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桂林风光美,碧波游船漓江秋

标签:
桂林山水漓江船游伏波山象鼻山秋日江景 |
分类: 广西旅游 |
去年春从海南自驾回成都,游览了桂林靖王府、独秀峰、叠彩山等几个景点(21年4月文),便打算来年再游桂林几处景点。虽疫情干扰难免,总算能满足夙愿。今年深秋又继续赶路南下完成行程,早晨刚从贵州丹寨万达小镇出发,下午便坐上桂林游览漓江的游船。
二十多年前曾与朋友从桂林到阳朔坐船游览过漓江,游程较长。过去的记忆已渐久远而模糊,还有几个印象较深的画面。如九马画山、竹林渔村、江廻碧峰、在船拍照等,如乐章中的华彩曲段难以忘怀。桂林山水的魅力却再也驱之不散,深印脑海。
江还是那条江,山还是那座山,上次与朋友尚在岗位,如今退休十有五载,须发皆白。江山依旧,物是人非,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江水静淌,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思疫情之未休,叹年岁亦无情,更须及时放眼山水,行迹江湖赏如画河山,美吾之心矣!
漓江发源于广西北部兴安县群山环抱,竹海苍茫的老山界。至榕江镇与灵河汇合始称漓江。再经灵川县过桂林穿阳朔在平乐县北与恭城河汇合,全长164公里。以下称桂江,流至梧州后汇入西江。有趣的是:漓江是我国唯一由北向南的河流;而与之同源于兴安县北的湘江却是唯一由南向北的河流。
漓江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美的岩溶山水风景区。最美的自然是桂林到阳朔奇峰夹岸,江水蜿蜓荡漾,景色秀美的84公里段。这次游览为桂林市区漓江一段短途。漓江碧水萦回,清流翠峰,烟雨光影,秀丽脱俗。码头停满大小游船,不像过去游人往来拥挤不断。
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象山石鼻垂入水中,如大象久久驻足江边豪饮,形神偕毕,景致极佳,成为桂林山水的象征。
象鼻山对岸的沙洲,唐代曾住有訾姓人家而得名訾洲。唐代御史中丞裴行立徙为桂州刺史、观察使时,在此洲修园林建游亭,成为桂林有史可考最早的园林遗址。漓水环绕,群山簇拥,烟雨空蒙,云纱雾幔,江波浩渺,如淡墨浸染,被称为“桂林八景”之一的“訾洲烟雨”。自古以来为文人墨客驻留观江圣地。
江边穿山与塔山相邻且不高伟,却因塔山上若导航塔般七层六角砖塔而十分醒目。虽顶端有葫芦宝顶,却朴实无华,挺拔傲立。中部嵌佛像,称寿佛塔。在徐霞客游桂林时无此塔,应建于明代末年。山下多枫树,若秋好时日,船行江上即可赏“塔山红叶”醉人景色。
五孔解放桥为漓江上最早所修,现已经多次重建。岸边高耸十五座万国钟与桥下奔腾的六匹骏马,组合为新旧动静风景。新建筑如鸟翼飞展,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古老七孔惠济桥修缮一新宛如白玉带扣,大气沉稳美观。新楼铺排,旧居斑驳,岁月在沉淀,时代在更新。
伏波山与独秀峰相邻,东瞰漓江,西枕陆地,孤峰突起,挺拔陡峭,有遏波伏澜之势。依崖而建临江回廊、听涛阁和癸水亭,为江边怡景。因唐代曾在山上修建马援祠而得名。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平陇西、定羌乱、击乌桓、统岭南、下海南,奠定国土盛大疆域。南方多建有伏波祠。江心岛伏龙洲上,芦苇飞花,草树丰茂,色彩斑斓,生机盎然。
深秋之际,天蓝如洗,漓江清碧,群峰苍翠,沙洲如茵。秋日余辉,映照两岸,红黄秋叶翩翩,慢船细览,游心甚畅。淡烟袅袅,群山若隐若现,水波倒影流连,好一幅幅千姿百态的水彩画。所谓“桂林山水甲天下,绝妙漓江泛秋图”,虽未经阳朔段倒也不算牵强。
叠彩山摇青耸翠,山顶秀亭矗立,古楼面江,远山如画,近水漾碧,木龙古渡游人恍惚。暮色江面时有单人划艇驶过,江边亦有钓鱼人与摄影者静候佳时妙境。夕阳晚照,山头浮彩,江风掠波,浮光耀金。泊停码头的各色船只,亦装饰着漓江的靓丽、桂林山水的风姿。
上船见江岸立石,上书唐代柳宗元所题“桂州多靈山”。这是21岁进士及第的柳宗元经被贬永州十年后,再贬至柳州任刺史。途经桂林,做客刺史裴行立时写在《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文中的“桂州多灵山,发地峭坚,林立四野”
南宋耿直清廉的王正功以68岁高龄,到桂林兼任知府,他在独秀峰南崖壁所题诗中“桂林山水甲天下”正是在柳宗元等唐宋文人对桂林山水赞扬有加,用典提炼的结果。
徐霞客曾在广西一年游览三十余个市县,用游记三分之一的篇幅来描叙广西风物风景。描写桂林“诸峰分峙叠出,离立献奇......倒插水中,如青莲出水,各欲独上......”。遗憾的是他曾四次欲上靖王府中独秀峰皆未成行。江边一组挑担小卖吃食的雕塑,则表达灵仙山水中桂林也充满十足世俗烟火之地气。
正是:
故地重游漫细观,山水桂林更靓眼。象鼻伏波叠彩影,訾洲烟雨漓江船。
途乐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