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快乐童年与童话相伴——读《天天玩童话》有感

(2020-12-19 23:18:49)
分类: 读书心得

最近读了《小学语文教师》推荐的何夏寿先生的《天天玩童话》一书,忽然有了强烈的感受——童年不能没有童话。真想去何先生笔下的金鲤鱼小学读书,因为那里满目春光,是一个童话一般的世界。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老师在点评《天天玩童话》一书时谈到,有情怀的小学语文老师,总会十分关心引导儿童的文学阅读生活,其中的佼佼者难免手痒,不觉间也会投身于儿童文学的创作之中,何夏寿老师就是颇有代表性的一位。

这不是一本童话书,而是关于写童话的书;这也不是只讲写童话的书,还讲述了一群孩子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快乐的学习生活:主人公天天和同学们清奇的想象力让人眼前一亮:银河补习班太累了,星星们离天出逃了;蚂蚁变成了巨型蚂蚁,轻轻松松就拎起了一辆大汽车;一场毕业典礼,开了一万年……

   书里有鲜活的人物,似乎能找到我们每个人的影子。名字自带品牌、想象力一级棒的“我”、看啥都“这个应该很好吃的白小易、爱管闲事、凡事都要得第一的班长江照花、爱动脑筋爱抄好词好句的金领、爱笑善解人意深受学生喜爱的阳光大姐李老师,不会笑的科学老师……关注自己喜欢的事实,讨厌自己不喜欢的,是人类的天性。尽管这些看法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看法永远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这种认识过程所自然形成的“闭环”,在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永远保持着开放的状态,即在生活的历练中他们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观念,构成“成长”体系,这便是儿童最宝贵的“可塑性”。不,到了毕业季,“看法”就不一样了。原来他们认为不会笑的张老师,在毕业典礼的舞台上“穿着一件有亮片的衣服,就像《星光大道》上那扇闪闪发光的大门”,成了“最光亮的人”。江照花也不那么可恨了,在那些有点乱纷纷的写毕业留言、按手印的活动中,她在关键时刻的“一锤定音”分明得到了大家的拥戴……

书里有有趣的故事,似乎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读着这本书,就不由得想起了《窗边的小豆豆》。《天天玩童话》中的金鲤鱼小学可以在毕业典礼上为一个爱写童话的孩子设立一个童话王子奖,能为一个毕业生量身定制一个人脸鱼身的特别奖品……巴学园、金鲤鱼小学和何夏寿老师的金近小学,都是爱满校园,如同童话一般,有着金子般可贵的纯洁、美与神圣。

书里有写童话的技巧,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星星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写《躲在草丛里的星星》,使用的是物我不分法;把生活中的不足不美变得又好又美,这是查缺补漏法,运用此法写《我的奇思妙想》可以把自己想的经过画出来再写;还有颠倒是非法、推陈出新法、少走弯路法……为了巩固这些实用的方法,还附了《天天童话集》,想得周到,温馨体贴!

书里有善于童话的经典语言,让人回味无穷:爱童话的孩子良心好、爱童话的孩子善于想象会创造、爱童话的孩子充满活力……孩子们的“看法”就是这样在不断提升中变得渐臻完美。整个故事的语言非常有童趣,描写声音时,把听觉变成视觉效果——“我们把声音拖得像兰州拉面”;形容不苟言笑的人的笑容时,从一个表情变成一幅画——“原来‘阎王’老师也会笑,而且笑起来,跟大晴天的太阳似的,一丝白云也没挂”……生活的磨炼,实事求是的经历,则是实现这种改变的生命动力。说到底,人应当是有不同看法的动物,儿童的不同看法更会最真实地表现出来,而且可以肆无忌惮地表现在每个生活折痕里。所以成人应当更加尊重儿童的看法,因为在那些被误认为不成熟的看法中,往往会蕴含着生命和宇宙的深邃与美妙。尊重儿童的看法,就是要我们在孩子的“生命在场”处育人。

书里有让写童话也好玩“秘籍”:

一要有童心。这里是指成人尤其是教师要有童心。所谓有“童心”就是懂儿童或就是儿童——“老顽童”。李老师就是美丽的“老顽童”——她和天天他们跳“人鬼不分舞”即明证。

二要有见识。“见识”是经过专业训练后用心实践而琢磨出来的真知灼见。比如,写作文不是用文字而是用心思,不是用笔而是用脑。因此,写作文不是完成任务,而是“玩”成思维。有了这般见识,自然就会有路子、有方法。

三要有方法。比如,李老师教孩子编童话——教犹不教、不教犹教。说李老师“教”,你看她说几句话创设一个情境,学生就不知不觉“进入”了童话;你看她请学生“帮一个忙”,学生已经“化解了李老师的‘忙’”;你看她总结的编童话的那几招,招招“致命”但又不见“招”——按李老师的话说,就是“玩一次文字游戏”,让文字好玩。

《天天玩童话》不仅是一本讲好学校、好家长、好老师、好朋友、好童话的书,更是一本反映何夏寿儿童教育观、语文教学观和童话写作观的书。“儿童教育必须以儿童的方式展开,尊重孩子的看法,聆听孩子的心声,引导孩子阅读童话故事,让他们乐于想象,敢于表达,善于创作,就是我从事童话教育教学工作的使命,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初心。”何夏寿说。

与最好的书对话,与最好的人为伍。愿我们这些小学老师都变得“很儿童”,让童话伴着更多的孩子快乐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