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大家都打过电话吧?在“打电话”中隐藏着怎样的数学问题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数学课堂。(板书课题:“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在“打电话”中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老师也想到了,打电话通知人的过程中,有没有数学问题?
预设:几分钟能通知多少人?
3.引出问题:3 分钟最多能通知多少人”
让学生猜,生随意猜,或者生会沉默,根据课堂生成而定:说明给的信息„„)
师: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假定“老师用打电话的方式通知学生。如果每分钟通知 1
个人,那么 3 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个学生?你猜猜结果是几个学生?
学生任意猜想。
追问:那打电话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接到通知的人可以再通知别人,
板书:同时通知)
师: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小伙伴商量商量,想想办法。
预设:画一画。
二、探讨方法,逐步优化
活动一、画一画,理解方法
1.任务:老师用打电话的方式通知学生。如果每分钟通知1个人,那么3分钟最多能通知多少个人?
2.要求:
画一画:长方形代表老师,圆形代表学生。线上的数字表示第几分钟。
说一说:小组交流想法。
3.反馈交流
分析答案是正确作品两幅,一幅是完整的,一幅是无序的
师:那我们来看同学们画的作品,你能看明白他们怎么画的吗? 两个方法更喜欢哪一种?(不要比较好坏)
师:有序的那种,(他是按照时间来画的) 他抓住了很关键的一点,是按时间作为标准画的(板书:时间(分)1 2 3)
师:他们 3
分钟怎么能通知到那么多人?
(让学生体会到:没有人空闲,都在打电话通知,最省时。)
纠正 5 人、6
人等错误的
师:老师看到有的同学是 6
个,他在哪出现了问题?为什么会产生错误?
预设:这个人被空起来,所以结论不是“最多通知的人数”。
追问:那怎样可以通知的人数最多?(板书:不要空闲)
4.小结:我们按照第 1 分钟通知 1 人,第 2
分钟同时通知 2 人,一共有 4人知道通知,第 3 分钟新通知 4 人,一共有 8
人知道了通知。(媒体呈现)我们可以用这样图示的方法,有序地表示出来,在数学上称之为几何直观。可见,几何直观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5.思考:照这样想,那第 4
分钟新接到通知的有多少人呢?知道通知的总人数是多少?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提问:第四分钟的时候 有几个人在通知?(8 个人)又能通知到几个人?
你是怎样想的?(课件帮助学生想象,理解意思,板书呈现 16,追问:16 是怎样得到的?)
6.发现规律:那 5 分钟、6
分钟的时候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请回顾我们刚才的研究过程,独立完成在学习单上。并仔细观察、思考,打电话中有什么数学规律?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得到结论:已经通知到的总人数可以作为下一次通知的基数。师:
观察他们的总人数,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通知的总人数是新接到通知人数的 2
倍
预设2:新接到通知的人数是上一分钟人数的 2
倍
预设3:知道通知的总人数是上一分钟知道通知总人数的 2
倍。
7.笑脸墙帮助理解:看来 打电话中还有那么有意思的数学规律
我们一起借助笑脸图来看看。你们有什么感受?
师:原来第几分钟最多能通知几人,他们数据之间和 2 很有缘分,随着时间的增多,新接到电话的人数在成倍的增加 第几分钟通知到的人数就是有几个2
相乘。
8. 思考:那如果第 N
分钟呢?(得到表格中用字母表示他们的关系)
![2022学年第二学期数学组第一次校本教研记录表 2022学年第二学期数学组第一次校本教研记录表]()
9.规律应用:五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
师:老师自始至终在参与的,那通知到的学生数就是„„(总人数-1)
三、变式练习,理解规律
1.实际应用
师:原来第几分钟最多能通知几人 他们数据之间还有这些关联 可见生活中很多现象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是很有趣的。我们五年级一共有46
人,如果班主任接到一项紧急任务,需要尽快通知到你们每一个人,如果采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 1
人,怎样通知最省时?至少需要几分钟?
你是怎样想的?
反思:在制定方案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 小伙伴讨论,集体交流。
师:为了避免重复,必须规定好谁通知谁,否则就乱套了。
2.结合实际,探索区间人数
师:那通知合唱队 60 人需要几分钟?(6
分钟)你是怎样想的?(这个方案最合理)
问:怎么 33 人是 6
分钟 60 人也只需要 6 分钟呢?
预设:5 分钟有 32 人知道通知,最多能通知到 31 人,那么 33 人就要
6 分钟了 6 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到 63 人。
师:也就是说只要在哪个范围内都是需要 6
分钟?(板书 32 人--63 人)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的数学课堂,我们利用“打电话”这个题材,引出了很多话题,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拓展。
1.生活中的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现象也蕴含着我们今天打电话所发现的规律。像这样的例子,你们见过吗?
师:是呀,比如我们常说的“一传十,十传百”的口头语,还有细胞分裂、浮萍生长等等现象。
2.故事感悟数学美:同学们其实有一个故事中也隐藏了这样的一个数学规律
(录音播放印度国际象棋发明人的故事)
3.小结:这就是被爱因斯坦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几何倍增学的来历看来数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
运用这样的数学规律竟会产生如此惊人的结果 希望你们能带着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更多数学问题
并能运用今天的知识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