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版本】
粤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九年级下册(修订版)第八章第四节内容。
【教学内容】
这节课是在酸、碱的学习思路之上学习盐的组成特点、分类及盐的用途、盐的化学性质(盐与金属反应、盐与酸反应、盐与碱反应、盐与盐反应),并由此总结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通过本课的学习既可以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又是高中继续学习重要预备知识。
二、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的盐:NaCl、Na2CO3、CaCO3的用途;
2、初步理解盐的组成特点;
3、理解盐的化学性质,并能根据盐的化学性质,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4、记住复分解反应的发生的条件,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手机Internet资源学习几种常见盐(NaCl、CuSO4、Na2CO3、CaCO3)的用途,初步培养学生搜集学习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有用资料的预筛选能力;
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学会分析简单的化学实验现象并从中得出相关的、正确的结论;
3、通过学生观看Flash动画(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讨论交流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4、通过反馈练习,学生了解自己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2、通过盐的化学性质的总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总结规律,形成科学的记忆方法;
3、通过实验巩固已学过的物质间(盐与金属、盐与酸、盐与碱、盐与盐)发生反应的知识,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增强对化学实验的认识。
三、学习对象分析
1、学生经过快一年的化学课学习,已具备一定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
2、学生思维较活跃,在教师引导下能动脑思考;
3、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网络搜索收集有用的资料帮助学习;
4、学生有较强的合作意识,愿意和同学进行交流。
四、教学思路设计
情景导入→教师设疑发问→学生动手研究问题(自主探究)→手机网上查询→得出结论→教师设疑发问→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动脑→归纳小结→学生课堂练习及时反馈信息→反馈评讲。通过语言讲授和学生用手机上网查资料,以讨论法、实验探究组织整个学习过程。
五、设计意图
1、通过手机Internet资源学习几种常见盐(NaCl、CuSO4、Na2CO3、CaCO3)的用途,初步培养学生搜集学习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有用资料的预筛选能力;
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并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巩固已学过的酸和碱、酸和盐、碱和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的知识,从而理解盐的化学性质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3、通过学生动手实验,从实验成果中体会到做好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所起的重要作用,增强对化学实验的认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总结规律,形成科学的记忆方法。学生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七、教学用具
多媒体、手机、Flash动画、课件、实验所需仪器及药品。
八、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本节课将采用启发式教学与实验探究式教学相结合来分解重、难点,在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探究中,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在归纳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九、课时安排
一课时
十、【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活动成果 |
评价 |
资源或工具 |
|
|
一、盐的组成特点、分类及用途 |
导课: 由图片导入 |
观看盐的晶体图片,写出化学式 |
较正确地写出化学式NaCl、CuSO4、Na2CO3、CaCO3 |
学生基本掌握了简单化学式的书写。 |
投影仪 |
|
|
提问:分析化学式的组成 |
讨论、交流 |
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 |
学生能根据信息得出较正确的结论 |
|||
|
讲解:根据阴、阳离子的不同,可将盐分为不同的类型。 |
自学课本P80/盐的组成和分类,完成练习。 |
学生找出盐对应的酸和碱,并对盐进行分类 |
能根据自学所得正确地给盐分类,并找到其对应的酸与碱。 |
|||
|
提问:盐有哪些用途? |
用手机上网查找NaCl、CuSO4、Na2CO3、CaCO3的用途,交流成果 |
找到以上三种盐的用途 |
能运用网络查找有用信息。 |
维基百科 |
||
|
二、盐的化学性质 |
提问:盐有哪些化学性质?
组织协作 答疑解惑
|
实验探究 |
与金属反应 |
CuSO4+Fe =FeSO4+Cu Hg(NO3)2+Cu=Cu(NO3)2 +Hg |
能根据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
实验仪器及化学试剂、多媒体课件 |
|
与酸反应 |
Na2CO3+2HCl=2NaCl+H2O+CO2 ↑ BaCl2+H2SO4=BaSO4 ↓+2HCl |
|||||
|
与碱反应 |
CuSO4+2NaOH=Na2SO4+Cu(OH)2↓ FeCl3+3NaOH=3NaCl+Fe(OH)3↓ |
|||||
|
与盐反应 |
NaCl+AgNO3=AgCl ↓+NaNO3 BaCl2+Na2SO4=BaSO4 ↓+2NaCl |
|||||
|
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
提问:酸和碱、酸和盐、碱和盐、盐和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在任何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吗? |
观看Flash动画后,讨论并交流 |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水、气体或沉淀。 |
学生根据Flash动画能比较容易地得出结论。 |
Flash动画、课件 |
|
|
反馈练习 |
全程监管 答疑解惑 |
练习 |
判断下列各反应能否发生,并陈述原因:
1)
2)
3)
4)
5)
6)
7)
8) |
能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
多媒体课件 |
|
|
学生总结 |
引导 |
|
能较准确的总结本节课知识。 |
|
||
|
结束 |
作业 |
|
|
|
|
|
十一、板书设计
(一)盐的组成特点及分类
1、盐的组成特点:
|
|
2、分类
(二)盐的化学性质
(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反应物能溶于水或酸;
2、生成物有沉淀、气体或水。
十二、教学体会和反思
运用多媒体、网络组织学习,相对传统学习具有以下优势:
1、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容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具有多样性,学习氛围相对于传统课堂轻松、活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网页的切换自由地在不同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使学习容量大为增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多媒体动画演示,将微观的、不可见的原子、分子、离子以肉眼可见的动画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反应原理以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绎出来,这样的多媒体动画教学使化学课堂的理论教授摆脱了过去的枯燥和乏味,增添了些许乐趣,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激情,同时也帮学生很好的化解了学习难点,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
2、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利用多媒体组织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学生因此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更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