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2024-01-03 16:40:30)
标签:

资中文庙

状元街

骆成骧

幽兰赋碑文

雕塑照壁

分类: 四川旅游

  寻古访幽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2023资中游之三

中国孔庙(文庙)最早于公元前478年建在曲阜孔子旧宅。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年)在大同平城建立孔庙,为第一座建在京城的孔庙。唐朝贞观四年(630年),尊孔子为先圣宣父,下令各州县学校都要建孔庙。四川遥远滞后,很多文庙是在宋代或以后建成。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成都有唐代唯一文庙,街而无庙了。更偏远的贵州文庙多在明代才逐步兴建。曾游览过四川唐昌文庙、富顺文庙、德阳文庙、温江文庙,海南崖州文庙、文昌文庙,湖南宁远文庙以及贵州安顺文、武庙等。传统文化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源头,不可以不用心保护。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安顺文庙大成殿前镂空石龙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安顺文庙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资中重文不薄武,宋建文庙,明建武庙,文武俱全。资中文庙位于县城北郊磐石古城,资中重龙山下状元街出过南宋赵逵和清代川中唯一的状元骆成骧,算得上是川中文化名县了。现状元街为历史文化街区,经过修整,包括了原来的文庙街、武庙街、龙王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最早的文庙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的原东门大东街。清道光九年(1829年)迁北门外状元街重建。占地约八亩。包括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廊、钟楼、鼓楼、乡贤祠、名宦祠等。布局严谨,古朴典雅,保存完整,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文庙前有七孔圆形镂空壁塑大照壁,图案精美,稀罕少有。有云海波涛、水宫龙府、鹰翔鱼跃、鱼跃龙门等故事,鼓励仕子不断努力进取,方能鲤鱼跳龙门。照壁前有洗墨池、秋来桂花飘香,春有翠柳映蓝天。照壁宏伟,石墙斑驳,银杏翠绿,红墙黄瓦,斯文在兹。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庙门穿红单孔,双檐四层穿榫斗拱,高抬龙脊黄瓦,四角挑顶,围墙凝厚,大方庄重,典雅朴实。门内有明成化年间"御制重修孔子庙碑记",文武百官至此下马石牌依然立于墙边,不过有修补痕迹。院外后古墙老路旧民居,依旧沧桑,模样未改,让人颇感亲近。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棂星门檐下有双龙抢珠石雕,过中门,两旁半圆泮池,水流涌动翻滚似有泉眼。三孔状元桥跨泮池而过,石桥栏杆从头到尾,雕有卧龙,龙首向北,意为双龙朝圣,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好个:万仞宫墙红照壁,一池清波漾柳枝。棂星门楼路三进,双龙卧拱跨泮池。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古老沧桑历经磨难的孔子神位木牌依然安放于大成殿中,上面为古木祥云卷草镂空雕刻九龙二凤盘绕是全国尺寸最大的孔子神位牌,且是金底黑字、非规定的朱地金书"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古朴端庄,精致典雅,而两边雕刻均为飞凤在上,舞龙在下,有些费解。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在全国文庙中孔子多头戴冠冕,身穿王服,高坐正殿。而资中文庙的孔子塑像却身着布衣,站立殿中。原来孔子曾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苌弘便是资中人。尊师重教的孔子,在老师故里资中,也就只能站着了。这是全国唯一在大成殿内的孔子站像,十分珍贵。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富顺文庙大成殿顶幼童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资中文庙大成殿顶人物--  来自网络

资中文庙大成殿前石围墙早已斑驳陆离。另有一奇是大成门殿顶屋脊上矗立石刻镂空两层荷叶小楼阁的脊刹,最上一人带帽右手指天,不知有何意义。与富顺文庙大成殿有陶瓷裸童右手指天类同,至今未得正解。还是富顺的棂星门石刻雕塑多而精彩,殿前石龙玲珑剔透。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大成殿内藏有清康熙、雍正、光绪等八位皇帝及民国时蒋先生、林森题写的匾额。崇圣殿有唐代韩伯庸撰,书法大家黄庭坚书《幽兰赋》所刻石碑最为名贵,为稀世珍品。其发现的精彩真实故事附后。清康熙皇帝御书的"大学碑"全文,也是尤为珍贵。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文庙中还有乡贤祠、名宦祠、崇圣祠,皆陈列祭示资中当地为朝廷和民间推崇认可的历代圣贤、官员、学者、乡绅、名人等。有新增现代大壁石刻杏坛桃李记录历代资中文化名人数百人,以及孔子生平事迹石刻以及先贤石刻画像数十幅,使古文庙更加丰富多彩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在资中能看到完整文庙,宝贵文物,得幸于资中文管所杨祖垲先生在文革期间,当小将面将孔子神位拆下,敲掉一些边缘,将十块匾额贴上语录,精美雕塑用彩泥土凃掩遮糊,将乡贤祠、名宦祠、崇圣祠大门贴上毛公像,墙壁贴满标语,得以完好保存资中文庙五绝一祠。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在重龙山题古北岩的清光绪资中牧高培谷,聘请蜀中名儒宋育仁、廖平、杨锐(戊戌六君子之一)、吴之英、范溶等先后来状元街艺风书院(现资中三中)讲学,致使资州文风甲川南。骆成骧从宋育仁学于书院,并深得高培谷器重和培养,终清朝267年中唯一的四川籍状元。骆成骧中状元后曾来到状元街文庙祭示孔子。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寻古访幽赞文庙,重龙山下状元街

骆成骧清廉自守,不求高官厚禄。辛亥革命后,出任过临时议会议长、都督府顾问、四川筹赈局督办等职。骆成骧时任四川高等学校(四川大学前身)校长将宣布四川独立的四川总督陈宦转赠他的一学生军赠款4千元拨给了高校。他亲自出面募集资金,建国术馆于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致力强国健身。而骆成骧家用贫困,厨灶屡空,有穷状元之称。

正是:

文庙更幸状元公,尊师重教在艺风。赤壁宫墙飞彩凤,泮池莲花涌卧龙。

途乐客  2023.0629

 

1  关于黄庭坚手书《幽兰赋》的来龙去脉

资中城外牛寨溪李家花园,为清代富贾李福州的宅居。宅主开糖房、设当铺、善经商而致富。李除建宅造园外,对传统字画颇有兴趣,藏库积存不少名人字画原迹。特钟爱北宋大家黄庭坚手书《幽兰赋》,决定将其刻成石文保存。遂耗巨资运回7块巫峡石,到成都请雕刻名家,将《幽兰赋》全文刻石7 块成碑,成为镇园之宝。

资中县文化馆杨祖垲先生,一生热爱文物。上世纪70年代,据村民报料,在李家花园附近村民猪圈,发现一块有题刻的围栏石板。杨先生细看不是普通石板,其字体亦是出自名家手书题刻。发现猪圈和灶房石板与围栏石板材质大小类似,出自职业敏感,应是有价值的古迹。经与房主协商同意,马上请人将另外6块石板小心撬起来细查。

恰好房主在建房铺地时,嫌有字一面不平,将其面地,无意间对文字起到了保护作用。抹去尘垢泥土,细看落款,这就是杨祖垲苦苦寻找多年的黄庭坚手书《幽兰赋》碑!便按房主的要求,以适中价格将收购,再组织运输,将这7块碑石运至重龙山上文管所封存。在后来扩建修缮文庙时将其放置文庙专门展示。

一件散落于民间的国宝级文物,就这样完整地保存并发现。《幽兰赋》碑每块高2米、宽1米多,厚15厘米,重约1吨左右,共395字,字径若碗口,其书体呈剑拔弩张、以欹带平之势,且字口清晰,文末有奉敕敬书于绩熙殿中句落款,此文系黄庭坚奉旨而书写。

宜宾是黄庭坚被流放安置地之一,黄庭坚在此生活了近三年,留下了70余篇诗书作品。宜宾境内有吊黄楼、涪翁亭、锁江石、山谷墨园等和黄庭坚有关的纪念物和遗址。八十年代初,我还与电大同学去游过黄庭坚曾与文坛朋友聚会,饮酒赋诗的流杯池公园。

1978年,资中县藏有黄庭坚手迹的信息传至宜宾,宜宾相关部门派人到资中,表达了翻拓《幽兰赋》碑文的意愿。经协商达成共识后,宜宾派专人到资中将《幽兰赋》碑文全部文字翻拓,于1983年复刻于江北公园流杯池石壁石刻艺术展示区。

上述资料来源:四川方志

2童子上身赤裸,下着短裙。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像。据佛教传说,佛祖降生,向四方各行七步,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并宣告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富顺文庙顶上也是光身童子,不过将佛陀降生像公然竖立大成殿之顶,不可能是循规蹈矩的儒家所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