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
1.21.以张国焘为团长、王尽美、邓恩铭、高君宇、俞秀松、邓培、于树德、卜世琦、瞿秋白、罗亦农、袁述之、林育南、王俊、柯庆施(团员)等为团员的代表团在莫斯科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与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1.24.列宁在莫斯科会见张国焘、瞿秋白等人。
2.6.华盛顿“太平洋会议”闭幕,会议通过了《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基本解决山东问题,限制了日本在山东的特权。
3.16.赵恒惕湘军拒绝北伐军过湘,北伐计划受阻。
3.20.唐继尧率部进占昆明,重握云南政权。
4.7.湘军决定拥护孙中山北伐,并推举谭延闿为湘军总司令。
4.8.北伐大本营从桂林迁往广东韶关。
4.9.奉军由京奉铁路运兵入关。
4.21.陈炯明因反对北伐而辞去广东省长及粤军总司令职务,离开广州赴惠州。
4.29.张作霖下达对直系的总攻击令,直奉两军在长辛店、固城、马厂一带激战,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
5.1.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
5.5.直军击败奉军,徐世昌令张作霖率部退出关外。
青年团“一大”在广州召开,选举施存统为团中央书记、俞秀松、张太雷、蔡和森、高君宇为团中央执行委员。
6.2.徐世昌被逼下台,曹锟、吴佩孚电请黎元洪复位。
6.11.黎元洪复任大总统,并任命颜惠庆署理国务总理。
6.13.广州北伐军攻占赣州,检获陈炯明与吴佩孚、陈光远图谋夹击北伐军的来往密电。
6.14.廖仲恺应陈炯明电邀赴惠州,在东莞石龙被陈炯明扣留,押送到广州石井兵工厂(后在8月14日释放)。
6.16.陈炯明乘北伐军主力入赣后在广州进攻总统府,孙中山等脱险登舰。
6.17.直奉两军签订和约,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
6.18.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成立,赵世炎任书记、周恩来任宣传委员。
6.19.孙中山电令李烈钧、许崇智率北伐军回师广州勘乱。
6.23.伍廷芳在广州逝世,终年81岁。
7.16.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选举领导机构如下:
委员长:陈独秀
中央执行委员: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邓中夏
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李汉俊、李大钊、向警予(女)
组织部长:张国焘
宣传部长:蔡和森
妇女部长:向警予(女)
7.29.北伐军回师在韶关与陈炯明军交战失败,退回赣湘边境。
7.31.颜惠庆辞去署理国务总理职务。
8.9.孙中山与蒋介石、陈策等离开广州,转赴上海。
8.23.李大钊由北京抵上海,与陈独秀面见孙中山。
9.19.王宠惠任国务总理。
10.12.许崇智、李福林率领北伐军攻克福州。
10.18.孙中山任命许崇智为东路军总司令,蒋介石为参谋长,从福建回师讨伐陈炯明。
11.5.陈独秀、刘仁静、王俊在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四大”,陈独秀被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11.15.王宠惠内阁集体辞职。
11.29.汪大燮任国务总理,组成新内阁。
12.10.“汉冶萍总工会”在汉阳成立,刘少奇、向忠发分任总工会正副委员长。
12.11.汪大燮辞去国务总理职务。
12.31.杨希闵、刘震寰、吕春荣率领滇、桂、粤联军从梧州开往广州,讨伐陈炯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