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民敬仰包龙图,古埋今续开封府

标签:
河南旅游开封府包公湖清心楼题名碑记 |
分类: 国内旅游 |
开封古称大梁、启封、汴州、汴梁、汴京、东京,历史悠久,有“八朝古都”之称。为河南原省会,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五代后梁开平元年,以汴州为都城,号称东都。汴州升为开封府。除后唐迁都洛阳,后晋、后汉、后周皆以开封为都城,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在北宋时的国都开封,史称“八方争凑,万国咸通。”誉为天下首府。开封府是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北宋先后有杰出名人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苏颂、蔡襄、宗泽等183任开封府府尹。在民间则以包公打座南衙,故事最多而驰名九州。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经靖康之难,宋室南渡后,开封府衙经多次遭黄河水患冲击,遭严重损毁,无人修葺,原有建筑全部圮废,最终荡然无存。历史上原有的六座古开封已经重叠深埋于地下,最深达12米,构成了中国罕见的城摞城的奇特景观。仅余下清代开封城墙。
已往不谏,来者可追。在1999年包拯千年诞辰,开封市提出重建开封府,并于2002年底建成。新开封府位于开封市包公东湖北岸,占地60余亩。虽非原味府城,但历史的高光时刻深入人心,不可改变。新开封府布局规整,庄重典雅,与唐代建筑雄浑大气豪放有所不同,屋脊高挑、彩绘精细,纤巧秀丽,色彩丰富,处处体现出宋代的建筑风格。
现已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新开封府坐南朝北,雄踞于多年黄河决口形成的包公湖北岸。与东北面不远的大相国寺、西北方隔包公湖的包公祠相互映衬。一眼看去,石桥三孔玉带白,碧水一泓宝石绿。秋风清爽,湖泊秀美,楼阁壮丽,府城巍峨,游人如织。
开封府前包公湖边立大照壁,刻中国古代神兽獬豸浮雕。古籍记载,獬豸体如牛羊,貌似麒麟,毛密而眼目明亮,额上长一角。传说能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者,奋起以角触倒,或食之。多朝代监察司法官员都戴獬豸冠。现法院、检察院门前亦多有獬豸像。
院中《开封府题名记碑》亭,因记载北宋开封所有府尹名字,多游人拥观。原件为镇馆之宝存开封市博物馆。石碑上的包拯之名因百姓敬重用手指触摸,在南宋时碑上已指痕甚深,至今不见包公名字只余官职。其实包公任开封府尹时间不足两年,可见清明廉明民心所重。
正厅大堂“勤政为民”“清正廉明”大匾高悬。让犯法者胆战心惊的龙头、虎头、狗头三种铡刀,在史书上却不见出处。是清代贵族弟子石玉昆在侠义小说高峰的《三侠五义》中,写包公与幕僚商量将宋仁宗赏他“御札三道”改为“御铡三刀”,在民间流传下来所致。
园中立大石上书“公生明”,背后为“廉生威”,与后照壁三红字“清慎明”,是包公一生坚持所为。在后来南宋吕本中《官箴》中概括为“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府城门后“励精图治”四篆大字亦是鼓励后人。新铸造的开封府大铜印足一米高。
后面的大殿潜龙宫,其前身是宋真宗作寿王时练习射箭的射堂。潜龙宫是宋仁宗为纪念其父亲宋真宗曾任开封府尹而建造的。宋真宗亦有戒百官的七条规矩,而并非有人说三任皇帝曾做过开封府府尹。不过说开封府真的是藏龙卧虎,宋代的很多大名人不少作过此府尹。
开封府清心楼最高,源于包公作端州知州时的明志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幹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端州产著名端砚,历任端州地方官以进贡之机,向砚工索取以中饱私囊。而包公严于律己,不持一砚。
北宋时道教被尊为国教,开封府中亦建有一座道教的天庆观。府院墙内有古名人诗文题词碑墙,亦有明镜湖、莲花池,配以曲廊假山。开封府还会有开衙仪式,包公断案,太极功夫,榜前捉婿,演武场迎宾等民俗节目,让游览开封府不感单调。我们去时仅见抬花轿表演。
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演义、影视中的包公,执法严明,铁面无私,嫉恶如仇,为官刚正,敢于惩治不法权贵,抑制府吏骄横,惩办诬赖刁民,使冤情得以洗清,恶行大为收敛。游人很多,不少人俯身叩拜包公像,是对现实无奈,对世事清明的期待,希望包公再世镇恶伏奸。
正是:
一世包公万民敬,千年开封府城新。清心慎勤须治本,公明廉威图治精。
途乐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