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地球家园
(2019-01-22 10:04:57)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内容来源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版,第一单元第1课
课时 共1课时,第1课时 设计者 陆嘉琦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家园中有空气、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
2.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资源对地球家园来说缺一不可。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图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一些物体。
2.能参与地球家园中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关系的讨论,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探究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感兴趣。
2.愿意倾听,积极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地球是地球生命共同的家园,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评价任务 1.画一画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检测科学概念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1)
2.讨论地球家园成员的关系。(检测科学概念目标2、科学探究目标2)
教学板块 教学过程
板块1:
导入 1.(PPT出示一幅地球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看老师展示的这幅图中有什么?
2.我们这个单元要研究的就是我们的地球家园。
3.我们的地球家园中都有什么呢?
板块2:
探究活动 1.我们先来看一组地球家园的图片(PPT上出示若干张地球家园中能够看到的一些较为典型的景象图片)。
2.同学们,你们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学生会回答一些他们的观察结果)
3.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都是地球家园中的“成员”。现在老师这边有一个“寻找地球家园的成员”的绘画活动,想请全班同学参加,你们想参加吗?
4.规则:四人一组,在大白纸上画下你们所知道的地球家园的“成员”,白纸上的圆圈代表地球。可以画在地球上见到的,也可以画站在地球上往外看见的。
5.学生四人一组完成绘画。
6.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绘画,接下来我们要进行展示交流,我们看看哪个小组找到的地球家园的“成员”最多。需要注意交流规则:前面小组讲过的,后面小组不能重复。
7.教师可以帮助一个小组在黑板上张贴绘画作品,并请小组成员讲解所画的地球家园的“成员”,然后其他小组补充。教师需要在班级记录表上分类记录学生分享的地球家园的“成员”。
板块3:
总结与反思
1.我们的班级记录表已经完成,同学们非常棒,找到了非常多的地球家园的“成员”。现在老师想问大家,如果地球家园缺少其中一个成员,可以吗?说说你的理由。
2.小结:在我们的地球家园中各个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人类离不开地球家园上的各种自然资源。
板块4:
拓展
课后,请同学们到田野、绿地、树林或山坡上,看看还能在地球家园中找到什么(注意安全),完善大家的图画。老师给大家提供一张记录表供你们课后观察记录使用。
我们观察的家园
我仰望天空看到
我观察周围发现
我向下看地面发现
我站在泥土地上的感受
我在户外深呼吸时的感受
我静下心来聆听到的自然声音
我在室外的其他感受
板书设计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动物、人
土壤
植物
太阳、月亮、星星
……
教学反思
本课是二年级学生学习新教材的第一节课。科学教师要肩负起这份责任,树立质量意识。不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参与,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科学。
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内容来源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版,第一单元第2课
课时 共1课时,第1课时 设计者 陆嘉琦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土壤上生长着许多植物,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物。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的观察和记录。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交流对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的动植物的发现。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探究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的动植物感兴趣。
2.细致观察,乐于表达。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保护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
评价任务 1.观察和记录花坛中的土壤。(检测科学探究目标1)
2.整理和描述土壤中的生物。(检测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探究目标2)
教学板块 教学过程
板块1:
导入
1.教师给学生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用透明的盆子装着的土培植物(最好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植物或以往课堂上观察过的植物),与学生开展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植物朋友,大家看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植物呢?
2.提问:这盆植物是依靠什么生长的呢?
3.全班交流。(阳光、水、土壤……)
4.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就是“土壤”。(板书:土壤)
5.教师出示一幅有动植物的土壤照片,提问:你们在这张照片的土壤上能看到什么呢?
6.全班交流观察发现。
7.教师小结:土壤是我们地球家园的重要成员,在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植物。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到校园里观察土壤表面和土壤里都有哪些动植物。
板块2:
探究活动 1.在我们去校园里观察之前,老师需要和大家约定一些观察和记录的要求。
观察地点:学校花坛。(最好配一张相应地点的照片)
观察内容:花坛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的动植物。
观察要求:细致、全面、有序。
观察记录: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动植物的名称、数量和发现地点。
小提示:观察时不要伤害动植物;当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时,可以用文字描述其特征或者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录。
2.教师带领学生到指定地点进行观察,教师要控制好观察时间,观察时间大概15分钟。
3.观察活动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回到教室。
板块3:
总结与反思
1.刚刚在花坛,你们已经观察了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的动植物,接下来请你们根据以下两个提示来整理和反思你们的观察记录。PPT出示:我们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长和生活的植物和动物?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2.全班研讨交流PPT出示的两个提示。教师在班级记录表上记录下学生交流的动植物名称和学生描述的动植物的特点以及发现的地点和数量。
3.小结: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植物,很多动植物都需要依靠土壤而生存。
板块4:
拓展
1.如果时间充足,可以用透明观察盒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土壤“居民”——蚯蚓。透明观察盒里需装有湿润的土和树叶,再将蚯蚓装进去,要提醒学生观察重点是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
2.如果时间不够,可以给班级家长群推送一段蚯蚓在土壤中活动的视频供学生课后观看。
板书设计 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校园土壤“居民”》班级记录表
日期:
地点:
动物
植物
教学反思
土壤是地球家园中最宝贵的资源,所以学生在观察土壤中有什么的时候就非常的仔细。教师的指导很关键,不能随意伤害小动物。
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学历案
内容来源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版,第一单元第3课
课时 共1课时,第1课时 设计者 陆嘉琦
课程标准 13.1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
(1~2年级学段: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描述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教材解读
本课将会研究在我们地球家园上经常看见、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的地球家园的邻居——太阳。这一课主要研究我们在地球家园上如何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
教材从一幅散发着光和热的太阳的照片拉开本课研究的序幕。在聚焦环节,用“太阳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光和热,它在天空中的位置会不断变化。我们能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吗?”这个问题让学生了解到本课的研究重点是“如何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别方向”。在探索环节,教师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指导学生到操场上利用太阳辨别方向,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进一步了解如何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研讨环节的第一个问题“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我们怎样利用太阳辨别方向?”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小结之前在操场上的实践活动中需要掌握的内容。第二个问题“早、中、晚,什么时候最热?我们是怎样知道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发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与它散发的光和热的联系。在拓展环节,通过“太阳能够发光发热。举一个例子说明太阳对动植物和我们生活的影响”这个问题来帮助学生建立太阳的光和热与动植物以及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太阳能够发光和发热是很清楚的,对于太阳是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也是大致清楚的,但是对于自己置身于操场上根据太阳来辨别东南西北是有困难的。特别是,如果上课时间接近中午,学生可能会对太阳当时所处的方向更加不了解,也就没办法判断其他方向。因此,在到操场上开展实践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关于太阳在一天中变换的位置及其所对应的方向做具体形象的指导,帮助学生先建立起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再开展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实践活动。
学习目标 1.能按照要求进行合作探究。会利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辨识方向。对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识方向感兴趣。
2.
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太阳东升西落,面对太阳升起的方向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3.太阳能够发光发热。太阳的光和热对植物的生长、动物和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影响。会举例说明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懂得地球上的生命离不开太阳的光和热,人类可以利用太阳的光和热为人们更好地生活服务。
评价任务 1.“谁最会找方向”游戏,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别方向。(检测学习目标1)
2. 分享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规律。(检测学习目标2)
3. 举例说明太阳对动物、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检测学习目标3)
教学板块 教学过程
板块1:
导入 1.今天的科学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我们地球家园最重要的邻居——太阳。
2.我们先一起欣赏一下一天中的太阳,请同学们边观看视频边仔细观察太阳的变化。(播放《太阳在一天中东升西落》视频)
3.提问:你们在视频中观察到太阳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可能会回答太阳东升西落,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在不断变化……)
4.教师小结:太阳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光和热,它在天空中的位置会不断发生变化。
5.你们知道吗,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可以根据太阳的位置来辨别方向的。
板块2:
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别方向 1.评价任务的呈现:
1.根据导入中“如何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别方向”的问题,学生可能会联系到太阳的东升西落,能够说明早上太阳在东边,下午快落山时在西边。
2.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丰富的日常生活经验,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依靠大家的日常生活经验找到了“东”和“西”两个方向,那怎么通过太阳的位置找到“南”和“北”两个方向呢?
3.教师在PPT上展示太阳在一天中位置变化的动态图讲解太阳日出时在东边,中午在南边,快落山时在西边,落山后看不见太阳,而“北”这个方向需要通过“南”来对应判断。
2.围绕评价任务的学习:
4.下面我们将一起用一个室外游戏“谁最会找方向”来看看哪位同学真正掌握了利用太阳找方向的秘诀。我们一起看看游戏步骤:
(1)以小组为单位(8人一组)到操场找一个太阳能够照到的区域展开活动;
(2)小组讨论,根据当时的时间和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3)“东”“南”“西”“北”“清晨”“中午”“傍晚”7张卡片分别由7名同学拿着,剩下的一名同学指挥7名同学站成一个圆圈的形状,并根据太阳的位置站在正确的方向上。
(4)8名同学分别站在圆圈的中间,面对不同时间的太阳,辨别自己前后左右的方向。
5.提示学生不要直接用眼睛观察太阳,以免灼伤眼睛。
3.交流与反馈:
6.全班完成室外活动后,回到教室。打开活动手册,先选择一个观察时间,然后将其对应的方向填写在括号里。
板块3:
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 1.评价任务的呈现:
1.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之后,请学生用1分钟时间小结并思考:一天中,太阳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我们是怎样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的?
2.围绕评价任务的学习:
2.学生可以利用投影展示自己的记录,并分享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规律以及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分别请选择了“清晨”“中午”“傍晚”的学生一一展示)
3.交流与反馈:
3.教师小结: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是东——南——西,可以利用当时太阳的方向,按顺时针去找对应的另外三个方向。
4.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接下来看看不同时间的太阳和我们生活的联系。早、中、晚,什么时候最热?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5.全班交流。
板块4:
太阳对动植物和我们的影响 1.评价任务的呈现:
1.刚刚,我们知道了不同时间段,太阳的光和热带给我们的感受不同。其实,太阳对动植物的活动也是有影响的,比如蒲公英在清晨开花,在夜晚和阴雨天闭合。(PPT出示蒲公英开花和闭合的图片辅助讲解)
2.围绕评价任务的学习:
2.现在老师想让大家回忆一下你们生活中的发现,举例说明太阳对动物、植物和我们人类生活的影响。
3.交流与反馈:
3.全班交流(如果学生的举例较少,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资料,如《太阳时钟》中的《动植物生命中的昼和夜》一文)
4.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太阳 东升西落
太阳对动物的影响
太阳对植物的影响
太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辨别方向,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学生课上表现很积极。
4《观察月相》
内容来源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版,第一单元第4课
课时 共1课时,第1课时 设计者 陆嘉琦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月相是变化的,不同的夜晚月相可能不相同。
2.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有时月相亮面逐渐变大,有时逐渐变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参与观察月相变化的过程。
2.会记录和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科学态度目标
1.对观察记录月相等活动感兴趣。
2.能坚持客观及时的观察记录。
评价任务 1.观察和比较月相变化的图片。(检测科学概念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1)
2.交流完整的月相观察记录。(检测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探究目标2、3)
教学板块 教学过程
板块1:
导入 一、课前活动
在课前至少提前一周布置观察月相的任务,并让学生在活动手册上记录观察到的月相。讲解教材上记录月相的两种方法。
二、导入
1.(PPT展示几幅不同地方拍摄的含有不同月相的景观照)同学们,你们看看老师展示的这几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会发现都有月球)让学生通过找月相的相同点,自然地引出对月相的关注。
2.这几幅图里的月球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形状不同)
3.教师小结:由于月球本身不能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因此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是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也就是月相。月相是变化的。
板块2:
探究活动 1.我们先来看一组月相的图片(PPT展示图片),请你们先观察这些月相并思考一下如何描述这些月相。
2.全班交流。(学生描述月相)
3.教师小结。强化学生对于“月相是变化的”的认识,同时可以让学生对月相形成具象的认识,为后面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奠定一定的词汇基础。
4.现在,请你们整理小结之前在家观察的月相记录,思考月相是怎样变化的。为学生自主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奠定基础。
板块3:
总结与反思 1.同学们都已经整理好记录了,老师请同学到投影前展示交流。在展示交流时需要说明两个问题:
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吗?
连续观察几天,我们观察到的月相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投影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并就两个问题进行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3.教师可以补充一个完整的月相观察记录。弥补学生由于观察的天数不够以及天气不佳等原因造成的记录不完整的情况,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月相变化规律的认知。
4.教师小结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球是由最初的看不见,到慢慢看到半圆的月球,接着可以看见一个圆盘形的月球,慢慢地圆盘形的月球又变成了半圆,只是方向变了,然后慢慢地月球的亮面变得越来越小。
板块4:
拓展
如果课上的时间足够,可以给学生补充月相变化图,讲解特定形状的月相的名称,如“新月”“蛾眉月”“满月”“上弦月”“下弦月”等。
板书设计 观察月相
月相是变化的
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月亮有各种形状,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地变化,那么大部分学生还是知道这个知识点的。
5《各种各样的天气》学历案
内容来源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版,第一单元5课
课时 共1课时,第1课时 设计者 陆嘉琦
课程标准 14.1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
教材解读 本课研究的是学生在地球家园中经常能够体验到的各种各样的天气,以及这些天气与我们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从“天气会影响和改变我们的家园,天气有哪些变化呢?”这个问题直接聚焦到本课的研究主题,这个问题既点出了“各种各样的天气”的课题,同时也点出了本课的研究内容——天气对我们地球家园的影响。在探索环节,首先让学生“说说我们知道的天气”,这是为了了解学生对于天气的前概念。其次,“我们如何区分不同的天气?”这个问题配合“阴”“晴”“雨”“雪”四张天气图片,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天气中地球家园所展现的特征来区分不同天气。最后,“说说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这个活动是为了将天气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在研讨环节,通过“阴、晴、雨、雪、风等天气对动植物和人类有哪些影响?”这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不同天气分别对动物、植物和人类的影响。拓展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地球上的极端天气及其产生的后果,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完善天气对于我们地球家园的影响的认识。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天气有哪些变化”是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的,也是有很多内容可交流的。对于区分不同天气,学生能够根据生活经验做出一定的判断。学生可能比较难区分的是“阴天”和“多云”,教师需要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辨析。对于“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阴、晴、雨、雪、风等不同天气分别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这两个问题,学生是有一定的前概念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类表达,并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来思考和交流。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天气现象有阴、晴、雨、雪、风等。
2.降水、光照、风等天气要素会影响农业灌溉、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在内的人们的生产生活。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2.会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探究天气现象带来的影响感兴趣。
2.愿意倾听,乐于表达。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天气的变化既能带来有利的影响,也能带来不利的影响。体会到只有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才能趋利避害,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评价任务 1.观察并区分“阴”“晴”“雨”“雪”四种天气图片。(检测科学概念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1)
2.小组讨论阴、晴、雨、雪等天气分别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检测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探究目标2)
教学板块 教学过程
板块1:
导入 1.谈话:我们一起看看窗外,请你们说说今天是什么天气?
2.学生交流。学生迅速聚焦到本课的研究对象——天气。
3.我们地球家园上每天的天气都一样吗?
4.学生交流。(并不一样)学生回忆以往经历过的天气,为后面认识到“天气是变化的”奠定基础。
板块2:
探究活动 1.我们地球家园上的天气是在变化的,请说说你们所知道的天气。
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记录学生说的关于天气的关键词。
3.我们如何区分这些天气呢?先来看看这些天气的图片。
4.全班交流区分不同天气的方法。
5.学生在活动手册上完成辨别“阴”“晴”“雨”“雪”四种天气。
6.请学生投影活动手册上的记录,并介绍做出判断的理由。检验学生对于不同天气特征的掌握情况。
7.教师小结不同天气的特点。
8.接下来请你们观察几幅图片,思考一下天气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
9.全班交流。
板块3:
总结与反思
1.刚刚我们交流了部分天气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阴、晴、雨、雪等天气分别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进行讨论,然后请小组进行全班分享,提醒大家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考虑。
2.小组代表进行全班分享,其他小组补充,教师分类板书记录学生交流的关键词。提示学生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进行考虑,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
3.教师小结。小组讨论阴、晴、雨、雪等天气分别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进一步建立各种各样的天气与动植物和人类的联系。
板块4:
拓展
如果课上时间足够,可以给学生展示灾害性天气的视频、图片或者文字,让学生小结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后果。如果时间不够,可以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灾害性天气有哪些以及它们带来的后果。
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天气。除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天气外,还有一些极端天气,让学生认识到这些灾害性天气会给动植物和人类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传递给学生关爱生命的信息。
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天气
阴 晴 雨 雪 风
动物
植物
人类
教学反思
我们交流了部分天气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阴、晴、雨、雪等天气分别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进行讨论,然后请小组进行全班分享,提醒大家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考虑。
6《不同的季节》
内容来源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版,第一单元6课
课时 共1课时,第1课时 设计者 陆嘉琦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春、夏、秋、冬,一年中季节变化的典型现象各不相同。
2.季节变化对植物生长、动物迁徙和人类衣着都会产生影响。
科学探究目标
1.会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的典型现象,会拼贴四季变化图。
2.会举例说明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探究四季现象及其对地球生命的影响感兴趣。
2.善于倾听,乐于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四季变化给地球生命带来的影响,懂得只有掌握四季变化的规律,才能更好地适应变化。
评价任务 1.拼贴四季变化图。(检测科学概念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1)
2. 交流不同季节的变化对于动植物和人的影响。(检测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探究目标2)
教学板块 教学过程
板块1:
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天气,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我们地球家园的四季。
2.请大家先欣赏具有四季特征的典型图片,思考:在不同的季节,我们的地球家园发生了哪些变化?
3.学生欣赏图片后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板块2:
探究活动
1.刚刚我们欣赏了四季的图片,并交流了不同季节地球家园发生的变化,课前也布置大家收集了有关四季的资料。现在,老师想给大家一个“拼贴四季图”的挑战,看看大家对四季的了解。
2.请大家拿出活动手册,将最后一页不同季节的描述词语剪下来粘贴在相应的季节。
3.学生完成活动手册并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5.刚刚,我们通过观察和挑战知道了不同季节的特点以及不同季节里我们地球家园发生的变化。接下来,老师想让大家研究一下不同季节的变化对于动植物和人有哪些影响。
6.课前已经布置大家收集了有关四季的资料,现在请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小组成员收集的资料,并思考:不同季节的变化对于动植物和人有哪些影响呢?提示大家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思考。
板块3:
总结与反思
1.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交流不同季节的变化对于动植物和人有哪些影响,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教师板书学生交流的关键词。
2.教师小结:季节的变化会对动植物和人产生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板块4:
拓展
拓展环节可以开展一个“寻找大自然的恩赐,制作季节礼盒”的活动,请学生课后收集秋季的叶和种子,制作一个“季节礼盒”,下节课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不同的季节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春
夏
秋
冬
教学反思 学生已经知道了我们一年有四季的变化,但对每个季节的成语不是很了解,上课时对他们做了引导。
7《做大自然的孩子》
内容来源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版,第一单元7课
课时 共1课时,第1课时 设计者 陆嘉琦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动植物提供的资源。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一些实例。
2.能参与制作一个爱护小动物的装置(“小鸟餐厅”或者小鸟之家)。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探究动植物与人类关系的活动感兴趣。
2.愿意倾听,乐于表达。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体会到应该保护身边的动植物。
评价任务 1.讨论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有关的动植物。(检测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
2. 参与制作一个爱护小动物的装置。(检测科学探究目标2)
教学板块 教学过程
板块1:
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前面的学习都是围绕我们的地球家园展开的,我们学习了地球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太阳、月相、天气、四季。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地球家园其实还有另一个名字——大自然。大自然中的动物和植物都是我们的同伴。
2.我们在大自然中的同伴——动植物和我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板块2:
探究活动
1.为了帮助同学们全面细致地思考我们人类与动植物之间的联系,请你们小组讨论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有关的动植物,并记录在发给每个组的记录表上。老师先给大家各举一个例子,比如棉花可以拿来做衣服,西瓜可以被我们食用,树木可以拿来盖房子,橡胶可以拿来做轮胎。
2.现在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完成记录表,记录表中需填写10种以上的动植物名称。
3.学生小组讨论并填写记录表。
与我们衣食住行有关的动植物
衣
食
住
行
板块3:
总结与反思
1.学生完成记录表后,请小组代表展示小组记录并和全班进行交流,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教师在班级记录表中进行记录。
2.刚刚大家对于人类的衣、食、住、行和动植物的联系交流得非常全面。除了人类的衣、食、住、行和动植物有所联系,动植物还和人类生活的哪些方面有联系呢?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动植物和我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要爱护动植物。
板块4:
拓展 1.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开展一个爱护小鸟的活动,每个组制作一个“小鸟餐厅”挂到我们的校园里。
2.教师微视频展示制作的材料和步骤。
3.学生制作“小鸟餐厅”。
4.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中找合适的地方摆放“小鸟餐厅”。
板书设计 做大自然的孩子
与我们衣食住行有关的动植物
衣
食
住
行
教学反思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总结课,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热情很高,希望他们能真正成为大自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