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博物院历时5年精心策划,全国44家文博单位鼎力相助,汇聚218件莲荷精品文物,在2023年文化遗产日前夕重磅展出“中国文化的莲荷意象特展——盛世莲开”展出文物中其中一级文物达40余件,展览通过讲述莲荷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文脉和价值理念,向公众呈现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
莲荷,根于湖塘淤泥之中,悠然而立,清自中生,优雅从容。
特展以莲荷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为主线,涵盖艺术、文学、哲学、民俗学等多方面内容。展厅分为序厅以及“泥根玉雪元无染”“莲花影里数楼台”“映日荷花别样红”三个单元和尾厅几部分,从儒释道及世俗文化的角度,多元呈现了莲荷在世人心中高雅、圣洁、清新、美好的形象。据省博副院长谢丹介绍,整场特展打造前后历时五年之久。
第一单元“泥根玉雪元无染”主要梳理了莲荷文化意象的演变。先秦时,屈原以莲花寄托个人志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让莲花开始具有孤傲高洁的人格特征。西汉时期,在儒家“比德”观念影响下,莲花逐渐被人们视为祥瑞之兆。唐代文人赋予白莲清净不染的品性,使其“君子之义”进一步显现。北宋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的《爱莲说》突出“君子莲”的人格之美,此后,宋代文人不断借莲花阐发君子的人格和品质,莲花被视为“花中净友”。
展览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战国中期 湖北随州擂鼓墩2号墓出土的背带纹方壶
,晃眼看去我还以为是河南省博物院的春秋莲鹤方壶来了,那件才中重宝中的重宝,不过这件来自随州的背带纹方壶也不错。

川博 盛世莲开 战国中期 背带纹方壶 湖北随州擂鼓墩2号墓出土

川博 盛世莲开 战国中期 背带纹方壶 湖北随州擂鼓墩2号墓出土

川博 盛世莲开 战国中期 背带纹方壶 湖北随州擂鼓墩2号墓出土

川博 盛世莲开 战国中期 背带纹方壶 湖北随州擂鼓墩2号墓出土

川博 盛世莲开 战国中期 背带纹方壶 湖北随州擂鼓墩2号墓出土
铜壶为莲花盖,颈两侧附对称伏龙形耳。器盖饰蟠龙纹,腹部以宽带凸棱分成纵横隔,形成背带纹,内填蟠螭纹,圈足饰变形蟠螭纹。

川博 盛世莲开 春秋时期 卣簋 随州市博物馆藏

川博 盛世莲开 春秋时期 卣簋 随州市博物馆藏

川博 盛世莲开 春秋时期 卣簋 随州市博物馆藏

川博 盛世莲开 春秋时期 卣簋 随州市博物馆藏
此簋盖顶有莲花瓣。盖内,器内底有相同铭文

川博 盛世莲开 唐 青瓷褐绿双彩刻划莲花纹盆 邛崃市临邛镇南宁花园发掘出土

川博 盛世莲开 唐 青瓷褐绿双彩刻划莲花纹盆 邛崃市临邛镇南宁花园发掘出土

川博 盛世莲开 唐 莲瓣形素面银碟 镇江丁卯桥唐代窖藏出土
川博 盛世莲开 同心莲结采莲之美
川博 盛世莲开 东汉
莲池收获弋射画像砖 川博藏
画面上半部右边为莲池。莲花垂露,莲叶浮于水面,水下有大鱼,水面野鸭游泳。左边树阴下隐藏着两个戈人正张弓欲射。下半部为收获图,在一块稻田里,前两人以镰刀割禾,后三人俯身张臂,正割谷穗,画面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川博 盛世莲开 东汉 渔猎采莲画像砖
四川彭州义和乡收集
画面左边有一池塘,内有莲蓬与莲叶,数只水禽在水中游戏,两条独木舟泛游其间。上方独木舟,一人撑舟,舟头伏一犬,正注视水中。下方一条独木舟,一人撑舟,一人张弓欲射,一人俯身采莲。右边为池岸,树下一人正持弓箭仰射飞禽,整个画面祥瑞和谐。
川博 盛世莲开 唐 鸳鸯莲花纹葵花形铜镜
辽宁省博物馆藏
很喜欢这类小东小西
川博 盛世莲开 清 鼻烟壶
川博 盛世莲开 清 莲花纹鼻烟壶 四川博物院藏
川博 盛世莲开 清 莲花纹玻璃鼻烟壶
重庆三峡博物馆藏
川博 盛世莲开 清 粉彩莲花纹小瓶
厦门市博物馆藏
川博 盛世莲开 清 青玉带皮莲叶形洗
川博藏,这件也是我喜欢的,许多文房四宝单单放在书案上都爽心悦目。
川博 盛世莲开 清 青玉带皮莲叶形洗 川博藏
川博 盛世莲开 清 青玉莲花洗 山东博物馆藏
川博 盛世莲开 清 珊瑚莲藕坠 川博藏

川博 盛世莲开 清 白釉莲花式水盂 三峡博物馆藏

川博 盛世莲开 清 掐丝珐琅勾莲纹笔架 川博藏

川博 盛世莲开 清 掐丝珐琅勾莲燮凤香插 川博藏

川博 盛世莲开 清 掐丝珐琅勾莲燮凤香插 川博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