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桃花扇》注解 - 加二十一出

(2018-01-26 14:48:31)
标签:

转载

分类: 古代文学

加二十一出    

康熙甲子八月

【天下乐】(副末毡巾道袍,扮老赞礼上)雨洗秋街不动尘青山红树满城新谁家剩有闲金粉撒与歌楼照镜人(秋日的金陵,干凈清爽,风光无限,谁有闲心去到歌楼看戏呢?)

老客无家恋,名园杯自劝,朝朝贺太平,看演《桃花扇》。(内问)老相公又往太平园,看演《桃花扇》么?()正是。(内问)昨日看完上本,演的何如?()演的快意,演的伤心,无端笑哈哈,不觉泪纷纷。司马迁作史笔,东方朔上场人。只怕世事含糊八九件,人情遮盖两三分。(《桃花扇》与其它戏剧不同,含有对南明时局的讽谏和哀叹,既让人开心,也让人伤心,既有司马迁的史笔,也有东方朔的滑稽。不像当时其它剧本遮遮掩掩、欲说还羞)(行唱介)

【甘州歌】流光箭紧正柳林蝉噪荷沼香喷(初秋时节)轻衫凉笠行到水边人困西窗乍惊连夜雨北里(唐长安平康里位于城北,亦称北里,其地为妓院所在地。后因用以泛称娼妓聚居之地。)重消一枕魂梧桐院(秋季的梧桐落叶最早,落满梧桐叶的庭院)砧杵村(砧杵,捣衣石和捣衣槌。回响着捣衣声的秋日乡村)青苔虫语不堪闻(秋虫鸣叫声十分凄凉)闲携杖漫出门宫槐满路叶纷纷

【前腔】鸡皮(老年人身上的皮肤)瘦损看饱经霜雪丝鬓如银伤秋扶病偏带旅愁客闷欢场那知还剩我老境(老年时期)翻嫌(讨厌)多此身儿孙累名利奔(为名利奔走)一般流水付行云(一切身外之物终将像行云流水一样远去)诸侯怒丞相嗔无边衰草对斜曛(骄横的将军,弄权的宰相,到头来也像斜阳衰草一样苍凉。与《红楼梦·好了歌》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同意;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指杨国忠弄权。诸侯,四镇;丞相,马阮)

【前腔】(换头[词从单阙发展为两阙,凡是下阙开始处的句式与上遍开始处不同的,这叫做换头])望春不见春想汉宫图画(汉代宫阙的壮丽)风飘灰烬(化为灰烬,喻已改朝换代)棋枰(棋盘)客散黑白胜负难分南朝古寺王谢坟(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建都于南京,皆称南朝;南朝皇帝信佛者多,因此建了许多寺庙,唐杜牧《江南春》绝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写出当时佛寺胜景。王谢,指东晋望族王谢两家。公元37年,司马睿在南京建立政权,史称东晋,随之南下的北方士族,也汇集到此,王导、谢安、谢玄等皆为朝中重臣,逝后也葬于此)江上残山花柳阵人不见烟已昏击筑弹铗与谁论(击筑,战国时高渐离故事。筑,一种弦乐器,似筝,以竹尺击之,乐音悲壮;《史记·刺客列传》:燕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行刺刺秦王,送荆轲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征之声,士皆垂泪涕泣。高渐离,燕国人,与荆轲至交,荆轲刺秦王失败后,秦灭燕,乃隐姓埋名,变更容貌,为人佣保,混入秦国。始皇闻其善击筑,召见之,熏瞎其双目,使其在殿上击筑。高渐离暗中以铅置入筑内,瞅机会就近扑击始皇,未中,被杀。自此,秦始皇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弹铗,战国时冯谖『音xuan』故事。《战国策·齐策四》:齐人冯谖,家贫,使人荐 于孟尝君,寄食门下。孟尝君问冯谖有何特长,答无一计之长,待遇入下等。居有顷,冯谖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予之;居有顷,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予之车;后有顷,复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询知其老母在,使人给其食用,供养不断。后来孟尝君在冯谖帮助下壮大实力,被愍王任为齐相,联合韩、魏,牵制楚、赵,合纵抗秦;这里是说,如今侠义英烈、胸怀经纶的志士无处投奔明主。)黄尘变红日滚一篇诗话易沈沦(日出日落,时光飞逝,而山河有异,作一番评说凭吊前朝。诗话,在这里作说唱文学之一种)

【前腔】(换头)难寻吴宫旧舞茵(吴宫,应指三国吴主在南京的宫殿;取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诗意;舞茵,供舞蹈使用的草坪)问开元遗事白头人尽(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公元713741』;开元年间,唐朝社会稳定,经济、文化都得到很大发展,历史上称开元之治;取唐元稹《宫词》: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诗意,意思是说,如今是康熙甲子『公元1684年』,距南明败亡已过去三十九年,知晓南明旧事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云亭词客阁笔几度酸辛(孔尚任自号为云亭山人;阁笔即搁笔。孔尚任在创作《桃花扇》时,已沉入到角色之中,对弘光皇帝的昏庸无能,马、阮的胡作非为,封疆大吏的贪婪蛮横,侯、李缠绵的悲欢离合,必定有几多感慨,几多心酸,几多悲伤,以至于几次搁笔,难以为继)声传皓齿曲未终泪滴红盘蜡已寸(皓齿,指美女;这里是说,从歌女嘴里唱出的曲调还在迂回,盘中的蜡烛已点燃殆尽;情节引人入迷,不知灯残更深)袍笏样(官服)墨粉痕(化妆打彩)一番妆点一番新(戏剧中演员的装束、打扮愈来愈逼真)文章假功业诨(虚、玩笑)逢场只合酒沾唇(所谓的文章、功名不过是一场玩笑,人生应逢场做戏,及时行乐;这里好像是说对戏剧中的情节不可信以为真。不过,这句话如果正解的话,恰恰是现实社会的写照。你看,专家学者论文假、学历假、知识假、观点假,官员档案假、讲话假、承诺假、政策假,到处都是花天酒地,鱼肉百姓,南明之前车可鉴!孔尚任在三百二十年前说出此话,无乃先知先觉乎!)(上海城隍庙有一副楹联,戏场小天地,天地大戏场,把社会、人生归结得十分精粹。用这句话来理解袍笏样,墨粉痕,一番妆点一番新;文章假,功业诨,逢场只合酒沾唇,也许更具现实意义。看看,执政的官员们,通过一番精心装扮,纷纷走上舞台,每一代都会花样翻新蒙蔽百姓,不知那些重要思想到底有多少实际价值;宣传媒体、御用文人的文章,不顾羞耻地大唱赞歌,所有的舆论工具都用来装点盛世,吹嘘一些于民无益的政绩,对民主、民生、反腐等老百姓急切期盼之事,政要们慷慨表态于当时,泥牛入海于事后,乃逢场做戏也。)

【余文】老不羞偏风韵偷将拄杖拨红裙(这里是说,以我如此大年纪,还在探讨年轻人的儿女私事;红裙,妙龄女子所穿。苏东坡《吉祥寺赏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可作老不羞,偏风韵的批注。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诗宋词双峰并立,苏轼便是峰上人,是继李白、杜甫之后最优秀的文学大家。苏轼是一个正直的人。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受打压。当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时,他又向皇帝提出谏议,客观评价王安石的功与过。结果,苏轼两边都得罪,不容于改革和保守两派。苏轼是一个旷达的人。他对高俅有知遇之恩,令高俅始终对苏轼感恩戴德。史载,每有苏轼家人或学生来访,高俅都是亲自接见,给予抚慰并赠以金银财物,周济其贫。这对生活困难的苏轼来说是莫大的帮助。苏轼是一个乐观的人。他面对政敌的打击,不屈服,不气馁,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苏轼因病寄居惠州嘉佑寺时,曾写下: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传说宰相章淳读到此诗后大为嫉妒,犹其对苏轼的春睡美很不爽,再把他贬到不能再远的海南了。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苏轼是一个幽默的人。苏轼的幽默风趣,常常感染着周围的人,也感染着今天的人们。本诗吉祥寺赏牡丹就是如此,让人们看到了苏轼幽默豁达的个性。“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人们常说:这个人傻得可爱,看到此句,能不让哑然失笑乎。人家苏轼可不是傻啊,可爱却是真的。苏轼作诗,常常从人们想象不到地方入笔,这和苏轼潇洒不羁的个性有关,别人不敢写苏轼就敢写。这两句的意思是:我老了,但我还是喜欢把花插在头上,我一点也不害羞,倒是花儿害羞了。读完此句,一个乐观豁达的苏轼鲜活而鲜明地展示于大家面前。这两句还有另一个层面的意思。面对吉祥寺盛开的牡丹,作者不从正面描写,却从另外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虽然没有正面说吉祥寺牡丹之美丽,但从苏轼往头上插花的动作和心语,不就感受到了吗。“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上两句是写苏轼赏牡丹花之乐,往头上插花之趣。这两句转到醉归上,其实是和上两句一脉相承的,赏花和赏花后归来,心境上是相通的,心情上是递进的。从更深层次上表现出苏轼旷达的性格,乐观忘忧的人生态度。大家看看这幅场景吧:苏轼喝得酩酊大醉,一路上东倒西歪,瞧,头上还插着牡丹花。好家伙,十里长街的珠帘一半都挑起来了,人们勾着头,捂着嘴,争相看着醉归的苏轼。还有一点大家别忘了,这时的苏轼是杭州通判,可不是一般平民百姓。呵呵,说句题外话。人们常说喝醉了扶着墙走,这有什么呀,人家苏轼更酷:扶着路走。读罢全诗,击节大笑,会心一乐,快哉!那管他扇底桃花解笑人

当年真是戏今日戏如真

两度旁观者天留冷眼人(当年的南明真是一场闹剧,今日所演的戏,却又是当年的实景;我『老赞礼』曾亲身经历南明的覆亡,而今又观看《桃花扇》,两度作为旁观者,是苍天留下的见证者)

那马士英又早登场,列位请看。(拱下)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