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崇荣:为人父母为人师表【二】——孩子的生命具有可塑性
(2019-02-23 22:38:35)
标签:
基督教上帝可信吗圣经学习信耶稣怎么祷告 |
分类: 信仰 |
儿童的生命:良心的导师
圣经让我们看见孩童的动作是清洁、是正直、都显明他的本性。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儿童们虽然从亚当的代表性来看,已经染上了原罪,但是,他们自己有一些非常清洁、正直的性质是大人应当注意到的。一个跟孩子在一起的人、一个常常做教员的人,他的心比常常做生意的人会更清洁。一个天天跟儿童在一起的人,他的心地要比那些在社会中间明争暗斗、勾心斗角的人更加单纯。为什么呢?因为儿童在良心和道德上是大人的老师。虽然在职份上你做他的老师,在良心功用上他是你的老师。小孩子的单纯、他的动作、他的清洁,其实就是一面人性的镜子,反照出社会的毛病、反照出成人的诡诈、反照出我们的阴暗,让我们知道我们应当向孩童学习些什么?孩子们是我们良心正常功用的启发者、孩子们是道德良知的反照者、孩子们是社会黑暗的一个控告者。孩子们的心很清洁的、孩子们的行为是从正直的动机产生出来,他们没有诡诈。所以你常常听见说,小孩子哪里有假病,越小的孩子越没有假病。他的病一好,马上像猴子一样跳来跳去。当他真的病的时候,他不能跳的时候,他根本不是装假。如果一个很小的孩子,已经会装假的话,那这个人以后只能做电影名星,没有别的用处。你对一个孩子说:"看看谁叩门。"孩子回来说:"是某某人。""糟了,那个人是要来借钱的。"所以你对孩子说:"快快告诉他,爸爸不在!"这个孩子跑出去:"爸爸说他不在!"他照你的话说,很乖!你平常要他听话,就是这一次你不要他听话,你要他听一半,不要他听另外一半。所以这孩子到外面说:"爸爸说他不在!"回来还给你打了一顿。"你为什么告诉他我不在!""你告诉我,去告诉他的啊!""我告诉你:告诉他,我不在,为什么你告诉他,爸爸说他不在?"他搞不清.他莫名其妙.做什么?为什么大人把真理分成两部份?一部份是可以公开的,一部份是要隐藏起来的。所以他慢慢学会了,原来这个叫做做人。
教育就这样教坏孩子!孩子的清洁、正直、良善,实实在在是我们每一个人道德的借镜、是社会黑暗的控告者、是天良的启发者、是我们回想到良善的本质的提醒者。这是儿童的生命宝贵的地方。
儿童的生命:可塑性
儿童的生命不但是这样清洁、这样的单纯、儿童的生命也是非常可塑造的。他们在柔软、随应的方面、度量是大得不得了的。我们看我们的孩子们、我们的学生们,他们虽然多么调皮,在可能受影响之下,他们是能改变的。就是因为可能改变,每一个作教师的都应该乐观,站在教育工作者的地位上,如果儿童是不能改变的,那么你就不必要花这么大的心血去做教育工作。把十个最坏的孩子交给你,和把一个绝对不改的老人家交给你,你会感觉到,与孩子相处气死了,也是气得快乐的才死!因为他们的生命是可塑性的、他们的生命是可以被你雕塑的。这个容易雕塑,不等于他们没有价值。
在雕刻工作上,越难刻的木头是越硬的,而越硬的木头刻成功的艺术品越贵。但是,不能把儿童看作就是一个很好的雕刻、非常疏、非常弱的木头,因为你雕好以后,他们慢慢硬的时候,就硬得很像样了。他们在可塑的时期你怎样雕塑他?等他真正成形时,他自己会慢慢变硬的,而且硬得很像样、硬得好啊。所以,对儿童下功夫、付代价的人,是很有价值的。你在儿童的身上用多少的心血都不会白费,你真正善良、智慧的教导,耐心、努力的教导,要使你年老的时候看见,你所种的是痛苦眼泪的果子、种子。而你所收的,是令你永远欢呼、喜乐永不后悔的果子。那个时候你的眼泪自动被擦干。
以前在我们的神学院里面,有一只母鸡,这只母鸡是天生、是后生残废?我没有办法查考。因为把它买来的时候已经就是那样了。这只母鸡的脚一只是折断了,不能踏地的,常常就是一只脚站著,而靠著一只脚也能睡觉,睡得很平衡。所以有时候看一些动物学得太多的功课!你试试看一只脚这样睡看看,怎么可能?它打瞌睡的时候,它这只脚根本不能踏地,就是这样睡。后来它孵出了大概六、七只小鸡。这只大母鸡,它就带著这些小鸡走,但是那些小鸡没有学它那样走。因为它们有它们自然的、天然的本性。这一只母鸡呢,有一天带小鸡走到一些正在铺地砖的那些潮湿的水泥上面,忽然间这只母鸡跳上去,用它的独脚打了一个印。我们想不行了,如果让它在那边走来走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所以快快把它赶走了,它带走带飞的离开,它的小鸡也跟它走了。那么这个水泥上就留下很深的独脚的印,比平常的鸡要深两倍! 因为平常的鸡是重量平分。它却所有重量独担,所以不把水泥再铺下去,留在那边做这只母鸡唯一的纪念。几个钟头以后,水泥干了。有一个人说:"啊!很难看,怎么有鸡爪印?快快把它弄好!"另外一个同学说:"已经干了,不能再改了。"这样那只鸡的脚印留在神学院差不多十六年的时间。到重建的时候才把它打破了。每一次看见那个脚印的时候,我就想起它走路的样子。天下没有任何一只鸡在我头脑有这样深的印象。而这只鸡伟大的地方在哪里?它懂得乘著水泥未干之前就留下影响,所以它的影响力是在这水泥未干之前打下去。水泥干了它怎么踏?怎么踏?只能踏破它自己脚皮!
一个聪明的老师、一个有智慧的父母,他的教导也是如此。等你的儿女已经成形了、已经硬性了、已经不能改了,你才来骂、才来念、才来教、才来喊已经太迟了。但是当他还小的时候,良心柔软、个性还没有坚定的时候,把你的影响加在他的身上,用真理影响他,那么你就永远受益无穷。你永远不须后悔,因为在他可塑性强的时期,你已经使用了你的特权。为人父母,为人师表,把你的影响加下去!今天基督教的仇敌,懂得这件事胜过许多基督徒,今天许许多多非基督教的、或者抵挡基督教的,无神论和其他反对基督教的团体,他们懂得乘著儿童可塑性的时期,快快把他们认为的真理的根基打起来;而许多的基督徒却忽略这样大的、这样好的特权!求主帮助。
儿童的生命:启发道德
儿童在社会上除了是生命的延续、是组成社会单位的基本因素之外,从他自己生命的可塑性、和启发道德的功能上来看是重要的。从圣经再看上帝怎样看待儿童们;如果你对旧约圣经注意的话,你会发现儿童的地位在神的眼中是很重要的。当摩西带领以色列民离开埃及,他们的儿女也要一同去事奉耶和华。这里让我们看见,旧约圣经里面已经有了全家归主的观念。儿童在参与信仰的建立上是早已在神的旨意和计划里面。所以旧约圣经让我们看见神要以色列民大人们、儿女一同出来事奉上帝;诗篇也很清楚的看见敬畏耶和华的无论大小,主都赐福他们。圣经明文记载儿女的重要性。不但如此,约拿到尼尼微去传福音的时候,他有一点不愿意这些可咒诅的外邦人得救。宁愿神快快把灾祸降在他们的身上,不要让他们有机会悔改以至蒙受神的恩典。所以他宁愿在那里看,看尼尼微覆没、看尼尼微人灭亡,他可大快己心。神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神的道路高过人的道路;所以神却宽容了尼尼微,垂听他们悔改的心声,让他们免去灾祸、拯救他们。这个时候,约拿大发脾气,神教导约拿,有一点像你家里的冷气坏了,你向神大发脾气的情形差不多。神说:"这蓖麻不是你栽种的,……你尚且爱惜。……尼尼微……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我岂能不爱惜呢?"从这句话,考古学家至少要估计尼尼微的人口超过一百万,那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了。这一百万的人口,如果有五十万是在三十岁以下的话,至少有十二万是在婴孩阶段,因为不能分辨左右手。"我岂能不爱惜呢?"所以,旧约圣经让我们看见,神非常爱儿女、神非常爱婴孩,是我们不可以轻看的。如果你把圣经这些零零碎碎,在这里、在那里一点一点的观念把它重组起来的话,你就发现许多所谓伟大的思想家,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阿里斯多德,他们对儿童的看法都远远落在圣经的观念之后了。神这样爱儿女,我们岂可不爱他们?
耶稣来到世界上的时候,他为儿女、儿童们做了美好的见证。
第一,耶稣基督自己道成肉身的时候,他选择按照生育的自然律。
虽然马利亚是童女受孕生下基督,但是基督生下的时候像普通的孩子一样,从婴孩的阶段开始做人。这表示基督重视儿女的阶段。阿里斯多德曾经讲过一句与这个观念不同的话语,他说:"儿童时期是没有重要性的。"而且他说:"一个人二十岁以前的生命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圣经却否定这些哲学家的看法。如果儿童时期是没有价值的,耶稣基督为什么来做人的时候,也经过婴孩的时候?他看重婴孩,没有比自己曾经来做婴孩的亲身经历更重要。
第二,耶稣做人的时候,他为儿童作见证时,曾经定下了儿童是进天国的一种模式,而转回儿童的心境是成为天国子民的绝对标准。"……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这句话的意思严格的说起来就等于是重生的必须。一个人被圣灵重生,有新的生命才能进天国。照样的,耶稣基督就用这样的比喻来告诉人,新的生命和过去的生命是不一样的。"……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这里给我们看见耶稣基督不但亲自经过儿童的阶段,耶稣基督自己立儿童为天国的标准,儿童阶段的时期成了天国子民的模式。不但如此,基督自己在经历儿童阶段的时候好好做人,成为一个儿童的模范。所以当耶稣十二岁的时候,他把几样模范的印记向人表明出来:第一,他在寻求真理上成为人类的模范。耶稣基督十二岁做儿童的时期,他在他们中间追问,是不是单单表示寻求真理呢?我想如果我们这样解释,没有多大差错。但是另外一个可能性,是他用问题式来启发人怎样明白真理,就开始于儿童的时代。如果你注意看耶稣基督在世界上被记载下来的教训,在三年半的时间耶稣至少发过一百个问题。这一百个问题里面的启发性,是大得不得了的;审判性的因素,也是很清楚的。所以他一方面藉著问题把一个东西提出来,一方面开导人心、一方面追讨责任、一方面挑起兴趣、一方面挑战人要降服在不能回答的问题的真理的里面。这是耶稣基督在儿童的时期已经显露出来的。不但如此耶稣基督在十二的时候,也给我们看见他与父之间的责任成为人与神之间的关系的一个写照,"……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么?"或者翻译成:"岂不知我应当常常在我父的家里面的吗?"这样的一个孩子,前面的道路不能不成功!因为他在儿童的时期不是单单顾及四围可玩的环境、不是单单顾念与其他玩耍的同伴的关系。他能顾到人与神之间直线的交通、直线的个别关系。这一个十二岁的儿童在人与神的直线关系中间,已经成为模范、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应当追求的楷模。这是第二方面。
第三方面,耶稣基督是很负责任的。在儿童时期,走了一条好像成人的路线的生活。所以当他的父母在找他的时候,好像用责备的口气问他时,他乃是以非常安定、非常镇静的态度,像大人一样来解决他遇到的困难。这些都是基督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基督给我们看见他对儿童生命的看重。
所以,为人之父母、为人之师表,我们先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如果不是为了尊重儿童、真正爱儿童,请你不要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