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6课《人物描写一组》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2018-07-19 16:16:01)
标签:
教育坊内作品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6课《人物描写一组》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陈璀小语工作坊成员
《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是侧重于通过动作描写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为了体现文本的语用的价值,在备课时我细读文本,精心设计,努力让孩子在这节课上能掌握更多的语文运用的能力。
一、
1、归类识词
经过深入解读文本我发现这课的一些生词可以归为两大类:一是儿化音,二是动词。于是在学习生字词环节我以此归类,让学生掌握了儿化音的读法,并为孩子在下一环节学习动词的运用做下了铺垫。
2、创境理解
在理解“使巧招儿,下冷绊子”时,我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小嘎子绕着胖墩儿转圈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当孩子们畅所欲言时我来个小结:你们刚才说的这些就是“使巧招儿,下冷绊子”,这样孩子们就形象生动地理解这个冷门的词。
二、语言表达
这个小片段主要是抓住人物的动作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我们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来发现作者动作描写的秘密。当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读文品悟,当孩子们一次又一次地感悟作者的语言方法后,他们从这一篇短短的文字中收获了动词运用的许多秘妙:动词连用;用上比喻;符合性格等等。
三、读写迁移
为了让孩子们把学到的作者动词运用的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语文能力,我创设了一个情景,让孩子现学现用,当场练笔。当我读到孩子一篇又一篇,懂得运用今天学到的动词运用的方法来生动形象地描绘第二次摔跤的场景时,我真的有了些许的成就感。
一堂课上下来,有一些教学环节的处理的还不够恰当,通过认真的课后反思,我觉得以下几点需要努力改进:
1、课前的准备和课中生成的预设还不够充分。在品读嘎子的富有心计时,把嘎子摔跤凭借手疾眼快这环节忘了。
2、课堂中引导性的语言不够简练,应该再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怎样在课堂上关注更多的学生,使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来,在这一方面还需努力。
3、在摔跤过程精彩回放时,为了增加课堂气氛,我让学生模仿,上台表演。这个表演的过程对学生理解动作的准确性和连续性没有多少帮助,甚至是无效。所以今后课中在设计表演环节时要慎用,以免落入表面热闹实则无效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