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能阻止环境的变化,那么就改变自己,去适应它吧。
改变了自己,相当于为自己提供了更多的生存机会,为职场发展扫除了诸多障碍,为事业的成功增添了砝码。
1930年,日本初秋的一个清晨,一个只有1. 45米的矮个子青年从公园的长凳上爬了起来,徒步去上班,他因为拖欠房租,已经在公园的长凳上睡了两个多月了。他是一家保险公司的推销员,虽然工作勤奋,但收入少得甚至租不起房子,每天还要看尽人们的脸色。
一天,年轻人来到一家寺庙向住持介绍投保的好处。老和尚很有耐心
地听他把话讲完,然后平静地说:“你的介绍丝毫引不起我投保的意愿。”“人与人之间,像这样相对而坐的时候,一定要具备一种强烈吸引对方的魅力,
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将来就不会有什么前途可言····. . ”从寺庙里出来,年轻人一路思索着老和尚的话,若有所悟。接下来,他组织了专门针对自己的“批评会”,请同事或客户吃饭,目的是请他们指出自己的缺点。“你的个性太急躁了,常常沉不住气···. . . ”“你有些自以为是,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你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人,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所以必须加强进修,以便能很快与客户找到共同的话题,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年轻人把这些可贵的逆耳忠言一一记录下来。每一次“批评会”后,他都有被剥了一层皮的感觉。通过一次次的“批评会”,他把自己身上那一层又一层的劣根性一点点剥落。与此同时,他总结出了含义不同的39种笑容,并一一列出各种笑容要表达的心情与意义,然后再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年轻人开始像一条成长的蚕,随着时光的流逝悄悄地蜕变着。到了1939年,他的销售业绩荣膺全日本之最,并从1948年起,连续15年保持全日本销售量第一的好成绩。1968年,他成了美国百万圆桌会议的终身会员。这个人就是被日本国民誉为“练出价值百万美金笑容的小个子”、被美国著名作家奥格·曼狄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推销大师-原一平。“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由改变自己而改变命运。”原一平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这句话,那就是:有些时候,迫切应该改变的或许不是环境,而是我们自己。有时想一想,顿觉人生如钓鱼。如果你固守在一个位置,用一套渔具、一个方法来钓,也许可以偶尔钓上来一条,但不会钓到大鱼,更不会有许多鱼上钩。钓鱼的设备和方法要随着不同情况而有所改变。钓不同的鱼要用不同的鱼饵、不同长度的线;即使钓同一种鱼,依季节的变化,方法也不相同。鱼不会听从人的安排而上钩,但想钓上它来,就必须改变自己,以你的方式适应鱼的习性。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会完全按照我们的主观意志去发展变化。我们要获得成功,就首先得去认识事物的性质和特点,适时地调整自己。如果我们想当然地凭自己的想法去办事,就会像钓鱼不知道鱼的习性一样,注定要徒劳无功。所以,做一切事、解决一切问题,我们都必须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做到以“己”变应万变,才能够在职场上立足,使自己的职业之树常青。
学会乐于接受各种新创意 为了激活我们的创造力,我们一定要摆脱一些守旧观念的束缚,最好永远不要说“办不到”“没有用”之类的话。另外,我们还要有实验精神,你可以去尝试新的餐馆、新的书籍、新的戏院以及新的朋友,或者采取跟以前不同的上班路线。 如果你从事销售工作,就试着培养对生产、会计、财务等的兴趣,这样会扩展你的能力。要明白进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一般有重大成就的人都会不断地为别人和自己设定较高的标准,不断寻求增进效率的各种方法。以较低成本获得较高的回报,以较少的精力去做较多的事情。 通常,破除思维定式,激发创造性思维,从原有的框框里跳出来大约要经过5个步骤: (1)原始的观念。当你遇到一个问题要解决或有一件事要做;你想学习另外一门课程;你想改变一下自己的穿着风格;或者你想把学校里的不合理的制度做一下改进;等等。这些都属于最原始的观念。 (2)预备阶段。你可以尝试搜索做成一件事的所有可能的方法。然后尽可能多地收集与之相关的资料,到图书馆阅读有关书籍,与别人交谈、和别人交换想法,提出问题,等等。时刻准备去接受新东西,这些都是开动我们想象力的跳板。 (3)酝酿阶段。这一阶段属于潜意识自由活动的阶段。你可以尽情地放松,比如出去散散步,晒晒太阳,睡个午觉,洗个热水澡,做做其他的事情或打一会儿球,把问题留到以后再解决。 (4)开窍阶段。这是创造过程的最高阶段。眼前忽然闪现一盏明亮的灯,一切东西都突然变得井井有条。查尔斯·达尔文一直在为进化理论收集材料,突然有一天,当他坐在马车里旅行时,这些材料突然一下子融为一体了。 达尔文写道:“当解决问题的思想令人愉快地跳进我脑子里的时候,我的马车驶过的那块地方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开窍是创造过程中最令人兴奋和愉快的阶段。 (5)核实阶段。不管你有多么聪明,有时处于开窍阶段得到的启示可能根本不可靠。这时便要发挥理智和判断的作用。你忽然闪现的灵感要经过逻辑推理加以肯定或否定。你要跳出来尽可能客观地看待你的设想。多征求别人的意见,听听别人的看法,对这出色的设想加以修正,使之趋于完善。而且经过核实,你往往会得出更新更好的见解。思维导图很适合创造力发散性的思维特点,因为它本身利用了所有一般认为与创造力相连的一些技巧,特别是想象力、联想和灵活性。 创造性思维导图可以让制作者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产生源源不断的思考力,甚至可以让制作者一次看到很多因素的全景,因而就增加了创造性联想和思维整合的可能性,促进了新创意的产生
如何突破工作中的“瓶颈”
在“瓶颈期”,每个人的苦闷大多是源于缺乏目标。
这时,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静下心来思考,给自己一个全新而准确的定位。这个定位就像一颗启明星,可以指引你前进的方向。工作的瓶颈期会使我们有一些空余时间,不要让这些时间白白溜走,不妨动手学习一直很感兴趣却由于平日的忙碌而疏忽的东西。也许将来的某一阶段,你会发现在“瓶颈期”略显艰苦的“修炼”已经给你铺垫了厚实的基础。
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现在已经步入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是终身的事情,是没有时间的分隔、人员的界定和场所限制的,要想有所发展,就一定要时刻学习。
提高学习的能力要比学习知识重要得多,知识虽然也在时刻更新,但人们只有在提高了学习知识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吸收新知识、运用新技能,以此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才能适时地突破瓶颈。
如何保持完美的职业形象 成功形象是一个人的无形资产,“看起来像个成功者和领导者”,那么你的事业会为你敞开幸运的大门。 西方有句名言:“你可以先装扮成“那个样子”,直到你成为“那个样子”。”如果你已经成为“那个样子”,但没有扮成“那个样子”,那么对你的成功事业就会带来一定的阻碍。 农民企业家陈志贵和香港公司做生意的事例 可见,成功的形象确实是一个人的无形资产,“看起来像个成功者或者领导者”,那么你的事业会为你敞开幸运的大门,让你脱颖而出。 民主选举时,由于你“像个领导”,人们会投你一票;提拔领导时,由于你“像个领袖”,你会被领导和群众接受;对外进行商务交往时,由于你“像个成功的人”,人们愿意相信你的公司也是成功的,因而愿意与你的公司进行交易。 因为在人们的意识中,具备这种成功形象的人大都是已经成功的人,因此,“看起来像个成功者”能够让你感受成功者的自信,激励自己走向成功,模仿成功者的举止、行为,被人们首先认可是具有潜力的成功者。因而,当成功的机会到来时,你就是成功者! 为了取得成功,你必须在脑中“看”到你正在取得成功的形象,在脑中显现你充满自信地投身一项困难的挑战的形象。这种积极的自我形象反复在心中呈现,就会成为潜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引导我们走向成功。 努力在外表塑造“像个成功人士”的例子数不胜数,因为他们深刻理解“看起来像个成功者”的形象对事业有多大的促进作用。 如何在竞争中夺取胜利 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现代职场,面对同样的竞争环境,有的人遭到了失败,有的人却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既然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要积极地面对竞争,以良好的心态去竞争。 在竞争愈演愈烈的现代社会中,同事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或明或暗的竞争,表面上可能相处得很好,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你有时也许会有这样的困惑:上司对你印象不错,你自己的能力也不差,工作也很卖力气,但总是迟迟到达不了成功的顶峰,甚至常常感到工作不顺心,仿佛时时处处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暗中扯你的后腿。百思而不得其解之后,你也许会灰心丧气颓然叹道:“唉,那是上帝之手吧!”其实,那只手就是同事的手。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系教授罗亚博士认为,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条件成为主管,平步青云,但必须懂得一些应对竞争的技巧。掌握了这些技巧,你的成功也许就能事半功倍。 1.要有竞争意识在工作中勤于上进和学有所长的人,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些比自己条件差的人却先于自己取得了某种成功,或者比自己升迁得快,或者比自己更被老板赏识和器重。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答案之一便是缺乏“竞争意识”。 人类自古至今,总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竞争之中,一个人要在职场生存和发展,就要有竞争意识,就要有一种比对手做得更好的意识。 勇于竞争和善于竞争,是使自己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和在事业上卓尔不群的基本原因之一。一味埋头赶路而丝毫不顾及其他对手的情况,缺乏在社会上立足的竞争意识,你就很可能会成为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的落伍者。 2.加强沟通,展现实力工作是一股绳,员工就好比拧成绳子的每根线,只有各根线凝聚成一股力量,这股绳才能经受外力的撕扯。这也是同事之间应该遵循的一种工作精神或职业操守。生活中,有的企业因为内部人事斗争,不仅企业本身“伤了元气”,整个社会舆论也产生不良影响。作为一名员工,尤其要加强个体和整体的协调统一。 因为员工作为企业个体,一方面有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就是如何很好地融入集体,而这种协调和统一很大程度上建立于人的协调和统一之中。所以,无论自已处于什么职位,首先需要与同事多沟通,因为你个人的视野和经验毕竟有限,要避免给人留下“独断专行”的印象。 当然,同事之间有摩擦是难免的,我们应具有“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及时有效地调解这种关系。不过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也是你展现自我的好机会。用实力说话,真正令同事刮目相看。即使有人对你有些非议,也会“偃旗息鼓”。3.互惠互利,共筑双赢一只狮子和一只野狼同时发现了一只山羊,于是商量共同去追捕那只山羊。它们配合得很默契,当野狼把山羊扑倒后,狮子便上前一口把山羊咬死。 但这时狮子起了贪念,不想和野狼共同分享这只山羊,于是想把野狼也咬死。野狼拼命抵抗,后来狼虽然被狮子咬死,但狮子自己也受了很重的伤,无法享受美味。 如果狮子不起贪念,和野狼共享那只山羊,那不就皆大欢喜了吗?何必争得个你死我活的“单赢”呢? 单赢不是赢,只有双赢互利才是真正的赢。战争的至高境界是和平,竞争的至高境界是合作。一名职业人士在进入职场伊始,就应当力求这样的结果。互惠互利,共筑双赢,这是与竞争对手寻求共同利益的最好办法。 4.心胸开阔,以静制动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将自己的竞争对手看作死敌,为了成为那个令人艳羡的胜利者利者,也许会不择手段地排挤竞争对手。或是拉帮结派,或是在上司面前历数别人的不是,或是设下一个又一个巧计使得对方“马失前蹄”。 . ···可悲的是,处心积虑的人往往并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除了收获沮丧和悔恨,再也得不到别的什么。 5.学会欣赏你的竞争对手张前应聘一家著名的广告公司,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进入了复试,成了6位入围者之一。复试内容很简单:让每位入围者按要求设计一件作品并当众展示,让另外5人打分,写出相关的评语。 张前在评分时,对其中两人的作品非常欣赏,怀着复杂的心情给他们打了高分,并写下了赞语。令他意外的是,他入选了!而更令他意外的是,他欣赏的那两人中只有一位入选!他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该广告公司老总的一番话使他幡然醒悟。老总说:“入围的6个人可以说都是佼佼者,专业水平都较高,这固然是重要的方面。但公司更为关注的是,入围者在相互评价中,是否能彼此欣赏。因为,庸才自以为是,看不见别人的长处,若对对方视而不见,那就显得心胸太狭隘了,从严格意义来说,那不叫人才。落聘的几位虽然专业水平不错,但遗憾的是他们缺乏欣赏对手的眼光,而这点较专业水平其实更重要。” 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是否具有欣赏别人的眼光和接纳别人的胸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了这样的眼光和胸襟,才能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共同进步。这也正是复合型人才必备的素养之一。 如何协调工作与生活
我们常常忙于工作而忽视生活,实际上,只有真正懂得生活之道的人才能够把握好生活的节奏,达到工作和生活的和谐。世界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工作,但富有意义的生活却掌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两者应该尽可能地区分开来。
效率和花费的时间并不一定成正比。强迫自己工作再工作,只会耗损体力和创造力。我们需要暂停工作,让自己歌息一下。每当你放慢脚步,让自己静下来,就可以和内在的力量接触,获得更多能量重新出发。一旦我们能明白工作的过程比结果更令人满足这个道理,我们就更能够乐于工作了。
工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一位真正懂得生活之道的人不应当把工作看得太重,以免为此背上太过沉重的包袱,这样你才能享受更轻松的生活和更高效的工作。
学会给自己适时减压就像我们不能逃避工作一样,我们也无法逃避工作中的压力。其实,在工作中有压力并非坏事,因为人有一定的压力可以促使自己更加努力地寻求进步。
但是,压力过大绝非好事,它会让我们陷入紧张、焦躁、疲劳的状态中,这时,工作不顺心,生活也就无法开心。所以我们要学会适当地缓解压力,释放压力,使压力保持在我们能承受的限度内,不要发生“水压过大胀爆水管”的可怕事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