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伟功都江堰,秋游旧地灌口山

标签:
都江堰二王庙灌口离堆安澜索桥 |
分类: 四川旅游 |
--成都周边游之九
因有亲戚住灌县(现都江堰市),年轻时常去。2008年汶川地震后即去看望,他们宿舍区有房受损严重,但人都无恙,以后较少再去。现年过古稀,尚可自驾旅游,且YQ期间不便远游和走家串户,便于2021秋季到海南前,旧地重游成都周边老景点灌口都江堰。
岷江从岷山经都江堰流过成都平原,是长江水量最大支流,也是四川最重要的水资源。很多人不知都江堰到成都仅约百里,落差却达273米。在古代夏季每有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则一片汪洋,干旱则赤地千里。直到古蜀国杜宇的丞相开明(鳖灵)在岷江左岸玉垒山(也称湔山)凿开峡口,留下离堆,分流岷江,方有极大改善。
秦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此基础上修建分水鱼嘴、飞沙堰、内外江、干渠节制闸等,把江水一分为二,一分再分,顺应地势自流灌溉,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秦汉时称此岷江峡口为灌口,因对川西农业功能巨大,极其重要,后称“金灌口”。
该水利工程配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作用,致使枯水不缺,洪水不淹,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彻底消除水患。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防洪灌溉作用,30余县市、面积千万亩受益。
这个世界硕果仅存、年代最久、一直使用、无坝引水的灌溉水利工程,凝聚着我国古代智者官员、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至今令人叹服!宋代把该水利系统工程取名都江堰,一直沿用至今。都江堰市也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旅游胜地和度假区。余先生题写“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十分精到切题。
灌口因形似瓶口,在明朝改称宝瓶口。此地层峦叠嶂,山水自然景观瑰丽,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的“离堆锁峡”。在内江东岸看离堆之上伏龙观树木苍劲,楼台亭角,秀丽壮观。离堆坚岩傲然雄视岷江,经受滔滔东流江水数千年的不断冲刷,巍然屹立。
虽秋雨连绵,依然游人不少,前来伏龙观瞻仰李冰父子神像。因曾多次游览,便未进观。现在观前广场已经成为十分漂亮花园,在水上做足文章,水景更加宏大精致,景观绿植与水池相映成趣,四方喷泉中陈列原江中铁棒文物,增加不少与都江堰相关的历史人物塑像。
灌口现有打造的奇石古玩一条街,店招酒幡,五彩招摇,十分耀眼。民宿环境优雅,当地小吃鲜香,此时沿江一带小巷老街秀丽而清静。灌口老城依然完好,古色古香,挺拔雄伟。
宋代李冰父子被敕封为王,便命为“二王庙”。主殿分别供奉李冰父子塑像,并陈列治水名言、名人碑刻等,照壁有邓公题写的“造福万代”。为国利民的先贤功臣值得永远纪念怀念并鼓励激励后人!
都江堰玉垒山公园曾为全国十大森林公园。牌坊巍峨典雅,绿树密织玉屏。古驿道纵横交错,串连起文笔峰、斗犀台,玉垒关和西关城等城楼。漫越雄关,驻足古楼,翠笼高山,雾锁江流,五百年老树道旁挺拔,数千年古堰跨江而立。登高望远,令人神怡心旷。
在斗犀台往东北可见二王庙、安澜索桥,往西南鱼嘴、飞沙堰、离堆、宝瓶口等在烟雨蒙蒙中隐隐可见。川西锁钥,玉磊浮云,几千年古韵风骚,高功伟业伴随岷江水滔滔不绝流淌至今,长存天地,滋润天府,鲜活川西。当今吾辈用度不愁,有滋有味,当得敬仰感恩!
游客到都江堰都会到南桥留影。廊式南桥是清光绪四年,用四川总督丁宝桢大修都江堰结余银两,于内江上建成,雄伟壮丽,雕梁画栋、彩塑书画楹联充实,被誉为“水上画楼”。原名“普济桥”。1959年重建,更名为南桥。现被划入都江堰文物保护区范围。
岷江上的安澜索桥与赵县赵公桥,北京卢沟桥,潮州广济桥,泉州洛阳桥同被命名为中国五大古桥。是清嘉庆八年邑人何先德与其妻杨氏合力修筑,民间称为“夫妻桥”。以竹编缆绳跨江横架,石墩为柱,木板铺桥,后旁设扶栏。行人可安渡狂澜,故名安澜桥。六十年代改竹绳为钢缆。游人结队行走于上,索桥摇晃,江水翻滚,桥头堡许愿红条无数,令人无限感慨。
正是:
功高千古拜江堰,造福万代忆二王。岷水斗犀惊玉垒,离堆伏龙香火长。
途乐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