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
1.11.孙宝琦任国务总理。
1.20.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由孙中山主持,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章程》。大会选举领导机构如下:
总理:孙中山
中央常委:廖仲恺、戴季陶、谭平山
中央执行委员:胡汉民、汪精卫、张静江、李烈钧、居正、林森、柏文蔚、丁惟汾、石瑛、邹鲁、谭延闿、覃振、石青阳、熊克武、李大钊、恩克巴图、王法勤、于右任、杨希闵、叶楚伦、于树德。
候补中央执行委员:邵元冲、邓家彦、沈定一、林伯渠、茅祖权、韩麟符、李宗黄、白云悌、张知本、彭素民、毛泽东、张国焘、傅汝霖、于方舟、张苇村、瞿秋白、张秋白。
中央监察委员:邓泽如、吴稚晖、李石曾、张继、谢持
候补中央监察委员:蔡元培、许崇智、刘震寰、樊钟秀、杨庶堪
2.24.广州举行追悼列宁大会,廖仲恺主持,孙中山主祭并致悼词,鲍罗廷致谢词。
3.8.何香凝在广州主持召开庆祝“三八”妇女节大会。
5.3.孙中山任命许崇智为粤军总司令,蒋介石为参谋长。
5.5.黄埔军校第一期开学,蒋介石任校长,孙中山任军校总理。
5.9.孙中山委任廖仲恺为黄埔军校党代表。
6.13.孙中山委任李济深为黄埔军校教练部主任,王柏龄为教授部主任,戴季陶为政治部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
6.17.李大钊、王荷波、彭述之、刘清扬在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五大”。
7.2.孙宝琦辞去国务总理职务。
7.3.广州农运讲习所第一期开学,彭湃任讲习所主任。
7.11.国民党成立中央政治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其成员如下:
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孙中山
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谭平山、伍朝枢、邵元冲。
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许崇智、杨希闵、刘震寰、樊钟秀、胡汉民、廖仲恺、蒋介石、伍朝枢、谭延闿。
7.15.孙中山委任汪精卫为军队政治训练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为军队军事训练筹备委员会委员长。
8.2.广州设立中央银行,宋子文任行长。
8.30.周恩来从巴黎回国,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
9.3.直系军阀齐燮元和皖系军阀卢永祥为争夺上海而兴兵,“江浙战争”爆发。
9.5.孙中山督师北伐,任命胡汉民为代理大元帅兼广东省长,廖仲恺为军需总监兼财政部长,谭延闿为北伐总司令。
9.12.孙中山赴韶关督师北伐。
9.14.颜惠庆任国务总理。
9.15.张作霖率兵分6路共17万人入关,讨直援皖。
9.17.曹锟任命吴佩孚、王承斌为正副总司令,彭寿莘、王怀庆、冯玉祥分任直军前线3路军司令,兵力达25万人,直奉两军在热河交战。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9.18.孙中山通知唐继尧任广州大元帅府副元帅,促其赴穗就任。但唐继尧一再敷衍拖延。
9.25.直系孙传芳部进攻皖系卢永祥部,占领杭州。
10.13.孙中山任命唐继尧兼任滇、川、黔联军总司令。
卢永祥通电下野。
10.16.孙传芳率部攻入上海,皖系失败,“江浙战争”结束。
10.17.直奉激战,双方伤亡惨重,奉系渐占上风。
10.23.冯玉祥、胡景翼、孙岳联合包围总统府,迫曹锟下野。
10.25.冯玉祥推段祺瑞为临时执政,并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和平。
10.27.孙中山分别电复冯玉祥和段祺瑞,允即北上。
10.31.颜惠庆辞去国务总理职务。
11.2.曹锟宣布辞职。
11.3.直系被奉系击败,吴佩孚逃往武汉,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
11.5.冯玉祥等将清朝废帝溥仪驱逐出宫。
11.12.周恩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并在取得孙中山同意后,从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中抽调部分中共党员担任骨干,组建大本营铁甲车队,队长徐成章,副队长周士第,党代表廖乾五。这实际上是中共领导的最早的一支队伍。
11.13.孙中山、宋庆龄、汪精卫、邵元冲、陈友仁等乘“永丰”舰北上,并任命胡汉民留广州代行大元帅职权,谭延闿驻韶关主持军事。
11.24.段祺瑞正式就任临时执政。
11.25.由于受张作霖、段祺瑞等的逼迫,冯玉祥通电下野。
12.4.孙中山抵天津,会晤张作霖。当晚,肝病发作。
12.31.孙中山抵北京,受到北京各界群众10万人的热烈欢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