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尸子》是兼融黄老道家之学的杂家名著

(2021-05-27 08:55:41)
标签:

杂家

商鞅

尸佼

老子

庄子

分类: 百家争鸣

        《尸子》是兼融黄老道家之学的杂家名著

 

商鞅尸佼著述杂家学说《尸子》20篇,共6万余言。《尸子》全书在隋唐时还存世,宋以后仅遗残断篇章。

尸佼的思想体系与道家黄老学派有着惊人的一致性。道家的老子、庄子都反对尚贤使能,强调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在尚贤这一问题上,道家的黄老学派没有采纳老庄的不尚贤主张,而是吸收了儒、墨、法等诸家尚贤的思想,提出了起贤废不肖、亲亲而兴贤、举贤用能的主张。《尸子》也提出用贤使能,进贤、知贤和用贤。进贤是引进人才,知贤是了解人才的各方面的需求并满足他们,用贤则是要让人才尽其才用。《尸子》说:国之所以不治者三:不知用贤,此其一也;虽知用贤,求不能得,此其二也;虽得贤,不能尽,此其三也。求贤本身也有道,不遵其道是不能招致贤士的。求贤的原则是不避远近,不论贵贱,也就是要打破地域观念和等级观念,不拘一格降人才。君主对下臣的举荐要实行奖惩措施,使进贤者有赏,进不肖者有罪,把那些不进贤的人作为无能之人对待,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举荐贤士的行列中来。有了贤士之后,还要善于知贤和用贤。

    黄老道家认为只有“去私就公”才能实现法治。《尸子》的治天下四术中,第二术即为去私。《尸子》认为,社会的动乱,在于有“邪人”,人所以作恶,在于有“邪欲”。因此必须去“邪人”,除“邪欲”。私心限制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公心则开阔人们认识事物的视野。判断是非的标准必须出于公心,认为只有从公心出发认识事物,才可能得到真知。尸佼认为,诸子百家之学之所以相互非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家持自己的一己之说,没有出于公心论贵贱、辨是非。尸佼认识到公与私是相对存在的,绝对的去私是不可能的。君主并非要做到完全的无私,而是要存大私(国事),去小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尸佼(尸子)
后一篇:《七绝》彭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