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子》是法家的代表作
(2021-05-17 08:42:47)
标签:
商鞅秦孝公秦国甘龙杜挚 |
分类: 百家争鸣 |
《商子》也称《商君》,共29篇,现存26篇,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是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
秦国统一六国,建立历史上第一个集权制的国家,这个功绩不能不归功于商鞅在秦国进行的两次革新变法。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执行措施是什么?这些都反映在《商子》中。《商子》着重记载了商鞅等革新变法、重农重战、重刑少赏、排斥儒术等言论,论述了商鞅等在秦国施行的变法理论和具体措施。《商子》文体多样,议论体有《农战》、《开塞》等十数篇,说明体有《垦令》、《靳令》等篇,辩难体有《更法》一篇。
《更法》篇详细记述了商鞅与甘龙、杜挚在秦孝公面前争论变法的问题。针对秦孝公怕变更法度受天下人非议的想法,商鞅说:夏商周三代不同礼而王,春秋五霸不同法而霸。“行动迟疑就不会有名,做事犹豫就不会成功。我劝君王还是赶快下决心变更法度吧,不要怕别人的批评议论。圣人治国,只要能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法度;只要有利于民众,就不必遵守旧的礼制。”“礼制、法度要随着时代进步而改变,要符合实际的需要,不必效法古人。”
《去彊》篇论述籍以刑罚,专心农战,少事商贾,以对付恶人的谨慎来治理善民,国家才可以稳定强大。
《弱民》篇阐述弱民与强国之间的相对关系。欲称霸天下,必须弱民。民众如果强了,君主的地位就不稳了,要稳定必须先弱民。只有使民众顺从法律、朴实忠厚,君主的地位才会牢固。主张重刑轻赏,加重刑罚,减少奖赏,民众就会为争夺奖赏而拼死奋斗。
《去强》篇说:“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
《开塞》篇提出了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上世亲亲而爱私,中世上贤而说仁,下世贵贵而尊官。”在具体措施上,主张加强君权,建立赏罚严明的法治制度,取消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军功,提倡耕战,反对诗书礼乐和道德教化。
《农战》篇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靳令》篇说:“农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朝廷让人民拿剩余的粮食捐取官爵,农民就会卖力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