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宏村水画屏,耕读文化景透香--安徽古村游之二
标签:
最美乡村婺源宏村南湖春游桃花水暖 |
分类: 国内旅游 |
灵动宏村水画屏,耕读文化景透香
--安徽古村游之二
宏村在西递北边约20公里,与西递同是国家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2000年同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村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
宏村不愧为“中国画里乡村”,太美了!这是所有来宏村游客的共鸣。一到村口,绝妙的,美得令人窒息的风景扑面而来,让人不愿挪动脚步。远处山色空蒙,如梦似幻;眼前水光潋滟,浮彩绘影;奇树横塘伸妙枝,细柳桃花好销魂。
辽阔一湾南湖,半环村庄青瓦白墙;笔直长堤穿池,水面古桥彩虹清波。鸭儿戏浮乐春水,游人逍遥走画中。枯枝横塘虹桥影,春花烟树诗意浓。长堤进村处有弓形小堤坝,是拉弓射箭护村的风水。好一幅天作人合,完美无缺的画卷。
我们在阳光熹微的画中觅景,图里漫游,只恨眼睛不够用,双腿不够长。钓鱼人垂钓画屏中,美术老师带着学生静坐湖边写生。整个宏村就是一座水陆景色齐全的古典园林。人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融入这幅美丽的画图之中。
南宋绍兴元年,宏村始祖汪彦济因灾举家从黟县迁此沿溪建村。后来汪姓先辈在外做官营商者增多,为光宗耀祖,纷纷在家乡购田置屋,修桥铺路。明清以来,营建了乐叙堂、太子庙、正义堂、南湖书院,汪氏宗祠、树人堂、三立堂、乐贤堂、承志堂、桃源居等祠堂、庙宇、书院和官商宅第,宏村逐渐形成了徽州第一大姓汪氏子孙聚族而居的地方。原名为弘村,后因清帝弘历名讳改为宏村。
宏村镇的选址、布局、成景和水关系极大。留有残荷鸭儿尽情戏水撒欢的南湖,为卧牛的主胃,是据风水布局将数百亩良田深挖而成。街道旁600年溪水不断的沟渠就是牛肠。流水绕村,户户清泉,流水不腐,调节气温,保持湿度。
村中月湖,是牛的第二个胃。将原来一眼泉水,因为要避免“月满则亏”,特意改造成半园清池水面。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大都围绕着月沼布局。波光粼粼,村舍门楼,蓝天浮云,成为水中倒影,成为宏村又一处充满灵动浸润活力的美景。村民制作的火腿腌肉,和当地特产梅干菜等晒在月湖旁,色香味十足,令人馋涎欲滴。
游客都喜欢在徽派民居密集的月湖畔留影。经风水改造后的宏村在明清时代果然发达,出了不少经营盐业茶叶的富商、官吏以及北洋政府的代总理。村头的两棵大树应当就是牛角。村上很多活动就是在大树下举行。
宏村古民居群是微派建筑的典型代表。如汪氏宗祠、清代儒商的典型民宅敬修堂、被称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奉政大夫的树人堂、富商桃源居等古宅,其建筑门楼的砖雕、石雕,门梁、门窗、横档等的木雕用料、图案极其考究,工艺细腻精美,庄重典雅,美轮美奂,人物形象生动活泼,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因用黄泥糊住保护了精细木雕,不过在清洗还原时可惜出现了有损毁断头的现象。
宏村从来重视文化教育,农耕,农商及耕读文化深入人心。读圣人书,耕祖先田,做利家国事成为共识,专设南湖书院,传统文化生根发芽。家族意识,家族荣誉是集体的道德基础。在外经商、做官不弃故土,繁荣乡村。
历史韵味,岁月沧桑的沉淀,不可能一蹴而就。古道遗风不是随便依样画葫芦,就有个中滋味的。跑马观花的宏村一游,虽只看到些微点滴,但一种向往而又远去恋恋不舍的感觉油然而生。
题宏村:
远山绰约春雨迟,近岸老树抽新枝。残荷垂柳一湖水,桃花肥鸭两三只。
墨彩浓淡天然图,清泉灵动韵律诗。青瓦白墙池中景,断头木雕荒唐时。
书院喜听童子语,桃源趣观天马驰。拱桥长堤烟波里,湖畔挥毫看画师。
途乐客

加载中…