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都侗寨山水艳,廊桥壮丽鼓楼高

标签:
湖南通道旅游皇都侗寨文化旅游之村风雨廊桥侗寨鼓楼 |
分类: 国内旅游 |
湖南怀化通道县坪坦乡皇都侗文化村,国家AAAA级景区,为纯侗族聚居,占地约三万亩,总人口约三千余人,共二十九个村民小组。距通道县西南约十公里,原属广西三江,1954年划归湖南通道县。皇都侗寨建筑溶于山水间,特色鲜明,是侗家文化民族风情极浓厚之地。
传说古夜郎国王路过,迷恋美艳浓郁风景,曾建皇都于此,故名之,但未见考证。不过皇都侗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民俗活动丰富,为首批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我国八个经典村落之一,省十大文旅特色小镇,为集侗族民俗游览、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
皇都侗寨由头寨、盘寨、尾寨、新寨共同组成。前三个寨子连为一体,新寨处于村中坪坦河湾构成的半岛上,与另三个寨子隔河相望,有风雨桥(普修桥)和公路相通。吊角楼数百余座,高低错落,沿溪、河两岸铺开,气势磅礴,倒影漾波。靠大河吊角楼多成看台佳座。
到这里时逢下午,秋高气爽,云淡天青,阳光明媚,层林染翠,季韵淡黄,河泛细纹,鳞光轻烁。蓝天白云在水中明快飘逸浮动,河边连排大树高枝散叶,布下浓阴。新建吊脚楼群连接成片,高踞河岸。风雨廊桥雄踞坪坦河湾,景像大气而细腻多彩,爽眼舒神润美于心。
寨子里几位身材轻盈的年轻姑娘结伴,身着绚丽多姿的侗族服装,头饰缀满簇簇银花,闪闪发光。耳环垂肩,银项链多重环绕项下。民族刺绣裙裾,色彩丰富鲜明,长没脚背。不知是游客深度体验,还是当地侗寨姑娘漫游,浓郁的民族风情,与靓丽的侗寨风景相互增色。
横跨坪坦河,集桥廊塔亭一体的普修风雨廊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毁于洪水,清嘉庆八年重修,最近的一次维修在2007年。该桥长60米,宽4米,重檐长廊,三座桥亭巍然耸立河中青石桥墩上。两侧竖木条窗采光,中间高塔楼七重,上四层为八角漂亮攒尖葫芦顶。
廊桥优美而坚固,穿桥舒适如厅堂,可供人行走休息聊天,遮风避雨。两端桥门三重飞檐歇山顶,壮观美丽,已成县级保护文物。廊桥中挂满花灯,微型文昌宫安居桥头。与前所览濯水廊桥,三江风雨廊桥,程阳风雨桥,皆精致典雅而各具特色,为各族廊桥中佳作精品。
廊桥下,河面上在近几年铺设有一座浮桥,供游客沿江边游览时方便过河。浮桥轻掠河面,不仅成为河中怡景,也在侗寨演出节目时成为水上小舞台。河畔古树聚荫,草坪染绿,并整齐停泊有不少样式各异的鲜艳彩船和细长竹筏,供游客划船戏水,沿河观山望景游玩。
新寨河边小广场及沿河空地,亦为演出场地之一。山寨沿两边木梯而上,寨门建筑古朴,斗拱飞檐,小巧精致,特别漂亮,据说为清代所修,保存完好,实属不易。新寨左右两门楼矗立河岸,匾题栖凤回龙,美为仁里,木楼紧凑相连。盘寨木门题仁里可风,亦古色古香。
移步寨内,石梯小道相接,侗家木楼多为三层,喜近水而建,多有外走廊高栏杆备休息长凳。新旧客栈迎客,稻穗玉米挂墙,古枝绿萝相攀,各种多肉欢聚。揽胜觅景,远山近水,入眼皆美。侗装靓女擦肩而过,行色从容。小河湾流过寨,天青云淡怡人,荷塘秋叶惹眼。
皇都侗寨的头寨和尾寨的两座鼓楼,位于侗寨中心广场戏台两侧。鼓楼纯木构筑,榫卯衔接,拨地凌空,覆瓦飞檐重阁,美观大气,层叠收缩,尖顶向天。瓦檐多彩绘山水花卉、龙凤飞禽,古今人物,或侗族各种生活风情的图案,或泥塑龙凤鸟兽,多姿多彩,赏心悦目。
侗族鼓楼为全寨聚会场所,前为广场,顶层设瞭望哨并放桦树牛皮大鼓,发现敌盗入侵火警便鸣鼓警示。鼓楼数百年不腐不斜,为侗寨标志建筑,一般每个族姓亦有鼓楼。贵州肇兴侗寨鼓楼便多达五个,榕江三宝千户侗寨鼓楼最高35米余,下司古镇鼓楼亦壮观漂亮。
皇都侗寨民族风味浓烈,色彩丰富,有巍峨壮观的风雨桥,挺拔秀美的侗寨老鼓楼。在侗寨盛大节日亦兴长桌宴亦称合拢宴或百家宴,与游客同乐。并成立有皇都侗文化艺术团,村民参演实景节目含传统的侗族大歌《戊梁恋歌》及芦笙舞、哆耶舞、春牛舞、花扁担舞等。
恩格斯指出“民族特色愈鲜明,就愈有国际性。”鲁迅在《致臣烟桥》一文中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
皇都侗寨依山傍水,民风淳朴,原汁原味,宁静安详,如世外桃源却被未被时光遗落。不少美术院校的学生前来写生,景中添花。虽没能观赏夜间精彩表演,倾听美妙动听的侗族大歌,短暂一游,惊鸿一瞥,村寨山水秀美,廊桥鼓楼壮观,人物服饰美艳,印象深刻难忘。
正是:
皇都侗寨秋多彩,廊桥河湾水云徊。鼓楼大歌韵天音,银饰姑娘披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