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的认识》单元教学随笔
(2018-10-29 22:00:09)《大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讲授法、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数一数,我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十万在多大,一百万有多大,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主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去体会,从而理解这些知识。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后,可以组织学生到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并能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提高学生感受的程度。使得“数”不再枯燥机械,而是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单元的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尝试去读一下这些数,之后再交流体会,有的学生说数太大、读不准。有的学生说:要先数出多少位再读,速度太慢。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都想赶快学会读数,把大数又快又准确的读出来,畏难情绪也减少了很多。在读写大数的教学中,数中有零和数的末尾有零的大数的读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读写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出来,有时有写0要读,有些0不读;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写下来。写数往往会出现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的情况。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呢?借鉴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让学生在读数和写数时都画上分级线,强化四位一级,这样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同时针对部分较弱的学生,让他们自己在本子上画一个数位顺序表,每次读数和写数时先在数位顺序表中进行,熟练后再慢慢的用四位分级的方式进行,感觉效果是比较好的。还有就是注意知识迁移。学生在前面所学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然后在给学生讲解基本过程。就如在本课的难点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的突破时,先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下面的这些问题:(1)含两极的数怎么读?(2)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数位上出现0有该怎么读?(4)怎么读亿以内的数?然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交流,这样他们不懂的就会有更深的影响。
总体来说,虽然我是新接手四年级这个班,但本单元的教学效果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好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学生粗心的毛病还比较严重,在读数或写数的时候总是出现一些小的错误,不是少写一个0、就是少写一个万或亿字,还有的甚至多写一个0或多写一个万字和亿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能提高一个新的台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