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博多风采,轮渡海湾晚霞美

分类: 国内旅游 |
游览礐石风景区后,就近去位于南滨路,2022年开展的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这是集非物质文化遗产,潮汕华侨历史,城市规划,汕头美术、博物馆等多种内容为一体的文化综合体,也是汕头城市的新地标。
整栋大楼外立面向北,中部高凸,似山骨脊梁、又像巨轮船头,也如潮头浪尖,豪迈大气,动感十足。前面有雕塑如涌起金色浪花,其中有优选出来的一篇《潮汕赋》。面向汕头内海湾,似整装待发出航。
背面有英歌广场,场中筑台展示一组动感十足的“英歌舞”雕塑。“英歌舞”流行潮汕地区,潮汕人对英歌舞的热爱胜过春晚。在民间节庆,大队古装舞者着面具持短棍兵器对击,或持长蛇,节奏欢快对舞,威武豪迈,刚劲奔放。基座金字题“潮人文化之都”。
展馆中心大堂摆放一艘船头高扬,双桅云帆的巨型红头船。这种船是清代潮州远洋船队所用帆船,因船头油漆刷朱红色而得名。红头船漂洋过海承载思乡之情,成为南洋华侨同祖国联系的亲情纽带。
明朝郑和曾七下西洋,船队规模百倍于哥伦布,因海禁200年,错失世界大航海的发展机会。清朝防郑成功复明海禁30年,收复台湾开放海禁后,为便于管理,在船头尾及桅杆按属地方位以金木水火土,分别凃上白、绿、黑、红、黄色。广东南方属火,故凃红色。
大厅二楼展示长60米的《潮汕胜景图》大型画卷。上百名海内外知名潮籍画家,以潮汕地区“三江五山”为脉络,大视野浓缩潮汕大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挥笔舞墨共染青绿山水。
据统计祖籍为潮汕的海外华人达1500万。海外华侨对世界文化交流,祖国建设都做出很大的贡献,在东南沿海更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潮汕文博中心艺术藏品不仅涵盖嵌瓷、木雕、石雕、彩画等多领域,还有潮汕地区出土的文物、标本、风俗习惯的展品及潮汕籍华侨不同时期生产生活、重大事件等历史见证实物,让游客能够对潮汕历史文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榕江与南海交汇海域,即汕头市区到礐石风景区之间,过去没有桥梁,渔船小舟可以过渡。1976年开通了汕头广场到礐石的广礐轮渡,是汕头唯一过内海湾的城市轮渡,也是汕头的重要地标之一。
过渡的上班族和游客很快发现,在下午五点至7点之间,天气晴好,在轮渡上可以欣赏日落佳景,晚霞美色。坐船靠边,眼无障碍,江海相融,落日余晖,随手一拍都出大片!
1999年,建成近三千米长的礐石大桥,雄跨两岸。轮渡变成旅游为主,而过轮渡仅收1元,堪称全国最便宜。有游客会来回坐船,享受海风,观赏着两岸的风景,拍摄汕头海边的日落大观,浪漫海景。
下午5时,到广场轮渡码头排起长队,依次坐上渡轮。久违的汽笛响起,轮渡轻摇,转舵破浪。静依船旁,海风清拂,感受沿海城市的悠闲惬意,欣赏夕阳西下,落日余晖中温柔浪漫的海湾美景。
日渐西沉,天边泛起一片金红色的余晖,海面波光粼粼,熔金耀辉。在夕阳映照下,轮船缓缓行进在这片暖色海面,远远的礐石大桥瘦长纤细的身影,成为壮观日落的佳美陪衬。
正是:
雄建文博红头船,潮汕喜闻英歌舞。海湾轮渡观晚霞,坐船趣拍落日图。
途乐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