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麻步镇渔塘小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数学组第二次校本教研整理稿

(2022-12-16 18:00:43)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李永学

一、教学目标1.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准备课件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茶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2.揭示课题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汽车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三)运用表象,发展观念刚才我们在不同位置对熊猫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出示例1情境图: 1.情境模拟(1)看一看: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再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2)想一想: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2.运用表象(1)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图片,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 (2)辨一辨:课件任意出示上图中的一张熊猫照片,判断是哪个座位上看到的,请快速站到相应的座位旁。3.自主迁移 找一找: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又会看到什么?(例如,从上面观察,看到熊猫玩偶的头顶。等等)4.反思提升 (1)启迪反思: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归纳提升: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板书: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四)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连一连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第68页“做一做”)(2)观察推理: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大卡车的哪一面?分别是右边的哪幅图?

3)独立解答:学生各自在书上连一连,然后汇报,同时课件显示答案。  2.站一站(1)自由观察:每组组长将桌上的熊猫玩偶换成茶缸,每组同学围着茶缸走一圈,边走边想每个位置观察到的茶缸形状是怎样的?(2)活动判断:课件分别出示茶缸前、后、左、右四个不同位置拍的四张图片,学生想一想在哪个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站到相应的位置。3.填一填(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练习十六第4题) (2)想象推理:有三名学生分别站在3个序号所在的位置,为天安门城楼拍照,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哪个位置拍的,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3)交流汇报:学生回答后显示照片的序号。4.猜一猜(1)课件依次出示:电脑的背面图、盘子的底面图、茶壶的顶面图、兔子的背面图、储蓄罐的侧面图、闹钟的正面图。(2)大胆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分别是物体的哪个面?(五)全课总结,迁移延伸1.畅谈收获 2.小结延伸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今后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像“盲人摸象”中的盲人那样只凭某一方面的了解来判断,这是不准确的,必须从事物的各个方面来观察,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

 


                 《观察物体》评课稿  

                               李小钏

听了李永学老师的《观察物体》这节课,我觉得有很多亮点值的我学习,现总结如下:

1.教师注重精心设计学生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

教师在本课的设计上颇具匠心,她在对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综合分析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能够接受的难易程度,对部分内容做了一定的调整。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活动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第一部分,出示学生喜爱游戏看一看,猜一猜,让学生通过观察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并初步体会到观察一个物体,观察者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第二部分,通过观察储钱罐学习新知。第三部分,在观察储钱罐的基础上,引申到观察小猫玩具。让学生理解因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与被观察者完全相反,所以出现面对面,而方向相反的现象。辨认左、右两边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注意让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逐步领悟两者的差别。第五部分,课至尾声,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讨论公共汽车门应在汽车的哪一个侧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得到科学地运用。最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忆观察物体的方法是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连一连

2.教师立足于用好教材,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本课的设计,各个层次的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索而展开的,但在活动的具体设计和组织安排上,又能对教材有所突破,作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细化处理,做到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加工,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例题观察茶盒的教学设计上大胆创新,其实观察茶盒在教材当中是以想想做做的形式出现的,教师能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有目的地调整教材,因为观察茶盒比观察长方体简单,所以将本题做为例题进行教学。第一步,每个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仔细观察,目的是对茶盒的一个面留下初步的印象。第二步,先让学生观察四个方向拍到的茶盒。让学生带有目的性即想想你自己看到的是屏幕上的那一张,在自己座位上给茶盒拍照片,将所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抽象一个平面图形。这些不同层次的活动即富有趣味性,又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到:观察一个物体时,观察者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让学生在看的基础上有目的地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这样即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