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季中国气候概况及夏季气候趋势展望

标签:
健康财经旅游时评 |
分类: 03植物健康 |
内容来源:气象学家
经历疫情寒冬,我们又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春天。刚过去的这个春季气候怎么样?偏冷还是偏热?雨水多还是少?有哪些重要的天气气候事件?接下来夏季天气气候趋势如何?国家气候中心对此进行了解读——
01.春季全国天气气候特征
全国平均气温偏高,极端性突出。2020年春季(3月1日-5月31日),全国平均气温11.5,较常年同期(10.4)偏高1.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五高(图1)。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或接近常年,其中华北、黄淮、江淮、江南大部及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甘肃、宁夏、海南等地偏高1~2,局地偏高2以上(图2)。新疆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最高,河南为次高。
图1
图2
季内气温起伏大,贵州、云南、四川、广西、海南、河南等地共109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其中贵州罗甸(41.2,5月8日)、海南儋州(41.1,5月7日)等31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图3);同时,东北、华北、湖北、湖南、新疆等地共131站日降温达到极端事件标准,其中吉林洮南(15.0,4月20日)、湖北房县(14.7,3月27日)等32站日降温突破历史极值。
图3
全国降水量略偏少,为2012年以来最少,空间差异大。2020年春季,全国平均降水量137.0毫米,较常年同期(143.7毫米)偏少4.7%,为2012年以来最少(图4)。内蒙古东部、黑龙江东部、辽宁大部、河北东北部、山东西北部、青海西部、西藏大部、新疆西南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成至2倍,局地偏多2倍以上;江汉、江淮西部、云南、四川东部、宁夏、陕西、内蒙古西部、新疆大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8成,局地偏少8成以上。
图5
春季,全国有141站次日降水量突破当月历史极大值,其中广东增城(208.4毫米,5月22日)等33站日降水量突破春季历史极大值。
02.春季重要天气气候事件
暴雨过程少,但极端性强。春季我国共出现9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南方8次、北方1次),比常年同期偏少1.3次。南方8次暴雨天气过程分别出现为3月12日、3月27日、4月2-3日、5月5日、5月14-16日、5月20-22日、5月25日和5月30-31日。其中,5月20日08时到22日10时,广东省有119个站累计降雨量超过250毫米,有863个站累计降水100~250毫米,雨量较大的站点有:东莞东城区477.1毫米、广州黄埔区永和街468.5毫米、东莞高埗镇467.1毫米。广州全市多处出现内涝和水浸,共出现水浸路段47个,广州地铁十三号线停运。
华南入汛和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均偏早。2020年华南前汛期首先在广西开始(3月25日),较常年(4月6日)偏早12天。南海夏季风于5月第4候爆发,较常年(第5候)略偏早。华南前汛期降水强度前期弱、季风爆发后增强,但降水量总体偏少。入汛以来(截至5月31日),华南累计降水量374.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4.2%。5月下旬连续出现3场暴雨过程,5月20-22日,广东多地发生洪涝灾害。
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形成。2019年11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并持续厄尔尼诺状态,截至今年4月底,连续5个月关键区海温指数的滑动平均值均超过0.5,形成一次弱的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汛期天气气候造成一定影响。近期,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已显著下降,转为中性偏冷。
我国中东部出现最早高温过程。5月1-9日,我国中东部出现1961年来最早高温过程,有出现早、范围广、强度大等特征,是1961年以来发生在5月所有高温过程中范围最广的一次。
03.6月及夏季气候趋势展望
预计6月份,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东北中北部、江淮、江汉大部、江南等地降水偏多。河北南部、山东、河南北部、陕西中北部大部地区、山西、云南大部等地气温偏高1~2。东北地区中北部、江淮、江汉大部、江南、西北地区中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2~5成。
预计今年夏季(6-8月)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降水总体呈“南北多、中间少”的空间分布,涝重于旱。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上游和海河流域以及松花江流域可能有较重汛情。预计全国大部气温偏高,黄淮西部、江淮、江汉、江南东部、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区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预计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接近常年,强度偏强,盛夏可能有北上台风影响我国,对华东和华南东部沿海影响较大。(下图为封面图,请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