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乱”,为什么会乱呢?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郑、秦、晋等诸侯国的护卫下把国都从镐京迁到了洛邑,史称东周。东迁之后的周王室衰弱到了极点,统辖的范围方圆不足600里,各诸侯眼看周王室混的一日不如一日,索性也就不去朝拜周天子,再后来连周天子说的话也不听了,最后更是直接各自为政了。众多诸侯国每天都为了抢人口、抢土地你打我,我打你,不停的打来打去。
据统计春秋时期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加起来有140多个。那时候虽然诸侯国众多,但是规模都很小,有的诸侯国甚至小到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如果按照现在的规模标准去衡量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估计那时候的好多诸侯国充其量也就是现在的一个村或者一座城。那时候的人确实牛啊,拼命夺块地就敢当君主。
虽然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很多,但有实力、有影响力的诸侯国也就十几个,它们分别是齐国、晋国、鲁国、楚国、秦国、燕国、郑国、陈国、宋国、吴国和越国等。
1、齐国:姜子牙的封地,位于现在的山东东部和北部,靠近大海,海洋资源比较丰富,是后世公认的春秋强国之一,也是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
2、晋国:国土疆域涵盖现在的山西全部和陕西大部,是后世公认的春秋强国之一,大名鼎鼎的晋文公是继齐桓公之后的第2位中原霸主。
3、鲁国:是周朝最亲近的邦国,也是周礼最完整的保存者和实施者。鲁国刚开始面积比较小,之后慢慢蚕食了周边的极、项、须句、根、曹、邾、莒等国的土地,最终成为大国,在最强盛的时候甚至可以和齐国平起平坐,它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了战国初期。
4、楚国,楚国在西周时期就开始崛起,周成王时期楚国建立,子爵,爵位没有上面的几个诸侯国高。楚国建立之初比较贫弱,地位也比较低,在好几代君主的苦心经营之下楚国最终向南方拓地千里成为了大国,也是春秋时期兼并小国最多的国家。
5、秦国:秦人的先祖最开始是为商朝镇守西戎的部落,到了西周他们又为周王室养马,干的都是体力活儿啊。周平王东迁的时候秦襄公护送有功被封成了诸侯。秦穆公时期秦国兼并了12个西部的戎族国家,秦国得以壮大。
6、燕国:是周武王的庶兄弟姬奭的封地,刚开始面积也不大,后来燕国占领了蓟国,又往东北方向扩展了一点,面积大增。
7、郑国:位于现在的河南中部,经济发达、法制先进,是法家思想的发源地,郑庄公执政时是郑国最扬眉吐气的时期。
8、陈国:位于现在的河南东部和安徽西北部,陈国的人特别顽强,两次亡国又两次复国,最后还是被楚国所灭。陈国的后人来到齐国,把齐国的君主架空自己做了老大。
9、宋国:宋国的君主为子姓、宋氏,是商朝的子民,周朝的公爵国,位于现在的河南。宋国的地位是春秋各诸侯国中最为特殊的一个,它享有帝王之礼,可见宋国在春秋时期的地位之高。宋国经济发达、文化昌盛。
10、吴国:姬姓,位于现在的江浙地区,是春秋中后期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阖闾和夫差时期最为鼎盛,后被越国所灭。
11、越国:大禹后裔的封国,位于吴国的南部,是春秋后期东南一带的强国,振兴于勾践时期。越国被楚国灭掉以后,部分越人归入了楚国,还有一部分越人南迁到了闽粤桂地区,统称百越。
春秋哪五霸?各史家、学者的看法见仁见智,不尽相同。春秋时期完成诸侯会盟这一重大称霸标志的有: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楚庄王、晋悼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等多个诸侯,其中仅晋国就会盟多次。故春秋霸主应为:齐、晋、楚、吴、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