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大胆改革多音字的提议和具体办法

(2018-06-16 13:32:17)
标签:

教育

育儿


孔乙己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受到了所有人的嘲笑。可是今天的字典上还有那么多注几种读音的汉字,难道不应该改革?

从历史角度讲,是古代各类史书上读音不一致造成的;从自我角度讲,是文字工作者拘泥于史书造成的;以中国历次读音改革角度讲,是改革不彻底造成的。

多音字必须改革,只是改革到哪步程度、哪个字改革哪个字不改革的事情。

总之一个目标,消去百分之九十九的多音字,搬除学习汉字上的拦路虎,为汉字的学习打开一条平坦大道。http://s14/bmiddle/0070ZERSzy7mISjrbTD3d&690

一、多音字改革的历史依据

首先,汉字的发音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先看中国历史记载中最早的一首民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只要略有审美感的人都会为它的优美所倾倒,短短八个字,描绘了古人类砍竹子做成弹弓,再用坚土做成的弹丸击打猎物,又欢乐地追逐受伤猎物的情景,这种文学效果,大概只有汉字才能达到。但是稍微有点文学常识的人都会有一个疑问;这么优美的诗句,怎么不押韵呢?这就是汉字古今读音不一致的问题。肉在古代不读ròu,而读rú.你再读“断竹,续住,飞土,逐肉”,感觉到它的韵律之美吧?你再用rú音读苏东坡的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感觉跟原先不一样吧?何止一个肉字古今读音不一致?很多汉字不都是这样。如果我们穿越到唐朝,会很难与唐朝人口头交流。既汉字读音是一成不变的,今天我们改革多音字又有何不可呢?

其次,多音字的改革一直没有间断过。如果你翻开九零年以后的《新年字典》,会发现“呆板”读作āi ”可九十年代后,字典已删除了这个音,改呼“dāi ”了,我们也觉得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反而觉得甩掉了一个毫无意义的包袱。其实,国家一直在进行多音字的改革,一九五七年、一九五九年、一九六二年三次对字音进行改革,并于一九六三年,发布了《普通话并读词三次审音表》,这几次改革虽然很成功,但仍然有大量的多音字,我们还可以把多音字的改革进行得更好、更彻底。

http://s6/bmiddle/0070ZERSzy7mIRVKE1n75&690

二、多音字的改革没有后顾之忧。

我们先来看一下汉字简化的问题。有人认为,大陆使用的简体字还可以再简化一次,因为从汉字诞生到今日,简化字就存在,人们应该顺应历史潮流,继续简化汉字。可是,汉字如果进行简化,会对现在的计算机字库系统产生严重的冲击,可能现在所有的文字系统得报废,得重新制作一套新的系统,这笔经济账决定汉字继续简化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实行的。但是我们对多音字进行改革则完全没有这种担心——多音字改革与字库无关。所以,尽管放心改革多音字。http://s14/bmiddle/0070ZERSzy7mIqWoHbT2d&690

改革多音字的必要性。

1汉语想走向世界,必须改革多音字。

大概外国人都认为,汉语是最难掌握的一种语言:在字形上,难认、难写;在字音上,有4种声调,并且有大量的多音字,这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是鲜有的。《龙之典》出世后,汉字难认难写这个缺点将不存在,多音字的问题将成为学习汉语的最大障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2、大量多音字是毫无意义的,百分之九十九的多音字是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障碍,必须改革。

以捋为例,字典是这样解释的;(一)luō 用手推着东西,顺着东西移动:捋榆钱,捋虎须。(二)lv用手指顺着抹过去、整理;捋胡子,捋头发。值得一提的是,捋在台湾字典上是三音字,捋虎须读作lè虎须。

试问,这样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的一字多音有意义吗?这不是活活地折腾人吗?如果这个字统读为luō或者lv,难道会影响人的理解?

我们再来看一下“当”是如何多音的。字典是这样解释当的:

dāng①充,担任:开会当主席、人民当了主人。引-承担:好汉做事好汉当。[当选]选举时被选上;他当选为人民代表。②掌管,主持:当家、当权、当局。③介词,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当学习的时候不要做别的事、当胸就是一拳、当面说清、当初。[当即]立刻:当即散会。[当年][当日]从前:想当年我离家的时候,这里还没有火车。(另dāng一,见“当”dāng[当前]目前,眼下,现阶段:当前任务。[当下]马上,立刻:当下就去。④相当,相称(chèn),相配:旗鼓相当,门当户对。⑤应当,应该:当办就办,不当问的不问。⑥顶端,头:瓜当(瓜蒂)、瓦当(屋檐顶端的瓦盖头,俗叫“猫头”)。⑦拟声词,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小锣敲的当当响。[当啷](一lāng)拟声词,摇铃或其它金属器物撞击的声音:当啷当啷,上课铃响了。[当心]留心、小心。

dàng①恰当,合宜:处理得当、用词不当、妥当的办法、适当的休息。②抵得上,等于:一个人当俩人用。③当做,作为:安步当车、不要把他当外人。引—认为:你当我不知道吗?④表示在同一时间:他当天就走了。[当年]本年,在同一件:当年种、当年收、当年受益。(另dāng一,见“当”dāng[当日]本日,在同一天:当日的火车票。(另dāng一,见“当”dāng⑤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⑥押在当铺里的实物。[上当]吃亏,受骗。

试问:这个多音字共有十三个义项,学习起来会容易吗?我们自己为难自己,不是傻瓜吗?

再以番、峙、浒为例。番字的一般情况下、读作fān ,但用作一个地名时,却读作pān,这个地名就是番禺;峙,平时读zhī,但在地名繁峙中读作shì;浒,一般读作hu,用作地名时读作xǔ,如浒浦。

试问:这样为一个地名而弄出一个多音字划算吗?这个地名也许几辈子都不读一次。

我们再来看一下海峡两岸字音看不一致的情况。柏树词,大陆注音为bǎi树,台湾注音为bó树。又如禇,用作姓氏时音chǔ,这一点两岸相同。但这个字解释为“在衣服里铺丝棉”时,大陆注音为zhǔ,台湾注音为chǔ。

试问:这种情况让世界朋友怎样办,他是读大陆音还是台湾音?

再如挡这个字。一般情况下,读作dǎng,但在表示收拾、料理东西的方言摒挡中,读作摒dàng。又如唠。一般读作láo,但在表示闲谈的方言中,读作lào

试问:字典上收录方言的做法恰当吗?字典是以普通话为基础的,是规范性的读音,是供全国乃直全球学习的。如果收录了方言,就会被全国学习,那它不再是方言,这与推广规范性的普通话严重相悖。再说全国方言千千万,能收录的完?

以上的各种情况,从历史角度讲,是古代各类史书上读音不一致造成的;从自我角度讲,是文字工作者拘泥于史书造成的;以中国历次读音改革角度讲,是改革不彻底造成的。当然,两岸读音不一致另当别论。

所以,我们应当大力改革多音字。http://s12/bmiddle/0070ZERSzy7mIqALj5x2b&690

    四、《关于大胆改革多音字的提议》中,多音字的改革并不采取一刀切的野蛮办法,而是充分考虑到语音、语义、两岸关系等多种原因的,分列为三类情况:

第一类多音字,必须改革。象上面所叙述的挖空心思型的两音字捋和三音字糊,地名专用音型的两音字番、浒,义项特别繁多的两音字当,两岸发音不一致的柏等。这类多音字只要消去一部分读音,只保留一个读音即可。

第二类多音字,我们可以另辟蹊经。比如,种有zhòng 

Zhǒng两种读音,如果把 zhòng读成 Zhǒng或者把 Zhǒng 读成zhòng,都会很别扭,那么就把 zhòng写成种,Zhǒng把写成種(種是种的繁体字)。

第三类多音字,可以维持现在的情况,不加改革。例如多音字弹。这一类情况的多音字很少见。

总之一个目标,消去百分之九十九的多音字,搬除汉字上的拦路虎,为汉字的学习打开一条平坦大道。http://s2/bmiddle/0070ZERSzy7mIS2eyZP71&690


 多音字改革的具体办法

得除去轻声外,还有两个读音。

读轻声时,是助词,比如跳得高、好得很、办得到。

děi时,表示必须,比如:学习就得努力。又表示料想如此,如:落后就得挨打。

dé时,包括了其余的所有含义,组词如得意,得到,得当,不得放肆,四加六得十等。

建议:废除děi得,改呼dé。

原因:

1、得的含义多,读音也多。

2、如果děi改呼dé,读起来也顺口,还能为得减少一个音。

3、得读轻声时处于助词位置,容易记,何况读轻声的字多得很,如桌zi、狐li、老hu,这些字典未注明其有两音,所以得在字典上就可以注明是单音字了。

熬在大陆中是两音字。

āo时,指一种制作菜的方法,也就是用水煮,如熬白菜,熬粉条萝卜。

áo时,指长煮使稠,如熬粥、熬药,引申为苦苦支撑,艰难的度过,如熬夜、熬煎。

熬在台湾只有一音áo。

建议:废除āo,改呼áo,与台湾一致。

原因:不论āo,还是áo,都有长煮、水煮之意,何须分成两个字。

蘋在台湾是两音字。

pín时,指一种水草。

píng时,指一种水果,也就是蘋果,简体中写作苹果,蘋在大陆只一音pín。

建议:废除蘋果,改写苹果。

原因:1、这样可以将蘋变成单音字。2、可以与大陆一致。

 

还是两音字。

huán时,与返回有关,如回还、还原、还钱等。

hái时,与程度的轻重有关,如:天黑了,小明还在学习,还是你能干!

建议:废除hái,改呼huán。

原因:还的义项很多,比较乱,对学习者造成极大的压力,不如统呼成huán干脆利落。


否是两音字

pǐ时,表示与坏有关,如否极泰来、臧否。

fǒu时,与同音不同意有关,如否定、对否。

建议:刻除pǐ,改呼fǒu。

原因,了也不影响人们的理解。

 

扁是两音字。

piān时,常用的仅一词――扁舟,指的是小船。

biān时,包括了其余的所有含义,如扁担、扁豆,双扁又薄等。

建议:废除piān,改呼biān。

原因:小的船远处看自然小,与扁的本义也错不了多少,何须为一个词而另立一音呢?

屏是两音字。

píng时,用来表示名词,如屏风、屏幕。

bǐng时,用来表示动词,如屏息、屏除。

建议:1、废除bǐng,改呼píng。

2、想用bǐng除这个词,可以写成摒除。

原因:不论ping或bing,都有遮挡、阻止之意,何必立两个音呢。

 http://s6/mw690/0070ZERSzy7mIqGIEe105&690

喷是两音字。

pēn时,表示快速地冲出来,如喷射、喷水。

pèn时,表示香气扑鼻,如香喷喷,又指喷嚏。

建议:废除pèn,改呼pēn。

原因,不论pēn或者pèn,都是快速冲的意思,何须立两个音?改呼后喷嚏一词,读起来可能会别扭一点,习惯就好了。

体是两音字。

tī时,仅限于体已一词中。

其余含义全读作tǐ。

建议:废除tī,改呼tǐ。

原因:体已读作tī而不是tǐ,完全是口语习惯问题,完成可以纠正为tǐ。

堡是三音字。

bǎo时,指有防御系统的小城,或者有防御功能的房屋之类。

bù时,指有围墙的村镇。

pù时,指旧时的驿站,现在多用于地名,如十里堡。

建议:1废除pù、bù二音,改呼bǎo。

2、如果想读十里pù,可以写成十里铺。

原因:大大减少学习难度。何况bǎo、pù含义也很接近。

 

暴和曝

暴是两音字。

pù时,表示用太阳猛晒。如一暴十寒。

bào时,指激烈猛烈,如暴风雨、暴跳如雷。

建议:废除pù,改写成曝pù,也就是说一暴十寒写作一曝十寒。

原因:暴的太阳猛晒义后来被曝代替,完全可以废除暴pù音,只准写成曝pù。

曝读bào时,指胶片在短时间内剧烈感光,组词为曝光,后来曝光引申为事情败露。

建议:废除曝光,改写成暴光。

原因:这样可以使曝变成单音字,并且暴光也足能表示剧烈感光的意思。

 http://s1/mw690/0070ZERSzy7mIqIWNKEc0&690

刨是两音字。

bào时,与刮木工具有关,如刨子、创平木板、刨光。

páo时,与挖掘有关,如刨个坑、刨花生,引申为减去,如刨除、刨去。

建议: bào音有关的义项写作鉋(把金简化为钅)

原因:鉋是刨的异体字。这样两个义项互互不混淆。

  (更多内容到本人百度网盘上去查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