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否定儒家的礼义教条
(2021-03-12 08:57:25)
标签:
列子老子庄子道家愚公 |
分类: 百家争鸣 |
道家创始于老子,发展于列子,大成于庄子。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传承人物。列子著《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的经典著作。该书分为8篇,记载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134则,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形象鲜明,含义深刻,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具有较高的文学意义。
“道”是老子学说的思想中心,是一切事物的根源。道家强调凡事均无须强求,应顺应自然,达至“道”的最高境界。“道”是无形及不可见的,是超时空的,是宇宙及一切事物的根源。东周时期,战争不断,民生困苦,道家认为人们必须“知足寡欲”、“柔弱不争”、“顺应自然”。必须放弃逞才、逞智、逞强、逞力,回归朴素、无知的境界,以“无为”、“不妄为”治理天下,天下才能和平安定。
《列子》核心概念是“化”,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宇宙生成系统中的“生化”,认识论层面上的“物化”,以及社会理论层面上的“教化”。
《列子》否定儒家的君臣纲常、礼义教条。认为礼义是伪名,是追逐个人荣利的遮羞布。《列子》抨击为寿、为名、为位、为货的行为,倡导人与人的关系应该是“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认为正确的生活态度应该是“不违自然所好”,只有抱着这种态度处理人际关系,才能保持人的天性,进而达到做人的理想境界。
《列子》最早提出宇宙生成四阶段思想;《列子》的“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等学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
《列子》认为,“道”是宇宙生成的起源。道的物性是“往复,其际不可终;疑独,其道不可穷”。“自生自化,自形自色,自智自力,自消自息”,万物的生成变化皆在其自己,皆是自然而然,在万物之上根本不存在一个主宰者。
《列子》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活动会对自然产生不良影响,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从而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