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子》是魏惠王时的尉缭所作
(2021-07-12 09:24:36)
标签:
尉缭魏惠王吴起魏国秦始皇 |
分类: 百家争鸣 |
《尉缭子》杂取法、墨、道诸家思想而论兵,在古代兵书中独具一格。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
《尉缭子》提出,应当使人无欲,无欲则没有争斗,没有争斗就没有战争,那么天下就太平了。认为经济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因而要注重耕战。反对轻率用兵,要“见胜则兴,不见胜则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求神鬼不如重“人事”,提出“往世不可及,来世不可待,求己者也”的观点。《尉缭子》主张不打无把握之仗,要使用权谋,明察敌情,集中兵力,出奇制胜,反对消极防御。
《尉缭子》共分5卷24篇。
卷一:包括“天官”、“兵谈”、“制谈”、“战威”4篇,主要论述经济和军事的关系,主张行事不应依靠鬼神,而应依赖人的智慧。国土广阔而得到充分利用,国家就富足;人口众多而得到治理,国家就井然有序。国家富足而井然有秩,就可以威制天下。而要国富,就必须安民,开辟荒芜,努力耕耘,才能丰衣足食。《尉缭子》认为,通向胜利的途径有3条。1是加强战备,料敌如神,使敌军丧失士气,分崩离析,以致不战而胜,这是以“道”取胜。2是赏罚明察,人民有必战之心,这是以“威”取胜。3是击破敌军,夺占敌国的土地,这是以“力”取胜。
卷二:包括
卷三:包括“原官”、“治本”、“战权”、“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6篇,主要讲述用兵的原则、纪律和奖惩。
卷四:包括“束伍令”、“经卒令”、“勒卒令”、“将令”、“踵军令”5篇,主要叙述部队的编组、标志和指挥信号,以及行军序列。
卷五:包括“兵教上”、“兵教下”、“兵令上”、“兵令下”4篇,主要论述军队的训练之道。《尉缭子》提出了治军的12条经验:树立威信在于不轻易变更号令,给人恩惠在于奖赏及时,当机善断在于能顺应各种事态的变化,战胜敌人在于掌握了敌我双方的士气:进攻取胜在于出其不意,防守坚固在于修整防御工事,不犯错误在于守法度,不陷于困境在于有准备,谨慎在于防微杜渐,明智在于能处置大事,消除祸害在于果敢善断;能得众心在于谦恭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