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特殊版式小全张赏析
(2020-01-12 12:37:54)
2019年11月8日(立冬),中国邮政发行《二十四节气(四)》特种邮票一套6枚。至此,从2015年立春、2016年立夏和2018年立秋所发行的《二十四节气》系列邮票圆满收官。《二十四节气》特种邮票大团圆,为此中国邮政特别制作《二十四节气》特殊版式小全张1枚(图1),将四套24枚邮票设计成一个圆,既表达了地球是圆的,四季周而复始,同时又将太极图、地支、八卦、黄道度数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纳入其中,充分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相互联系。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由于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古人在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农业需要深入了解太阳运行情况,人们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长至”(冬至),日影最短定为“日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将其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汉武帝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由邓平、落下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以正月为岁首,更加科学地反映农业季节,因此后世改历,一直沿用至今。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特殊版式小全张整体构图为7个同心圆,最大外圆直径:235毫米;小全张规格:260×260毫米。7个同心圆构成6个扇形圆,分别设计有二十四节气名称、地支、八卦、黄道度数等不同的内容,它们即独立又相互关联。现从外到内分别欣赏所在画面内容:
外圆7与外圆6构成的扇形圆是小全张核心----“二十四节气”邮票,在此圆水平中心线的左边安排了“春分”邮票,右边安排了“秋分”邮票,从“春分”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清明”、“谷雨”等邮票,为什么要如此排列?有何科学依据?笔者将在下文“黄道度数”中详述。
外圆6与外圆5构成的扇形圆中,分区排列了“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廿:niàn
二十),下半年是八廿三。”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外圆5与外圆4构成的扇形圆中,等分24格,分别排列了二十四节气名称,如“春分”、“谷雨”、“夏至”、“秋分”、“冬至”等等,二十四节气名称与同名邮票一一对应。
外圆4与外圆3构成的扇形圆中,0 º---345 º每15
º为一个区间,是“黄道度数”。黄道(ecliptic):地球一年绕太阳转一周,我们从地球上可看成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移动一圈,太阳这样移动的路线叫作黄道。它是天球假设的一个大圆圈,即地球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那么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出自《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600页)。如果我们把邮票构成的圆当作地球,把水平中心线当作赤道,这就是上文中提到的为什么要将“春分”、“秋分”安排在水平中心线的左右两边的科学依据。因为地球自转轴与公转平面不垂直,所以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不重合,两个平面有23°26'21的夹角角度
(公元2000年测值)。两个平面的交角点就连牢春分与秋分。从地球望过去,太阳朝南变朝北,就叫春分。人们把黄道划分成了24等份(每份相当于15°),每一等份对应一个节气,如15°为“清明”、
30°为“谷雨”、45°是“立夏”等等。
外圆3与外圆2构成的扇形圆中,被等分为12个区间,分别标注有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国古代拿它和天干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时的次序。十二地支将一年划分为十二辰,古代天文学称北斗星斗柄所指为“建”,一年之中斗柄旋转而依次指为“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十二月建是依据二十四节气而来的节气月,是阳历月,不同于阴历月。传统的月建以干支历月份为准,只因斗建在一年的循环上与地球环绕太阳活动的回归年时间一致。干支历采用以节气为纲的做法,即寅月以立春至惊蛰,卯月以惊蛰至清明,余类推。
外圆3与外圆2构成的扇形圆中,被等分8份为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而中心圆为太极图,也叫两仪图,表明阴阳互动,相互转换。孔子在《易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故近代考证认为所谓太极即宇宙,两仪指天地,四象就是四季天象。如春是少阳,夏季称太阳,秋是少阴,冬季称太阴。古人把一年分为四个季节,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汉代哲学大家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正处于春季三个月正中间,平分了春季。而八卦则是震卦对应春分;巽卦对应立夏;离卦对应夏至;坤卦对应立秋;兑卦对应秋分;乾卦对应立冬;坎卦对应冬至;艮卦对应立春。从冬至(坎卦)开始,沿着顺时针方向转,经过立春(艮卦)、春分(震卦)、立夏(巽卦),一直到夏至(离卦),这段时间太阳光从直射南回归线开始(冬至),逐渐向北移动,然后直射赤道(春分),最后直射北回归线(夏至)。其余类推。
小全张边饰使用了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学著作中的元素,包括日、月、星斗、算酬,还有古人描绘的天、地关系图,以及古星图等。这些元素都反映出我们的祖先如何通过观察自然来确定二十四节气,从事农业生产和生活,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前一篇:《易经八卦》与计算机二进制
后一篇:我国古代的母亲花——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