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戳不破的泡泡——钧窑蓝釉紫斑碗

(2018-01-04 10:39:27)
标签:

教育

历史

收藏

文化

娱乐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2632116893/1000

 

钧窑里有一类独特的碗,器形小巧圆润,盈盈一握,常洒几点蓝紫斑,俗称泡泡碗。

泡泡碗不是这类器物的大名,我们当然可以叫它的大名钧窑蓝釉紫斑碗,听上去像个专家,一股子浩然正气。”泡泡碗“其实指向性更明确一些。因为这类小碗尺寸比较小,外壁圆圆的,釉子变化多端,像是一个肥皂泡泡,所以得名泡泡碗。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2632114211/1000

 

泡泡碗绝对是钧窑里最名贵的品种之一了。我们看官钧,可能觉得都大同小异,但泡泡碗每一只都完全不一样。除了少数泡泡碗是单色的,大部分都或多或少有些点彩。俗话说“钧窑挂红,价值连城。”小小一只碗,点上几抹红斑之后,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气场。

欣赏宋瓷,经常看的是“变化”。宋瓷对器形有独特的把握,但不是严格的把握。对釉色也有把握,也不是严格的把握。器物器形的变化,釉色的变化,可以说是工匠在一个框架下任意发挥的。钧窑由于存在独特的窑变,这种变化尤其别具一格。

泡泡碗直径一般在8-9厘米,有一个很明显的敛口。有些碗深一些,有些浅一些。碗壁弧度千变万化,于“大同”之中,包含了无穷的“小异”。钧窑胎釉都很厚,想把这样的小器物,做得可爱而不粗笨,其实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泡泡碗,大多制作于宋金时期。到了元代,制作的小碗就蠢笨得不值一看了。

钧窑的窑变一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什么样的窑变美,什么样的窑变档次高,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的定义。有时候看到纯正的红色,我们会觉得不如蓝色好看。看到蓝色,可能又觉得应该加点紫。加了紫色,又觉得颜色过了,不如纯色清爽。大体上讲,蓝紫红恰到好处地混合在一起,像晚霞一样变幻多端的,就是非常难得的好窑变了。征集,张。一把伞二流灵物,伞奇把伞。每一个窑变就像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认识一个泡泡碗,也像认识一个人,必然会发现他有优点也有缺点。你可以欣赏它的优点,也可以批评它的缺点。这就是老窑的魅力所在。

欣赏泡泡碗之前,还是有必要说一下。钧窑是大名鼎鼎的重灾区,仿品水平很高。抱着欣赏的态度,不妨买个新泡泡碗喝酒喝茶。至于如何分辨真伪,这是我们一辈子的课题。简单来讲,还是要从“变化”两个字入手,包括器形的变化、窑变颜色过渡的变化、釉子流动的变化、甚至气泡棕眼杂质的变化等等。这些特点需要慢慢对比才能总结成经验,不是靠文字能解释明白的。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2632115485/10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