句话惹人跳”。不知什么时候在哪里捡来的一个故事,可以证明这句话的正确。
有个官员给家里老太做寿,满堂宾客,不少文人雅士吟诵恭贺,好不热闹,这时有位客人站起来吟诵道:
”这位婆娘不是人”,顿时举座惊慌,主人目瞪口呆;接着他又来了一句:
“九天仙女下凡尘”空气一下轻松起来,满座欢笑;主人松了口气。
“养的儿子个个都是贼”主人气得要跳起来,满座哗然,空气几乎要凝固起来。此时他微笑地来了最后一句:
“偷得蟠桃献亲人”话音一落,满堂喝彩,主人笑开了花。
文章如山不喜平。这个故事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让读者的情感发展如同经历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体验冰火两重天的情绪。这种手法在艺术作品里常见:看谍战片时,我们往往看到这样的镜头,一边是血雨腥风的残杀;一边是清歌曼舞的酒宴(军人战场犹战死,美人帐下犹歌舞);在《红楼梦》里我们看到,黛玉是在宝玉结婚的声乐中辞世的,一喜一悲,强烈对比,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http://s4/mw690/00710E6ezy7nsAagW2va3&690
还看到一段古代的有趣的文字。宋朝一宰相叶衡被罢官,一天病了,有许多人来看望他,他问客人说:“我要是死了,但不知道死后好不好?”一个人回答“很好”叶惊问道“何以知之?”那人回答:“使死而不佳,死者皆逃归矣,一死不返,以是知其佳矣‘’满座皆笑。
真是高,本是个无法回答的问题,问得奇,答得妙,让人无法反驳。幽默,幽它一默,真是古今之笑谈尔。
在生活里,常常要拒绝别人的要求,往往有人就直来直去,蠢得可以,让人下不了台,搞得皆大不欢。有学问的人谈吐是不一样的,能很有风趣地拒绝别人,彼此还不尴尬。钱钟书的《围城》享誉国内外,采访他的人很多。但他是个淡泊名利的人,怕宣传,怕在媒体上露面。一次一位英国女士,慕名求见,钱先生执意谢绝回电话说:“假如你吃了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高,真是高,一个巧妙的比喻,幽默婉转地回绝了女士的来访。
祖国语言文字有着无可比拟的美。追求美文,首先要做到把话说得准确,简单明了,至于活泼生动有趣,那是锦上添花。
如何让文章活泼有趣,我以为这要看作者的禀赋,要看作者的艰苦不拔的磨炼,去掌握驾驭语言的十八般武艺。当然,注意有趣,还得注意文体,不是每种文体都可以有趣(说明书,严肃的外交辞令,专业的科学论文,来不得幽默夸张)
有趣的文章,感情色彩,自然色彩都恰到好处;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各种修辞格运用都十分贴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语言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必须下苦功不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