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之璧
(2019-10-22 09:32:40)
标签:
卞和楚厉王楚武王楚文王蔺相如 |
分类: 华夏故事 |
春秋初期,年轻的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中得到一块璞玉,捧着进献给楚厉王。楚厉王让玉匠(治玉的匠人)鉴定,玉匠说:“这是块石头。”楚厉王认为卞和欺骗自己,于是砍掉他的左脚。
等到楚武王去世、楚文王继位后,年老的卞和就抱着那块璞玉在
和氏璧面世后,成为楚国的国宝,从不轻易示人。后来,赵国太监缪贤偶然以500金购得此璧,赵惠文王闻讯,将璧占为己有。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听说赵国有和氏璧,提出以15座城相交换。因赵弱秦强,赵惠文王恐献璧而不得其城,左右为难。蔺相如自请奉璧至秦,献璧后,见秦昭襄王无意偿城,乃当廷力争,宁死而不辱使命,并以掷璧相要挟,终致秦昭襄王妥协,得以“完璧归赵”。数十年后,秦灭赵,和氏璧终于落入秦国。
秦嬴政统一华夏,称“始皇帝”,命宰相李斯以和氏璧作皇帝玺。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形同龙凤鸟之状,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被称为“传国玺”。
刘邦灭秦得天下后,子婴将玉玺献给了刘邦。王莽篡汉时,曾派人向自己的姑姑汉孝元太后王政君索要玉玺,当时王政君大怒将玉玺砸在地上,致使玉玺还崩碎了一角,后以金补之,从此留下瑕痕。
汉末董卓之乱,玉玺先后落入孙坚、袁术之手,再传魏、晋。五胡十六国时,一度流于诸强,后被南朝承袭。隋亡后,玉玺被隋朝萧皇后带到突厥。公元630年,玉玺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